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梵净山之旅游美
旅游美是什么?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即美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是它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内容。首先,游客,任何一个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在12个月之内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游客,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而作为旅游产品的购买者,它也是旅游业赖以经营的市场。其次,旅游活动则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活动,它是旅游美创生的基础。最后,也就是关键词当中的重中之重:美和美感。
美存在于而不可言说,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美是人神相遇,美是一种境界,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而美感是一种审美感受或意识,美感是对于美的体会,美感是一种体验,美感是审美现象发生的唯一标志,美感是能引起一个人的审美主体心中喜悦、欣赏的心理过程,美感具有情感性和个体差异性。你可以说美是美感,因为当你看到一种景物时,你在赞叹它的同时就会产生美感。你也可以说美不是美感,因为美是依附在对象上,而美感却是主体的感觉。
现在旅游美的基本概念已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当然,这远远只是旅游美的冰山一角,它应该有更好更多的词来展示它真正的风采。那么这就需要游客、旅游活动、景点、旅游产品等共同的配合来完成。
游客想要成功进行一次旅游活动,至少需要符合三个条件:旅游
动机、闲暇时间和多余的货币。谈到旅游动机,我们可义解释一下它的定义,那就是人们有了想要去某个地方或某些地方旅游的内部动因或动力,简单来说,就是产生了想要去旅游的愿望,简称“愿游”。
也许是想摆脱沉闷枯燥喧闹的环境,也许是想领略神奇美丽多彩的自然,也许是想追求宁静和谐简单的生活,你有了这种愿望,于是,你心动了,并也行动了。 这时候,我可以用一个地方作为具体实例来对旅游美进行一个完美的阐述,明白除了“愿游”的其他词,等到所有这些词都串联起来了,那么旅游美的整体也就出来了。
那个地方的名字叫梵净山,全世界那么多个旅游景点,我也去过好些个,可去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地方好像就只有梵净山这个地方。虽然我每一次去都算不上是纯粹的旅游,也许是为了学习,也许是为了工作,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是真心的爱上了这个地方。
前面我提到了“愿游”这两个字,所谓“愿游”者,旅游之“本真的念头”也,选择一个地方旅游,是看到了宣传?经人介绍?还是其他的种种原因?不管这种原因是什么,总之就是属于它的某些方面吸引了你。也许你会提前想象,梵净山是不是一个仙境一般的地方,那里是不是有喝了能治百病的圣水,那万卷书是不是和唐僧师徒取回来的经书有关,是不是曾经真有九皇娘娘存在等等境界,我们把它叫做“象境”。

每一次去梵净山,我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它就像一个故事或者一本书,随着你年龄的增长或者阅历的提升,你每读完一次都会有不相同的体验。
当你站在梵净山脚下时,你会有两种办法上山。如果你体力非常好,想要慢慢的欣赏沿途的风光,那么你可以选择从山脚爬山到山顶,如果你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看到山顶最美好的风景,那么你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和缆车。其实,我是想要自己从山脚一直爬上去的,因为我觉得这样更能亲近梵净山,但是很遗憾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尽管如此,我仍然还是有点懂它所展现出来的旅游美。
当我坐在观光车上以及缆车上时,我所感觉的是它被我快速阅读了一遍,高端辉煌的寺庙,清澈秀美的小溪,茂密壮美的古树,以及翻腾跳跃的云海,这时候被群山环绕的你,就犹如在母亲怀里的孩子,幸福而又美好。当你从缆车上踏下来的瞬间,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空气迎面扑来,无数个负氧离子拥抱着你,这一刻,你会觉得这世界是那么的纯洁和美妙。当你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时,不管你是踏的木梯还是石梯,你会感觉你踏着的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一路向上,你可以抚摸你身旁的每一棵树木,可以触摸铁链上的同心锁,可以看到其他游人们写在辐条上的心愿,还可以接点从净心池上方的涯上流下的纯净水„„就这样轻松加愉快的往上走,直到到达梵净山的普渡广场,你可以进寺庙拜拜佛,可
以选择继续攀登陡峭的红云金顶,可以去看看梵净山的招牌--蘑菇石,可以走遍老金顶的每一个景点,当你站到老金顶的最高点--海拔2493米或者红云金顶的最高点--海拔2336米时,你会发现,你身处在云海之中,就像飞起来的感觉,你也可以选择在几处有代表的地方拍拍照,留个纪念,当然这绝对需要你抓紧时间,梵净山的天气绝对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如果没有抓住机会,那么你就只能拍到一片雾气。
梵净山的四季之景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它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还是它的景观类别,总之要看个人的喜好来挑选你所喜欢的梵净山,它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和自己。
我们可以把观赏景点时的活动称之为“行游”,而在“行游”中创生的旅游美形态概括为“实境”。比如蘑菇石、云海、古树、寺庙、新老金顶等等都是以它们本来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当你完成了“行游”这种活动后,你需要找一个地方居住下来。第一,你不能只欣赏它白天展现给我们的美丽,还要去感受它晚上的宁静;第二,去一个地方旅游,可以匆匆而来,不能匆匆而去;第三,想要彻底的了解一个景点,必须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而梵净山的住房一般都是自己休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房子,所以非常的适合。在你坐在这样的房子里,吃着老板或老板叫人准备的饭菜,呼吸着周围的空气,感受着周围宁谧的氛围,你会进入到一种很美好的“艺境”。
当你找到一处居住的地方时,当我们进入到“艺境”这种境
界之后,你躺在房间里,静静的看着外面的一切,你会发现你的心也随着外面宁静的世界而慢慢平静下来。但是这种平静只能是一时的,不能是长久的,因为一旦平静得过了头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孤寂的可怕,这时候的你需要重新行动起来,活跃起来,甚至狂欢起来。你可以参加攀岩、漂流等刺激活动,也可以观看当地人的表演,还可以参加当地人的节庆活动,让你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使你的心热起来,疯狂起来。我们简单的把它称之为“憩游”美的“场境”,使自己的心得到休息或者让它狂起来,称为“憩游”,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或者归属感,称为“场所”。
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我们就只剩下购没有提点了,很多人都只片面的认为,购就是指纯粹的购物,也就是买些实质性的东西,当然,我不能否认这不是购的含义。只是我更想要说的是;旅游就是购买一段美好的回忆,旅游美发生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得到了美感,存在于记忆之中,影响了人们的一生,通过回忆,打开记忆之门,美便再现出来。
那么我们在旅游地买的纪念品之内的东西,是不是为我们已经去了那个地方做了一个见证呢?是不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点回忆呢?我想是的。人们的记忆总是有期限的,当你刚回来的时候,你记得很清晰,当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记得有点模糊,直到它完全消失在你脑海中时,会没有一点痕迹。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一个或两个的纪念品,或者照片也行。这样,当你在未来的某一天看到它们时,你的记忆中会重现你当时旅游
的情景,会重现你看到的人和物。这就像一部电影在你的脑海中一一闪现。我们把它称之为“忆游”美的“幻境”。
就比如现在的我,仍能记起当初有两个70岁左右的一对夫妇,非常的坚强和勇敢,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坚持踏遍了新老金顶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很幸运,那天的天气很好,他们看到了梵净山最美的一面。他们也很幸福,能够一起玩到老。
所有的这一切,是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逻辑结构,它的一些美感以及它的五种境界。也许,旅游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触手可得的地方,在我们的心中的某个角落。
13旅游管理:陈龙丽
学号:1320070624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