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看其前半部止做金、瓶,后半部止做春梅。前半人家的金瓶,被他千方百计弄来,后半自己的梅花,却轻轻的被人夺去。”又说:“此书内虽包藏许多春色,却一朵一朵,一瓣一瓣,费尽春工,当注之金瓶,流香芝室。”的确,通过对这些情爱诗文的整理不难看出,张竹坡所说的小说脉络和其间的流光溢彩,都可以在这部分诗文中表现出来。
不管怎么说,本人认为对这部分诗文的欣赏,要尽量游离于小说情节之外。所以在“刍议”时,也将试用与前三部分不同的方法,尽量偏向于从文学意义上去议论。尽管力不从心,也只能勉力而为了。
第一回:热结 冷遇
诗(七绝)》:
东家歌笑醉红颜,又向西邻赴玳宴。
几日碧桃花下臥,牡丹开处总堪怜。
作者这样介绍西门庆:“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就是那朝中高、杨、童、蔡四大奸臣,他也有门路与他浸润。所以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搅说事过钱,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因他排行第一,人都叫他是西门大官人。他却又去飘风戏月,调弄人家妇女。”而热结“十兄弟”以后,更是胡作非为,“这一干共十数人,见西门庆手里有钱,又撒漫肯使,所以都乱撮哄着他耍钱饮酒,嫖赌齐行。”
此诗估计为作者自制,诗写西门庆日日沉湎情色、花天酒地的行径。诗中“玳宴”是指豪华的宴席,元朝无名氏有“今日画堂开玳宴”的唱词。“几日碧桃花下卧”一句可能参照了陆游的“碧桃花下醉千钟”的诗意。
由于小说的男主角本非善类,要评价书中的情爱诗词的确有很大难处,本人也只能采取“牡丹开处总堪怜”的态度了。
散句:
满前野意无人识,几点碧桃春自开。
本回文中写潘金莲一见武松便情不自禁,欣喜若狂。张竹坡总批说:“篇内金莲凡十二声‘叔叔’,于十一声下,作者却自入一句,将上文十一声‘叔叔’一总,下又拖一句‘叔叔’,便见金莲心头眼底口中,一时便有无数‘叔叔’也。”
作者这两散句点出潘金莲的本性,与白居易的“养在深闺无人识”正好相反,潘金莲一出场就显得不同寻常。
第二回:勾情 说技
词《孝顺歌》:
芙蓉面,冰雪肌。生来娉婷年已笄,袅袅倚门余。梅花半含蕊,似开还闭。 初见帘边,羞涩还留住。再过楼头,款接多欢喜。行也宜,立也宜,坐也宜,偎傍更相宜。
此词描写的是潘金莲的“成长”过程,实质是她“变坏”的过程。词的前阙,说潘金莲原是一个漂亮、单纯的少女,“年已笄”指少女长大,长大后,她还是一个美丽而又怕羞的小女子。到词的后阙就不同了,开始她虽然多情、还有一点羞涩,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就越来越放肆了,到最后则什么都无所谓、已经放荡不堪了。后阙的“帘”是书中的道具:下雪天潘金莲情挑武松时,两次写到帘子;情挑西门庆时,更离不开这帘子了。
此词应是作者自制,把潘金莲的变化描写的如此到位,尤其如“帘边羞涩”、“搂头款接”等词语与小说情节相同,不太可能引用别人的诗词。而把它置于回首,也说明潘金莲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地位。
词谱里没有查到《孝顺歌》这个词牌,猜测可能是曲,但尚未查证到,对此只能存疑。
第三回:受贿 私挑
诗(五律):
乍对不相识,徐思似有情。
杯前交一面,花底恋双睛。
傞俹惊新态,含糊问旧名。
影含今夜烛,心意几交横。
此诗写的是男女之间从开初认识、到交往、到疑惑、到钟情、到最后难舍难分的过程。诗中充满了男女热恋时那种似有似无、似惊似喜、似梦似幻的心态描写,相当动人。
此诗应是作者自制,置于回首,写的是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孽缘。如果不看小说情节,这应该是一首很美的爱情诗。
诗中“傞俹”两字查无实考,“傞suo”是舞动或参差不齐的意思,“俹ya”是倚靠的意思,但这两字组词什么意思却查不出来。本人怀疑是否会是“嗟呀”?即惊异的意思,这样与下句的“含糊”倒是工对,但读音却不同,因此不敢断定,只能存疑。后文还有“傞俹漫惊新态变”的句子,意思相同,只是句型上的变化。
第六回:瞒天 遇雨
曲《无牌》:
冠儿不戴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唤梅香,开笼箱,穿一套素缟衣裳,打扮的是西施模样。出绣房,梅香,你与我卷起帘儿,烧一炷儿夜香。
本回描写的是武大已死、潘金莲得意忘形的时候,西门庆叫她唱曲,她“轻舒玉笋,款弄冰弦,慢慢弹着,低声唱道”的情景。
此曲没有曲牌,文字却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有考证说此曲引自明朝嘉靖四年的《词林摘艳》卷二(该书是《雍熙乐府》的前身,约早40余年),据说书中该曲也没有曲牌,且没有曲作者名字,只有曲名《闺情》,作者引用此曲时有部分改动。此曲把一个妇人起床后漫不经心地梳妆打扮,却专注地卷帘烧香等一系列动作一一写来,又与两声“梅香”的得意呼唤声贯穿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她心情愉悦、喜气难抑的心理状况,真描写得惟妙惟肖。
曲中“梅香”泛指丫环,据张竹坡评点是指春梅,他的夹批说:“看官试想,此曲何故唱来?而唱曲又何必此曲?试想三日何妨,盖两唤梅香,而春梅呼吸欲动。”看来有些道理。作者一事两用、正事反用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正是作者艺术手法的高明之处。
第七回:说媒 气骂
诗(七绝):
乍覩多情风月标,教人无福也难消。
凤吹列子归何处,夜夜婵娟在柳梢。
此诗是单纯形容美人容貌的,诗置于回末,是针对孟玉楼的一个小照。据张竹坡理解,孟玉楼是作者在整部小说中最钟意的女性人物,张竹坡虽然说她“是个乖人”,但通篇点评中,对她也是褒多于贬。不过孟玉楼也确实与小说中其他女人不太一样,至少她不是个烂小人。
估计此诗为作者自制。诗中“乍”可以理解为起初,也可以理解为突然;“婵娟”可以理解为月亮,也可以理解为美人,所以诗中这句“夜夜婵娟在柳梢”可以有两种解释:如果按照朱淑真(一说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理解,应该是指月亮,那就是一幅美丽的“月下美人图”。如果把前面一句“风吹列子归何处”联系起来看,那应该是指美人,美人是不会挂在树梢上的,但美人有可能是被风吹到树梢上方的月亮里去了。
第八回:占卦 烧灵
词《好事近》:
红曙卷窗纱,半衫拖罗袂。何似等闲睡起,到日高还未。 催花阵阵玉楼风,楼上人难睡。有了人儿一个,在眼前心里。
红日映窗,美人酣睡初醒,衣衫不整,一副懒散模样,催花阵风吹进楼阁,应该不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突然话题一转,冒出了一个“楼上人”,这个楼上人并不是真的住在楼上,但也肯定不是这位美人自己,她是谁?
此词引自明朝戏曲大家汤显祖的《紫箫记》第十五出《就婚》,略有改动。此词放在本回回首有其妙处,因为上一回是写西门庆与孟玉楼燕尔新婚、如胶似漆的事,这一回是写潘金莲为此醋兴大发的事,把这词插在中间,其意不言自明。
有考证说《巫山艳史》第六回也有此词,本人认为《巫山艳史》是清朝人写的,应该是它引用了《金瓶梅》或《紫箫记》。
曲《山坡羊》:
凌波罗袜,天然生下。红云染就相思卦。似藕生芽,如莲卸花,怎生缠得些儿大,柳条儿比来刚半扠。他不念咱,咱何曾不念他。
倚着门儿,私下帘儿,俏呀,空叫奴被儿里叫着他名儿骂。你怎恋烟花,不来我家,奴眉儿淡淡教谁画!何处绿杨拴系马?他辜负咱,咱何曾辜负他。
一个女子,怀疑她的心上人变了心,不知道他到哪里鬼混去了。背地里骂着他,心底下又想着他。他是辜负了我,可我何曾辜负他?不由得脱下鞋来,卜一个相思卦!——多么动人的一个女子犯相思的情景!
这是两首《山坡羊》曲放在一起,有考证说均引自明朝嘉靖年间的《雍熙乐府》卷二十,曲名《思情》,作者有所改动。第一首主要是对古代女子“三寸金莲”的描写,现代人应该对此不屑一顾,但古代人是很热衷于此的。正文中潘金莲将绣鞋往地上摔、看它的正反面,也是古代女子常有的卜卦习惯,看来作者对此也很不屑,所以说它“鬼卦”。第二首的“倚着门儿,私下帘儿”,更像潘金莲的一贯作为,而且此时的西门庆也确实是“不来我家”,作者能找出此曲引用也真是独具匠心。
曲《山坡羊》:
乔才心邪,不来一月,奴绣鸳衾旷了三十夜。他俏心儿别,俺痴心儿呆,不合将人十分热。常言道容易得来容易舍。兴,过也;缘,分也。
他肯定是心在别处了,有一个月没有见面了!他的心已经变了,我的心将要死了!我不应该这样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常言道相爱容易相处难,我心头爱的狂热已经过去了,我们两人的缘分也走到尽头了。——又是一个多么动人的相思苦恋的情景!如果不是潘金莲,相信所有读者都会对这位女子深表同情和不平的。
“乔”,原来是“高”的意思。但在这首曲中,估计是“迁”的意思,《诗经》说:“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所以这里的乔应该是指移情别恋。
《金瓶梅》书中此曲没有曲牌,有考证认为此曲与上两曲同一出处,同为《山坡羊·思情》,只是改动较大,猜想由此作者故意不将曲牌明示。三首《山坡羊》文字不太统一,这是正常的,散曲容许加衬词,也容许有少量句型变化。
曲《寄生草》:
将奴这知心话,付花笺寄与他。想当初结下青丝发,门儿倚遍帘儿下。受了些没打弄的耽惊怕,你今果是负了奴心,不来还我香罗帕。
这是小说中潘金莲亲手写下一首小曲、托玳安交给西门庆的情节,是她绝望至极的一个举动。
如果脱离小说情节看,这完全是被负心人抛弃的一个小女子的悲愤、纠结的心理写照,读后令人伤感。
有考证说此曲引自《雍熙乐府》卷十九,曲名《相思》,作者也有较大改动。
第九回:偷娶 误打

诗(五律):
感郎耽夙爱,着意守香奁。
岁月多忘远,情纵任久淹。
于飞期燕燕,比翼誓鶼鶼。
细数从前意,时时屈指尖。
这是一个女子对自己婚嫁的期盼:感激郎君对我的爱不变,尽管我们相爱日久,相信我们的恋情是不会退去的,就像成双作对的燕子和比翼鸟一样永远在一起。我会在这闺房里,边厮守着梳妆匣、边回想着往日的情意。板着手指儿数着郎君前来迎娶的日期。——多么感人而又纯净的爱情!
诗中“耽”是沉溺、入迷的意思;“夙”是素有的、一向怀有的意思;“奁(lian)”是梳妆匣;“情纵”同纵情;“于飞”指一起飞,《左传》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鹣(jian)鹣”为传说中的比翼鸟。
此诗是作者为潘金莲思念西门庆量身定做的,描写她急于想正式嫁给西门庆的迫切心情。即使明知是潘金莲,相信读者都会对这个坏女人此时的处境有些同情的。
第十一回:激打 梳笼
曲《驻云飞》:
举止从容,压尽勾栏占上风。行动香风送,频使人敬重。玉玷污泥中,岂凡庸?一曲宫商,满座皆惊动。胜似襄王一梦中,胜似襄王一梦中!
传说宋玉向楚襄王透露,襄王的父亲楚怀王曾与巫山神女有过枕席之欢。楚襄王听后对神女仰慕若渴、不能自拔,后来果然梦到神女前来,并也与他交欢。唐朝李商隐有诗说:“巫山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本回写西门庆初见李桂姐,作者特地安排李桂姐唱了这一曲,估计为作者自制。李桂姐是个烂角色,该曲以她的口气标榜自己如何如何,充满小人得志之态。更可笑的是,到后来李桂姐还做了西门庆、吴月娘的干女儿,西门庆真的既是楚襄王又是楚怀王了。
第十二回:私仆 魇胜
诗(五律):
可怜独立树,枝轻根也摇。
虽为露所浥,复为风所飘。
锦衾襞不开,端坐夜及朝。
是妾愁成瘦,非君重细腰。
此诗描绘了一个女人为心上人遍尝相思苦味,夜不能寐、形容枯槁的景象。全诗充满伤感绝望的意味,用词委婉,然而流畅。
此诗来自南梁王僧孺的《为人宠姬有怨》,作者引用后只改一字,置于回首。诗意描绘西门庆醉心于李桂姐、潘金莲因而失宠的苦涩心情,此事也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为人宠姬有怨”。更耐人寻味的是,本回正文中,潘金莲终于不耐寂寞而主动勾引琴童,甚至使用魇胜邪术来控制西门庆,这个“有怨”可厉害至极点了。
词《落梅风》:
黄昏想,白日思,盼煞多情人不至。因他为他憔悴死,可怜也绣衾独自。 灯将残,人睡也,空留得半窗明月。眠衾硬,浑是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此词也描绘了一个女人为心上人日思夜想、夜不能寐、凄凉难捱的相思苦味,甚至想到“因他为他憔悴死”,真正可怜!
书中是写当玳安要牵马去妓院接西门庆时,潘金莲“暗暗修了一柬帖”,写了上面这些话,悄悄教他代为转给西门庆的。
有考证说此词引自《雍熙乐府》卷二十,前后阙实为两首,原词各名《相思》与《夜忆》。
第十三回:密约 私窥
词《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本回写李瓶儿现身,作者一开始就为李瓶儿的美丽容貌不惜笔墨,此词就把李瓶儿比喻为芙蓉花。张竹坡在【《金瓶梅》寓意说】中写道:“‘私窥’一回卷首词内,必云‘绣面芙蓉一笑开’。芙蓉栽以正月,冶艳于中秋,摇落于九月,故瓶儿必生于九月十五,嫁以八月廿五,后病必于重阳,死以十月,总是《芙蓉谱》内时候。”
此词在宋词中相当著名,出自李清照之手。作者引用置于回首,一字未改。
词《鹧鸪天》:
记得书斋乍会时,云踪雨迹少人知。晚来鸾凤栖双枕,剔尽银灯半吐熠。 思往事,梦魂迷,今宵喜得效于飞。颠鸾倒凤无穷乐,从此双双永不离。
此词描写恋人幽会时的环境、气氛和心情,如果撇开小说情节,这又是一首富有浪漫气息的好词。
此词估计为作者自制,书中将这首词置于回末。说的是西门庆从李瓶儿那里弄来春宫图,与潘金莲幽会时依此效法。
第十四回:种孽 迎奸
诗(七律):
眼意心期未即休,不堪拈弄玉搔头。
春回笑脸花含媚,黛蹙娥眉柳带愁。
粉晕桃腮思伉俪,寒生兰室盼绸缪。
何如得遂相如意,不让文君詠白头。
此诗描写一位思春女子的情态和内心:想起佳期,她媚目含春、脸如桃花。一会儿却又柳眉紧蹙,不断揉摸着头上的玉簪,不敢说出心里话。她心里矛盾,既盼望像卓文君那样,如愿与司马相如成一家。又怕像卓文君那样,最后落得个“咏白头”的话把。
此诗应为作者自制,诗写得绮丽妩媚,有迹象显示,部分融入了唐朝韩偓《青春》一诗的词句。作者将此诗置于回首,以突出李瓶儿的单纯与痴情,张竹坡说:“瓶儿是痴人。”从书中描述的情节看,评价确实很贴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