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章门、期门),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本经从足走胸,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分布于足背、腿内侧、胸腹第一侧线。左右各14个穴位。

  二、脏腑经络病候:

  经脉病候:

  ①外经病候: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耳鸣,发热,手足痉挛。

  ②内脏病候:胁肋胀满、疼痛、有痞块,胸腕部满闷,腹痛,呕吐,黄疸,梅核气,飧泄,小腹痛,疝气,遗尿,癃闭,小便色黄。

  三、穴位分述:

  <1>大敦 Dàdūn 

  [穴名]敦有厚聚的意思。肝为木脏,主春生木,因名。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理气调血、开窍泄热、醒神解痉。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明理]为本经的木井穴。

  <2>太冲 Tàichōng

  [穴名]太指大,又有盛的含义,冲为通道。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能]平肝理气、镇惊安神、泄热理血。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明理]为本经原穴。

  <3>曲泉 Qūquán

  [穴名]曲同屈,阴合属水,水从泉出,因名。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功能]调补肝肾、清热利湿。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明理]为本经合穴。

  <4>章门 Zhāngmén 

  [穴名]章同障,又有竟、尽之意。刺之能开四障之门,因名。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能]疏肝健脾、调气活血。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明理]为本经经穴,肝经胆经的交会穴,脾之募穴,又为八会穴之脏会。

  <5>期门 Qīmén 

  [穴名]期指一周,又有限的含义。人体经脉行走各有期限,因将十二经的终止穴命为期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功能]疏肝理脾、调气活血。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明理]此穴是肝之募穴,又是足太阴、阴维之会。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足厥阴肝经

  一笑  编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5251/673324936127.html

更多阅读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什么用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

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 十二经脉走向动画图

最近从华山一棵松博客上看了吴清忠先生著《人体使用手册》的部分内容,感到即深刻又易懂,他把老祖宗留下的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做到了继承和发展。这将是对人类医疗保健和养生之道的重大贡献!必将能引发一场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把我们先人

高清动态: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

馆友“三个大学生”:您好!您的馆藏文章“高清动态:人体十二经脉行运图!”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4年9月18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经穴治病”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

声明:《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之足厥阴肝经》为网友青瓷清茶倾城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