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 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迷

    欲读是书(唐按《红楼梦》),请先於云水光中洗眼来。一一一 选自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

  前言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是作者自述,作者自称石头,详述成书过程,作者写出《石头记》原稿,经三人之手,几易其名,从最初的《石头记》变成吴玉峰的《红楼梦》,到孔梅溪的《风月宝鉴》,再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釵》。但这些改动的书名,最终被点评者脂砚斋全部否定,恢复作者原稿的名字《石头记》,并以80回本《石头记》面世。

  自述将编辑改作原稿成书的过程交待得很清楚,作者是石头,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是编辑,脂砚斋最后拍板。但却没有交待清楚原稿作者石头是何方人氏?是已故之人还是健在的人?

  从石头能够写出成书过程来看,石头应当健在;但健在的石头为何任凭编辑改动自传,而冷眼旁观,默不作声呢?从这点看,石头又像是已故之人,既然故去,如何自述?这种自相矛盾的写法,使得后人为谁是石头而争论不休。

  能写出成书过程的作者,应当是健在的人,胡适先生根据脂批认为曹雪芹是作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与曹雪芹关係密切的《石头记》脂砚斋又说作者是三十年前人,彼时曹雪芹只有15岁。而且自述也清楚地说,作者是石头,曹雪芹只是将《石头记》改成《金陵十二钗》的三个编辑中的一个,据此蔡元培先生又质疑胡适先生的"曹氏作者"说。总之自述中的欲言又止,隐晦朦胧的写法,让“石头是谁?”,成了百年之谜。因此解开石头的存在与否,是解开作者之迷的关健。

  如果作者石头是虚构的,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应是能写出自述的最后那位编辑:曹雪芹。

  但如果作者石头确有其人,且在成书之前离世,那么开篇第一回自述中的成书过程,当是曹雪芹披阅十载之后增加或改写的,曹雪芹在自述中声明自已不是作者,只是说明成书过程,点明作者另有其人,但又不能透露作者的任何信息,暂且就以《石头记》主人翁石头来称呼作者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布下如此迷阵呢?

  一个偶然的机遇,临桂燕怀堂王姓氏后人发现作者石头确有其人,此人的经历与石头十分相似,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私交甚笃,他的女儿脂砚斋就是《石头记》的批注者,与曹雪芹关係密切且共同编辑《石头记》。但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他不得己"诈死"求生,隐居著书。这个人物的出现,揭开了作者石头之谜。

  一. 何焯(义门先生)其人

  2006年,定居美国三十年的临桂燕怀堂王氏后人王孝恆先生,在搜集考证先祖事迹的过程中,看到先祖王必达《养拙斋诗》,其中这样一段话,跃入眼帘:

  王 必 达 《中 元 祭 外 祖 家 感 成 二 首 》其 一 小 注 云 :“外 祖 之 祖 讳 焯 ,学 者 称 义门 先 生 。”另一小注曰“外祖之父元时,简州牧”(王 必 达 《养 拙 斋 诗 》第 十 四《筐 余 稿 》第 十 七 页 ,光 绪 十 九 年 王 氏 家 塾 刻 本 )。

  此二首诗传达了重要的信息:临桂王氏与苏州何氏是姻亲,王孝恆先生亦既王何两家共同的后人,因此开始关注苏州何氏家族。

  义门先生何焯,字屺瞻,晚号茶仙,生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性颖异,读书数行并下。康熙四十一年(公元一七O二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巡抚李光地应旨以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又赐进士,改翰林院 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奉命侍读皇八子府,兼武英殿纂修官,丁内外艰归。又十年,复以光地荐,授编修。明年,以飞语收系,尽籍其邸中书以进。帝览之曰:“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吴县令馈金,益异之,乃尽还其书,罪止解官,仍参书局。卒,赠侍讲学士,赐金存恤其孤。焯为学长于考订,论文与方苞异趣。其所居名赍砚斋,多蓄宋元旧椠,参稽互证,丹黄稠叠,评校之书,名重一时。有义门读书记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

  康熙五十四年,何焯因受皇八子与皇四子争夺储君战的牵连,被捕入狱,丢官抄家,不久获释。康熙五十七年返乡隐居,康熙六十一年,何焯弟子对外宣称,62岁的何焯“不幸病逝”。然,坊间不时有何焯“尚健在”的传闻。

  从2006年到2014年,王孝恆先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了何焯先生隐姓埋名的证据:雍正七年出生的何元时,是何焯先生在69岁时的老来得子,这些资料证明雍正继位之前,义门先生为避祸而"诈死"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

  何元时,雍正七年出生,乾隆18年癸酉年,以江苏太仓籍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乾隆37年,以"元"姓,"时"名,"元时",出任华阳知县,41年任简州牧,据仓州志.人物.记载:何元时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老先生卒于嘉庆二十一年,时八十有七。

  元时之子未曾出仕,隐居桂林,以师爷为生,育一女,适临桂王氏,即桂林西园的主人,资政大夫(因子而诰赠)王诚立。何夫人育四子(必/达,蕃,敏(耀文),镛)。元时子媳殁於桂林后,均由女婿王诚立扶灵柩归葬苏州何氏墓地。
二. 义门先生与《红楼梦》

  “南直召祸”,是义门先生的"滑铁卢",是何焯及其家人的心头之痛,其发生于康熙朝诸子肆谋夺位的大背景之下。储君之位,康熙先是立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后因不满意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康熙晚年,太子之位空缺,康熙便下旨,让大臣选太子,但是大臣们按照“选贤”的规则选出的皇八子,并不符合康熙的意思,于是康熙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迁怒于皇八子及皇八子的亲信。

  康熙六十一年,义门先生看到雍正继位已成定局,更知雍正冷若冰霜心狠手辣,不会放过对手八皇子及其所倚重的大臣,万般无奈之中,只好选择"欺君",隐居自保。
  "诈死"之后的何焯,以他的学问与才华、以他的经验与阅历、以他的性格与修养,在那样一个与过往隔绝十九年的隐居生活中,最有可能做什么事情呢?——显然是读书与写书。那么与此有关的文字记载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红楼梦》及其有关的批注点评文献中。

  临桂燕怀堂王氏所藏《红楼梦抉隐》这样说:

  纪事之书(唐按:记事言政之书)盈签满架,《红楼》独矫其常,盖一於含蓄也。宝玉元配本属黛玉,宝钗起而谋夺之,贾母遂背黛而娶钗,於是黛玉守节死矣,宝玉不忍黛玉守节死,亦守义而亡。卒之守节义者得会合於天仙福地,肆谋夺者长嫠泣於怨雨凄风,而且家道日见陵夷,祸患因而叠至。贾母一事乖谬,百戾随之,以全福全寿之人,卒不得全受以归,《书》所谓从逆凶者非欤?然韬其意於字裏行间,不使读者一眼窥破,遂成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

  《红楼梦抉隐》更进一步地说道:兹胪举以质天下善读《红楼》之人:太君(皇上),无信之人也。宝玉亲事(储君之位),既许黛玉(太子),复迁异於宝琴(十四阿哥);既改宝钗(四阿哥),复游移於傅试(趋炎附势者)之妹,婚(言)可赖,盟可背,人而无信,莫此为甚!古无信史,故氏太君以史。(括弧内均为唐钤砚加注)

  《红楼梦》中不仅有康雍王朝权利争夺的大背景的记载,也有义门先生个人经历的记载:

  《红楼梦》脂评甲戌本第一回写甄士隐家被烧。原文是这样写的:"不想这日三 月十五,葫芦庙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多,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 山一般。"在"接二连三牵五挂四"这句话上,脂砚斋有段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所谓:"南直召祸",是指何焯受康熙之召到京入直南书房为皇八子之师,不 幸引来入狱和抄家之祸。书中所谓"那些小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其实是隐写皇八子及其党羽谋取皇位事机不密,东窗事发,致使诸多官员接二连三受到牵累的一段史实。

  同样第一回中写英莲,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上,脂砚斋又有一段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何焯系狱主要是因为他在返乡丁父忧期间,将自己的幼女留在八皇子家托养,为皇四子所参奏,加之何焯回乡守制期间,曾四处活动,为八皇子拉拢官员穿针引线,此事也被年羹尧密奏康熙,引起康熙的反感与震怒。龙颜大怒的康熙一面将皇八子怒斥一通,一面将何焯关进大狱,一大批与皇八子、何焯关系亲密的官员受到罢免和牵 连。何焯众多有才华的门生弟子从此失去进身之阶。正是有感于此,脂砚才会在"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下写出这样沉痛的长段批语。

  可见红楼梦作者对脂砚斋的身世是清楚的,所以会这样写;脂砚斋做为“南直召祸”的当事人之一,对隐情是了解的,所以才会这样批。南直之祸直接导致了何家的家道衰落,导致了脂砚斋的身遭离乱。

  甲戌本第十三回在"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句上,脂砚批道:"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 伤哉,宁不恸杀!"有人认为"树倒猢狲散"这句话是曹寅的口头禅,其实不对,由甲戌(1754年)上推35年,时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曹寅早已 去世,不可能再说此话。说这句话的主人是谁?他正是脂砚的父亲何焯。

  何焯是康熙五十四年系狱丢官,不久获释,约在康熙五十七年前后返乡隐居,在何焯系狱期间,其苏州老家曾被抄家,何焯去职返乡后,看到红极一时的何府已是七零八落,一片萧条的景象,发出"树倒猢狲散"的感叹,事在情理之中,此时的脂 砚是唯一能慰藉何焯受伤心灵的掌上明珠,脂砚能清晰地记住其父生前反复念叨的这句口头禅,并在批书时发出悲叹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甲戌本十三回,针对凤姐治理宁国府"五病",有这样一条脂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可知脂砚三十年前生活在望族家庭,后遭变故。按甲戌年为1754年(乾隆十九年),前推三十年为1724年(雍正二年),雍正二年曹家尚未被抄家,因此脂批中的”余家更甚”,显然不是指曹家,而是指脂砚自己家中的一段”树倒猢狲散”的往事。

  “脂砚斋”与何焯居所“赍砚斋”,仅声母之差,“脂”“赍”,韵母相同,再据脂砚斋“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的感慨,可见脂砚斋是女性,经历过“南直召祸”的脂砚斋,当是何焯先生的幼女。

  《红楼梦》中有这么多与何焯有关的线索,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呢?
三. 考证《红楼梦》的作者
  1.《红楼梦》是传记体,非虚构:
  红楼梦第一回写到“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明确了红楼梦是传记而非虚构的小说。石头说:"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点明《红楼梦》为传记,内容属实。

  2.《红楼梦》成书过程: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与传记有关的五个人,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东鲁孔梅溪、悼红轩曹雪芹。曹雪芹系披阅增删者,并没有说曹雪芹是作者。
  在这五个人中,对曹雪芹的介绍最多,之后还记下他所题的一首五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显然,曹雪芹对《红楼梦》有很深刻的理解,但並非作者。

  3.文字狱盛行,《红楼梦》的作者不敢署真名:
  在满清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汉人防范严密,文字狱极为酷烈,一旦查出有文字犯忌,动辄施用极刑。像1755 年的胡中藻诗案。胡中藻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斯文欲被蛮”等诗句,便被斩首示众,同他相唱和的鄂昌虽是满人,也因为在诗中模仿汉人的口吻称蒙古人为 “胡儿”,被乾隆斥为“丧心之尤”,勒令自尽。
  有个叫徐述夔的人写了一本小说《五色石》,署名 “笔炼阁主人”,他写《八洞天》时,又化名“五色石主人”。看来,徐氏愿意让人们知道这两本书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无论如何,不会把”徐述夔”三个字写上去的。即使如此,当乾隆查出徐述夔在署名的诗中写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时,就认定徐述夔企图“兴明朝,去本朝”,是为大逆不道。是时徐已经去世多年,乾隆竟下令剖棺戳尸,锉骨扬灰。

  4.《红楼梦》通篇都有犯忌的文字,作者无意留下真名:
  作者藉石头口:……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些事情是他半世亲睹亲闻,绝不穿凿失真。可见,作者确实有欲言难言的隐事隐情,准备用曲折隐晦的笔法演绎出来。事实也正是如此,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谐音、拆字、灯谜、谶诗等手法,含蓄地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信息,有的可解,有的至今也没搞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作者说出自己的真名,他的这番心思岂不白费了?官府只需拿着原书对照作者的身世,就可以定罪捉拿了。

  5. 从《红楼梦》写作时间看作者: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脂砚斋庚辰眉批: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乾隆庚辰的三十年前,是雍正七年,这一年脂砚斋的父亲义门先生,在隐姓埋名七年之后,得子何元时。老来得子为义门先生隐姓埋名的生活增添了喜悦,生命有了传承的义门先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於写作红楼梦。

  显然脂砚提到的这个作书人,不会是1744年(时雪芹29岁)~1754年在悼红轩中披阅增删十年的曹雪芹,30年前的曹雪芹只有15岁,再者,能让脂砚失声大哭的做书人,明显是已经离世的亲人。

红楼梦作者 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迷

  因此《红楼梦》的写作时间,应当在雍正七年以前就开始了。那时经历过"南直召祸"的成年人,除了脂砚(23岁),就是义门先生了。

  根据以上五点可以看出,与传记有关的五个人名中,石头,空空道人(情僧),是一个作者不同的笔名;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三位是编辑整理者,而前两位,改了书名就消失了。三个书名,吴玉峰《红楼梦》、孔梅溪《风月宝鉴》、曹雪芹的是《金陵十二钗》,三个书名的常用程度是 递减的,但有关三人的信息却是递增的,吴玉峰前面什么也没有,孔梅溪多了个东鲁,曹雪芹不但有悼红轩,还说他如何批阅增删,外加一首绝句。如此看来,《石头记》的原稿是石头完成的,然后交由三位整理编辑。但作者是"石头",不是曹雪芹孔梅溪吴玉峰中任何的一位。

  脂砚斋是在1754年(甲戌)开始点评的,很显然她与作者石头关係密切,砚台与石头原本一家,而且因为相同的原因,必须"将真氏隐去",从始至终,她象作者石头一样,不敢露出自已真实的姓名。

  综上所述, 作者石头不是别人,他正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脂砚斋的父親何义门先生。
四. 义门先生是《红楼梦》的作者石头

  《红楼梦》作者必具备的七大要素:

  1.作者经历了顺康雍乾嘉五朝,不仅熟悉明末清初的传奇典故,也熟悉乾嘉年代的用词时尚,具备这一条件的,是以义门先生为首,父女(何焯脂砚),情侣(一芹一脂),姐弟(脂砚元时)联手的红楼梦创作团队。

  2.康雍乾年间的文学巨匠——义门先生通经、史、子、集四部,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流,一直到杂说小学的文字学,并都探索考证,分辨真伪,严密疏通源流,且各有题记。且治学严谨,学尽所用,一言九鼎,堪称一代国学大师,其子元时得父真传,德才兼备八衮能文方是健,一生积德不为贫。

  3.熟悉满清皇室生活的汉人—汉臣义门先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皇帝第八个儿子允禩的老师,兼宫廷纂修,这期间,何焯自由进出皇宫,不仅与皇八子允禩福晋福晋(郭络罗氏)关系密切,康熙其他儿子也因需要校对古籍(比如皇四子允禛,曾要求何焯校勘注解南宋学者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何焯不得不光顾他们的府邸。

  4.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义门先生并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的案头工作,随着校勘鉴别的广泛、藏书的增加,何焯自觉知识的浅陋,遂走出家门,四处拜师深造。听说苏州吴县有个叫邵弥的书画家,就去吴县求教;听说京城有位来自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是一位著名学者,便赶去京城,拜他为师。晚年辞官返乡途中,携幼女脂砚探古访友,藉诗抒怀,《红楼梦》中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

  5.隐姓埋名的生活经历——义门父女,“真氏隐,真事隐”。

  6.极具女人缘——义门先生,隐姓埋名之后,身边仍有敢冒欺君之罪,生死相伴的年轻女子,何元时的生母。

  7.后代考取功名,兰桂齐芳——何焯之子元时于乾隆十八年中举。

  再读《红楼梦》。不难发现处处都有何焯的气息和影子,《红楼梦》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脂砚斋的父亲何焯主笔,父女情侣姐弟联合创作的巨著,其中只有曹雪芹留下了名字,其余的包括脂砚斋都不能公开自己的真名。

  石头,赍砚斋(何焯藏书房),脂砚斋,畸笏叟,曹家西园,临桂王家(何焯曾孙女夫家)西园,......一系列的巧合隐含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康熙末年62岁的何焯为避祸诈死,之后将一生所见所闻亲历亲为,写成《石头记》(《红楼梦》的前身),后四十回由元时姐弟继写。

本文在北美华人网站连载后,网友如是说:
  Duffy 2014-5-7 15:50
  近100年前,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时代, <新红学>的主要基石大致有以下几点:
  1 <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
  2 <红楼梦>是以清朝康,雍,乾时代为背景,以曹寅,曹雪芹柤孙为主线的自叙性小说.
  3 全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著,实为高鹗所续.
  4 脂砚斋与曹雪芹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脂本红楼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更接近真相的线索.

  楼主根据对自身家事的探索,以及对<红楼梦>的研究,提出一个崭新的论点:

  <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脂砚斋的父親何义门先生。

  这一论点打破了近百年来新红学的基石,事实上,如果这一论断果真成立,<红楼梦>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却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贝壳村>能有幸优先发表如此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原创文字,实属造化.

  试想,后来越来越离谱的刘心武的<秦学>尚切掀起不大不小的<红学>波澜,说不定若干时日之后,<何学研究>风起云涌,也未可知.

  这一论点丝毫也不会贬低曹雪芹对小说<红楼梦>的伟大贡献.起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还是楼主说的对:曹雪芹不是原作者,是改作者,若无曹雪芹,石沉大海,有了曹雪芹,石破天惊。


红楼梦作者大事年表
  1707年 丁亥 康熙46年 何焯返乡丁父忧,周岁幼女脂砚留皇八子

1707年 丁亥 康熙46年 何焯返乡丁父忧,周岁幼女脂砚留
  皇八子允禩府抚养。

  1715 年 乙未 54年 1. “南直召祸”,脂砚寄养允??府被
  告发,何焯入狱,居所赍砚斋被抄。
  2. 曹雪芹出生。

  1716年 丙申 55年 何焯获释,免官,留武英殿。

  1717年 丁酉 56年 何焯父女滞留京城

  1718 年 戊戌 57年 何焯告病假携脂砚离京南归

  1719年 己亥 58年 何焯父女回到家乡看到何府败落景象
  发出 "树倒猢狲散之语"

  1720年 庚子 59年 拥戴允禛的势力更加强大,何焯带脂砚
  访古探友,作诗抒怀,向乡亲道歉:
  “无以报恩鲈乡竹”

  1721年 辛丑 60年 酝酿隐姓埋名。

  1722年 壬寅 61年 何焯将财产分送族人之后"病逝",
  康熙闻其死讯下诏,复其原官,赏赐金 钱,令地方从优抚恤家人。

  1723年 癸卯 雍正元年 皇四子允禛打败所有对手,继承皇位,年号 雍正。

  1724年 甲辰 2年 何府败落,有着八年皇室生活经历的孤女
  脂砚隐居曹府。
  三十年后,脂砚泪批"血泪盈面,
  余家更甚"。

  1725年 乙已 3年 曹雪芹10岁。

  1726年 丙午 4年 脂砚20岁,雪芹11岁

  1727年 丁未 5年 曹家被抄,雪芹12岁,脂砚斋21岁。

  1728年 戊申 6年 脂砚随曹家辗转江南,

  1729年 己酉 7年 何元时出生,是年何焯69岁。脂砚斋二十三 岁,曹雪芹十四岁。

  1730年 庚戌 8年 何焯写作的《石头记》己具雏型。
  三十年后脂砚点评时想到父親"失声大哭, 作书人今何在耶?"


  1730年~1740年 何焯继续写作,脂砚雪芹隐居北京

  1741年 辛酉 乾隆6年 何焯逝,时81岁,12岁的元时携何焯
  《石头记》遗稿,投奔北京姐姐。

  1744年 甲子 9年 丁父忧三年满,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开 始披阅增删《石头记》
  时何元时15岁,曹雪芹29岁,脂砚斋38岁。
  1745~1753年 曹雪芹继续批阅《石头记》,三易书名。
  脂砚长姐如母,照顾元时,激励元时发愤书。
1707年 丁亥 康熙46年 何焯返乡丁父忧,周岁幼女脂砚留
  皇八子允禩府抚养。

  1715 年 乙未 54年 1. “南直召祸”,脂砚寄养允??府被
  告发,何焯入狱,居所赍砚斋被抄。
  2. 曹雪芹出生。


1715年 乙未康熙54年 1. “南直召祸”,何焯入狱,居所赍砚宅被抄。2. 曹雪芹出生。
  1716年 丙申 55年 何焯获释,免官,留武英殿。
  1717年 丁酉 56年 何焯父女滞留京城
  1718年戊戌 57年 何焯告病假携脂砚离京南归

1719年己亥 58年 何焯父女回到家乡看到何府败落景象,发出 "树倒猢狲散之语"
  1720年庚子 59年 何焯携访古探友,作诗抒怀,向乡亲道歉: “无以报恩鲈乡竹”
  1721年辛丑 60年 酝酿隐姓埋名。
  1722年壬寅 61年 何焯将财产分送族人之后病逝。康熙下诏,复其原官,赏赐金钱。
  1723年 癸卯 雍正元年 皇四子允禛打败所有对手,继承皇位,年号雍正。
  1724年甲辰 2年 孤女脂砚隐居曹府。三十年后,脂砚泪批"血泪盈面,余家更甚"
  1725年乙已 3年 曹雪芹10岁。
  1726年 丙午 4年 脂砚20岁,雪芹11岁
  1727年 丁未 5年 曹家被抄,雪芹12岁,脂砚斋21岁。

       1753年癸酉乾隆18年 何元时以太仓籍在北京参加乡试,顺天榜举人,时24岁。
  1754年甲戌 19年 “脂砚抄阅再评”,恢复《石头记》之名称,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
  最初定本。
  1755年乙亥  20年中举后的何元时涉入红楼梦写作,"兰桂齐芳”的现实冲淡了前八十回的悲剧 气氛,书中一些人物的结局因此改变:孤女甄英莲大难不死,苦尽甜来,终 于扶正。秦可卿由自缢攺为病逝。
  1756年丙子   21年脂砚三评校定。按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前有单页,上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五 月初七日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此本年又校定之证。
  1757年丁丑   22年
  1758年戊寅 23年
  1759年己卯 24年 冬夜脂砚批。
  1760年庚辰   25年脂砚评书痛哭三十年前作书人今何处耶?点明作者非曹雪芹。
  1761年辛巳 26年
  1762年壬午 27年畸笏批(有年月可考者最多)
  1763年癸未   28年 除夕雪芹卒,年48岁。57岁的脂砚以未亡人口吻悼雪芹。
  1764年甲申 29年
  1765年乙酉 30年 畸笏批
  1766年丙戌 31年
  1767年丁亥 32年 畸笏批
  1768年戊子 33年临桂燕怀堂始祖浙江山阴人王千骥中举《石头记》前八十回内容己成熟。
  1769年己丑 34年戚蓼生举进士。
  1770年庚寅 35年坊间可见《石头记》手抄本,戚蓼生在此期间购得。元时之子,临桂王必达 之外公出生,王氏后人称其"何外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4651/637202547044.html

更多阅读

《梅花诗》 《梅花诗》-作者,《梅花诗》-诗词正文

《梅花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邵雍的代表作品之一。梅花诗_《梅花诗》 -作者宋邵雍梅花诗_《梅花诗》 -诗词正文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

《南楚》 《南楚》-作者,《南楚》-诗词正文

《南楚》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南楚_《南楚》 -作者唐杜甫南楚_《南楚》 -诗词正文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南楚_《南楚》 -注释

声明:《红楼梦作者 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迷》为网友又帅又能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