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2680人,其中俘敌19680人,毙敌13000人 。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孟良崮战役背景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对峙时期,提到孟良崮战役背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孟良崮战役背景之一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恢复了和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领到中国的政权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于是这两党为了掌握中国的政权便在中国境内发起了内战,随着战争的号角吹响,内战逐渐拉开序幕, 因此有了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历史图片
孟良崮战役背景之二是因为在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前期的战役中损失十分惨重,军队力量也更加薄弱了,国民党领导人在看到了此种形式对自己很不利后,便转移战斗路线,选择对山东以及陕西进行进攻,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选择了要进攻山东,就是想要挽回被动的局面,于是便调集了大量的军队进入山东,采取的策略就是要稳重求进,因为蒋介石深知这场战役对国民党来说是 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国民党在山东投入了有45万人。共产党在知道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后便开始进行对抗, 陈毅等领导人带领华东野战军采用灵活的战术与国民党周旋,可是国民党军力在山东分布的十分密集,共产党军队在前期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于是共产党便带领军队转移阵地,没有和国民党军队产生正面交锋。很快国民党就意识到共产党向东撤离军队,于是便命令各个部队跟随共产党转移的路线,紧追不舍,在沂水附近,双方开始了火力的交涉,于是便开始了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时间
孟良崮战役时间是1947年5月,这个时候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阶段,之所以会在这个时间发生孟良崮战役是有原因的。1947年5月之前,处于解放战争的序幕阶段,在此阶段,国民党的装备明显占上风,向中国各个解放区都发起了攻击,可是共产党军队在指挥官的有序指挥下,给与国民党军队沉重打击,使得国民党即便武器先进也是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被动局面。
孟良崮战役历史图片
不久之后,国民党指挥官便调整策略,转为局部攻击,主要攻占地区为山东解放区,于是便在1947年5月发起了孟良崮战役。在1947年初,国民党就在山东集中了将近45万的兵力,想要稳扎稳打的逐步占领山东全省,在3月份的时候,国民党的计划在一步一步的实现,共产党想了各种办法来分散国民党军力,可是这个想法没有实现。国民党一直坚持着集中兵力攻击,于是共产党便实施了另一 战术——主动向后撤退,这时,国民党则认为共产党已经疲惫了,没有精力再对抗下去了。
于是国民党军队指挥官便想要借此机会来追赶共产党,实施围剿计划,这样一来,国民党之前稳步前行的计划就有所改变,兵力自然也会有所分散。在五月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相遇了,就在蒙阴山附近,便开始了这场孟良崮战役。所以说孟良崮战役时间之所以会在1947年5月,主要是因为当时国民党战略的变化,在没有弄清楚共产党的作战方针的时候,贸然的改变了作战战略,是国民党在孟良崮战役中最大的失误。
孟良崮战役的影响
孟良崮战役以共产党军队取胜而结束,孟良崮战役的影响要从它对国民党的影响和对共产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
孟良崮战役油画
对于国民党而言,孟良崮战役的影响是消极的。在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可是却在战争中失败了,国民党的精英部队74师全军覆没,这使得国民党军队士气大跌,国民党对于统领中国的想法也渐渐没有了,占领山东的计划也失败了。 这些对国民党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国民党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处于战略进攻时期,而孟良崮战役中失败后,便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而对于共产党而言,孟良崮战役的影响则是积极的。在孟良崮战役中取胜,不仅使得共产党军队士气倍增,而且还积累了更多的战场经验,即便是遇到比自己武器装备先进的军队,也有能力阻挡他们的进攻。同时,共产党打倒国民党军队的决心更为坚定,由之前的战略防御阶段转变为战略进攻阶段,这使得共产党离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更近了一步。
在此次战役中,受到陈毅,粟裕指挥官的影响,士兵们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有所巩固,这使得在日后的战争中共产党军队能够发挥他们自身最大的力量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从而为全中国解放并由共产党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产党军队成功保住了山东解放区,华东地区的大片领地都由共产党掌控,国民党军队进一步 处于被动局面。孟良崮 战役成为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形成国民党处于被动,共产党占上风的局面。
孟良崮战役伤亡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产生了一定的伤亡情况。具体孟良崮战役伤亡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
孟良崮战役纪念雕像
国民党派出的大约四十五万人的军队,一共有三万多人伤亡,其中被俘虏的有将近两万人,在战争中死亡的有一万三千人。其中国民党还有一个更巨大的损失,国民党军队总指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牺牲了,因为他的决策出现了失误,导致被围困在一个死胡同里面,被共产党军队成功围剿了,因为张灵甫等人的二次反抗导致他在此次围剿中丢掉了性命,这对于国民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共产党军队在孟良崮战役伤亡其实也非常严重,共产党派出的兵力有将近二十七万, 主要是华东野战军,不包括当地的民兵,一共有将近两千人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受伤的有将近九千三百人。通过对双方伤亡情况进行对比,在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伤亡情况要远远高于共产党军队的伤亡情况。

而且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比共产党军队的武器先进,可却在此次战役中伤亡情况如此惨重。这是因为共产党军队结合了当地的民兵组织,对地形进行了一番分析,掌握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而国民党军队没有很好的掌握当地的地形,武器也没有发挥它原本的作用,导致在孟良崮战役中伤亡情况如此惨重。通过对孟良崮战役伤亡的了解,可以看出孟良崮战役是非常残酷的。
孟良崮战役双方兵力
孟良崮战役的参战双方分别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在孟良崮战役双方兵力也是有差异的。就国民党军队而言,因为国民党领导人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于是派出了国民党的精英部队,主要是74师。国民党军队派出的总兵力大约有45万人,其中包括24个师以及60个旅。而共产党军队总兵力只有27万人,参战军队是华东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油画
国民党兵力派出的都是精尖部队,武器也十分先进,都是美式装备,其中74师是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在孟良崮战役中74师作为主要力量。在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在武器装备以及士兵的数量上都抵不过国民党军队,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国民党的74师全军覆没了。即便国民党军队装备虽然精良却也没有派上用场。
孟良崮战役双方兵力在人员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共产党正式军队的人数比国民党军队人数少将近一半。兵力如此悬殊,结果应该是国民党军队取得胜利,可是结果还是逆转了,即便国民党兵力很强,可是孟良崮战役的地方主要是山地,国民党的精尖武器大部分都没有派上用场。
精良武器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发挥用处,共产党虽然兵力不强,但却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民兵组织,使得人员上占有了优势地位。最终共产党利用兵力优势逐天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抗衡,使得国民党的精英部队最终败给了共产党军队。
孟良崮战役打了几天
孟良崮战役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一场的内战。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之后,国民党开始处于被动地位,共产党在此场战争中的胜利意义重大,那么孟良崮战役打了几天呢?
孟良崮战役纪念雕像
关于孟良崮战役打了几天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根据历史记载,孟良崮战役其实一共打了四天就结束了,具体时间是1947年的5月13号到16号。在这短短的四天里,孟良崮战役就以共产党胜利而结束了。
在孟良崮战役前夕,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局部的作战,共产党军队在战争前期所采取的战术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因为国民党军队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分布在周边个地方。终于在共产党军队要撤离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看到此番情景,觉得是最佳消灭时机,于是便率领军队前去追赶共产党军队,在孟良崮相遇后,这场真正意义上的孟良崮战役就此开始了。
在战争开始后,共产党军队起初处于弱势地位,不仅物资缺乏,伤亡还十分惨重,这时国民党的精英部队对共产党还紧追不舍。可就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指挥员粟裕坚决不撤离,他相信有群众的力量,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在分析完这一系列的问题后,粟裕做出了战略决策,就是等敌军全部靠近之时,发起最后的总攻。这个场景发生在孟良崮战役爆发后的第三天。
之后,粟裕坚持在白天作战,虽然之前共产党军队很擅长在夜晚作战,可这次改变策略了,果然在第二天将国民党陆地上的军队以及空军都打晕了,最后国民党的补给也都到了共产党手中,士兵缺乏物资的问题也都解决了,最后使得国民党有能力在16日开始决战,在决战中国民党军队败给了共产党军队。
孟良崮战役失败原因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可以扭转国民党被动局面的战役,国民党派出了精尖部队参与此次战役,可最终国民党在孟良崮战役中以失败而结束。那么国民党在孟良崮战役失败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孟良崮战役失败原因一共有四个方面。
孟良崮战役历史图片
第一,国民党的指挥官张灵甫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在此次战役中取胜,凭借他们精良的美式装备,打败共产党没有任何问题,于是在战争中就轻视了共产党,而且张灵甫的作战经验是一成不变的,他的战斗思维方式也是固定的,导致将自己的精英部队带入了一个死胡同,在被共产党围剿后,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最后张灵甫所带领的军队被共产党歼灭和俘虏。
第二,此次孟良崮战役的场地多为山地,地形崎岖不平,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大型武器因为地形的原因都很难运到战场上,所以这些美式高级装备在孟良崮战役中都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国民党的优势条件没有充分利用便为他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孟良崮战役中, 蒋介石派张灵甫的部队参与此次战役,其他国军辅助张灵甫的部队,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他们彼此没有很好的配合,一定程度也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孟良崮战役中失败。第四,共产党军队没有国民党的装备好,但人数是国民党军队的5倍,共产党还结合了当地的游击部队,使得兵力占上风。
孟良崮战役意义
孟良崮战役以共产党胜利而结束。孟良崮战役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孟良崮战役历史图片
首先,在孟良崮战役中,共产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国民党想要占领山东地区来扭转自身的被动局面的想法基本上破灭了,国民党的精英部队向山东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国民党的实力遭到了重创。共产党军队消灭了国民党的精英部队,使得队伍内部士气更佳,因为在发起这场战争前,蒋介石的直接目的就是占领山东地区,因此他派了精英部队前往山东,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但没有占领领地,反而被共产党军队的顽抗抵抗导致精英部队被围困在一个山区。共产党军队很快就把这支围困的军队剿灭了。
其次,孟良崮战役意义还在于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失败是共产党军队战略反攻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由之前的战略防御阶段转变到战略反攻阶段。共产党在山东站稳脚步后,便开始向中原地区挺近,解放全中国对共产党来说已经是人心所向。
最后,共产党军队从孟良崮战役中得到了更多战场的经验,而且是以少胜多来取胜的经验,在日后的战争中通过此次作战的经验,共产党的战斗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说孟良崮战役意义在于它奠定了此次内战国民党失败的基础。国民党军队遭受到了这样大的打击,内部士气十分低沉,军心也不再稳定,与共产党内部士气恰恰形成一个对比,国民党失败的结局更加明显。
孟良崮战役指挥官
孟良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双方分别是国民党指挥官张灵甫和共产党指挥官陈毅、粟裕。
陈毅、粟裕雕像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代表国民党一方,在这场十分重要且可以扭转国民党被动地位的战役中,蒋介石选择了张灵甫是因为他指挥作战能力强。在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参与了淞沪会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所带领的部队都给与日军沉重的打击。他在抗日战争中已经学到了更为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蒋介石对他的指挥能力十分认同。
但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因为张灵甫的过于自信,导致他带领的74师被共产党军队包围了,蒋介石便想各种办法来解救这支精英部队,经过激烈的争夺,黄崖山被共产党占领了,而且张灵甫在最后也顽强反抗,拒绝投降,从而被一位班长用枪杀死了。
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共产党方主要是陈毅和粟裕。陈毅是新四军的军长以及孟良崮战役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的总司令,陈毅早年曾参加过各种爱国运动,在结识了蔡和森后,他便成为了青年团的一员。陈毅在担任书记的职位后,领导过湘南起义,战场指挥能力十分强。
粟裕在成为共产党一员后,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以及反围剿战。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担任指挥员。粟裕不仅是新四军成立后的第一任师长,还是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在孟良崮战役中,经过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打败了国民党精英部队。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