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
讲解:
思考“非攻”的智慧,最关键的是注重研究准备防御的方式。
前几期我们已经解读了墨家的“义、爱、鬼、命、贤”,今天我们来聊聊墨子对于“攻”的智慧。
谈起“攻”,又跟墨家有关,很多人都会想到一部以前的电影,叫做《墨攻》,但如果您真的看过这部片子就会觉得这个影片的名字用错了,因为电影内容讲的是强大的赵国派遣10万大军攻打仅有4000余人的梁城,墨家弟子革离率领梁城军民抵抗赵军并最终以少胜多的故事。所以,这部影片更合适的名字应该叫《墨守》。
看完影片觉得不可思议,这样实力悬殊,竟然能够取胜,但不要太过惊奇,这确实就是史实。墨家在防守方面,就是如此的高妙,所以有个成语也与此有关,大家一定想到了,那就是“墨守成规”。并且,这还是互有攻守的实体战争,墨子还成功完成过数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的胜利。
由此可见,墨子的防守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书中也有专门讲授防备的论述,如备城门、备水、备穴等等,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梯及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墨子绝对堪称防守领域最卓越的军事家。
在墨子的十大主张中,有着“非攻”的思想。这是不是“不进攻”意思?墨子确实反对战争,是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并带领墨家军进行着维护社会和平的创举。但是,墨子不是绝对认为不能“攻”的,而是讲“攻”与“守”辩证统一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讲先“守”对于后“攻”的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判断进攻的与否。
墨子崇尚“万事莫贵乎义”,所以极度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因此带着墨家军四处帮助弱小的国家守卫城池,后世的各种殖民侵略也必然是这种不符合义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对于正义性质的战争,墨子是赞同及鼓励的,比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再如反法西斯战争,那是符合人们意愿的必然行为。

除了符合义,还要思考自己是否有进攻的根基。对于正义的攻,墨子虽然赞同,但更强调应该先注重防守,所以墨子讲到“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意思是说“思考非攻的智慧,最关键的是注重研究准备防御的方法”。如果我们连自保都做不到,那谈什么发展或去压制或去攻击。所以,对墨子评价极高的毛泽东主席,在当年国内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决策研制“两弹一星”并取得成功,成为世界第五个有核国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竖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直到今天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有了防御的根基保障,再要估量进攻的代价。任何的攻击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除了自我的成本消耗,还有来自与抵抗方交锋的直接损失。比如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从2003年3月伊战爆发到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驻伊美军死亡近5000人,受伤三万多人,并且从伊拉克战场回国的美军士兵中有四分之一患了精神疾病。伊战的开支更是惊人,美国直接战争费用就达8000多亿美元。伊战被评述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在这十年中,美陷入了伊拉克泥潭,而中国以及亚太地区则日益崛起,全球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根本变化。
然后,取得进攻的胜利。
当有了进攻的必要和决心、足够的基础保障和可接受的代价估量后,就要果断的发起进攻了。此时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天时又是最关键的。很多企业都是死在了高速发展时期,由于盲目扩张,过度多元化,没有风控意识,像创造了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红遍大江南北的春都、河南的骄傲堪称中国商业历史上里程碑的亚细亚商城、为开创中国保健饮品(尤其是口服液)行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太阳神等,无不在进攻的道路上悲怆倒下。
企业要得到发展,攻是必然的,但也应认真思考以上问题,该不该进攻,有没有进攻的防备保障,应该选在什么时候进攻,首选哪个区域抢占市场,按照什么路线前进,还有如何得到合作者的密切支持及客户的持续认可。只有把这些想清楚弄明白,并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这才能做到“攻无不克”。
由此可见,对于“攻”的理解不是简单冲动的匹夫之勇,而是谨慎深思的睿者之智,我们只有掌握好攻与守的“度”,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才能最终做到攻无不克的理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