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建筑 珞巴藤网桥是怎样一种建筑

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建筑 珞巴藤网桥是怎样一种建筑

  珞巴族的传统住房是石木结构的碉房,坚固耐久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他们在门上或屋内的墙壁上,画有许多避邪求福的图案。而墙上挂着的动物头首,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对猎手打猎能力的炫耀。

  珞渝地区山路崎岖,山高谷深,江河阻隔,水流湍急,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

  解放前,珞巴族除了有供人行走涉渡的小道、桥梁及供人攀援的木梯、藤索外,没有车马舟船等交通工具,全靠徒步行走。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珞巴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架桥技术,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藤网桥等,其中藤网桥最具特色,也最能显示珞巴族建桥技艺。

  藤网桥是一种全由藤条搭建编织而成的呈管状的悬空网桥,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面宽阔、地形险峻的交通要道上。网桥一般高出水面数十米,长度短则五六十米,长则二三百米。

    远远望去,一座座藤网桥像一条条凌空飞舞的蛟龙飞腾在大江之上,构成了珞渝地区特有的景观。墨脱县的德兴藤网桥已有300多年历史。

    它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桥离江面50多米,桥长150余米,像一条蛟龙,绕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它的宏伟、壮观反映了珞巴族高超的建桥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4451/777495369801.html

更多阅读

巴洛克建筑和巴洛克音乐 德国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和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是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艺术中居统治地位的风格和流派。“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英语为baroque),原义是不规则的、有缺陷的珍珠。后作为术语进入艺

说名道姓 ==系列三 my wife系列真实姓名

少数民族姓名百花园联名制又称连名制,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采用的姓名制度,联名制就是在本名之外附加上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世代相联,表示血缘的用名方式。联名制比姓更能直接显示出血缘,但不能追溯久远,采用联名制的民族多数不用姓,或使用姓

圆明园之稀世珍宝 十大古墓稀世珍宝

自1700年始,清朝统治者集财力、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经历五位皇帝、历时150余年建成圆明园。被称为“中国第一园”,有“东方博物馆”之誉。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时间,吸收西洋建筑的巴鲁克形式,于长春园北端,建成大水法十

声明:《珞巴族建筑 珞巴族建筑 珞巴藤网桥是怎样一种建筑》为网友长白骑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