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本文着重解释了婴幼儿时期补碘的重要性及方法。
201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为加大科学补碘的宣传力度,引导大众合理补碘,尤其是避免孕妇、胎儿和婴幼儿等重点人群碘摄入不足,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
碘缺乏呈规律性:孕妈、婴幼儿最严重
1、在同一缺碘环境下,不分年龄、性别都可能患碘缺乏病。但一般说来,女性甲肿率(甲状腺肿大)普遍高于男性。
2、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缺碘后的受损害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顺序依次为:胎儿、孕妇、新生儿、婴儿、儿童、育龄妇女、成人。
在此顺序中尤以孕妇、新生儿和学龄儿童对缺碘的敏感性最高,缺碘对他们带来的危害也最大。
3、碘缺乏对人智力发育的影响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并有不可逆性。
人脑发育一生中有2个快速增长阶段,一是在胎儿时,二是在婴幼儿期。出生前后6个月所致的脑发育障碍,将终生不可逆转。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大脑发育中受到碘缺乏的危害,其智力要想恢复到正常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婴幼儿补碘:支持母乳喂养
1、哺乳期
该阶段,宝宝若是纯母乳喂养,碘的获得主要就是通过母乳。42天婴儿尿碘(尿碘是反映人体碘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母乳碘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只要母亲摄入碘量增加,通过乳汁向婴儿提供的碘也会随之增加,反之亦然。所以母亲通过摄入加碘食盐和含碘丰富的食物能有效预防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碘缺乏。
2、辅食添加期
因生长发育所需,除母乳外,宝宝需要添加辅食了。这个阶段,尽管母乳摄入量减少,但由于辅食的种类(口味-食用盐)摄入丰富摄入量增加,婴儿尿碘水平有着显著提高。
婴幼儿补碘标准
根据WHO(世卫组织)、ICCIDD(全球预防碘缺乏病组织)与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建议,不同年龄阶段各有每日适当摄取量如下:
0-6岁宝宝,宜每日摄取碘90微克;7-12岁的儿童每日摄取碘量在120微克左右为宜;12岁以上的青少年建议以每日150微克为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碘摄入量:0-4岁为50微克;4-11岁为90微克;11-14岁为120微克;14岁以上与一般成年人相同均为150微克。
食物含碘也有规律:海产品中海藻类最高
1、海产品的碘含量高于陆生动植物。海产品中以海藻类最高,如:紫菜和海带,其碘含量明显高于海鱼和贝类。
2、动物性食物的碘含量大于植物性食物。蔬菜和水果的碘含量是最低的。
3、动物性食物中,奶、蛋的碘含量大于一般肉类。
正确保存和使用碘盐:避光防潮
最为经济实惠的补碘方法,就是使用碘盐。
1、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购买时要辨认清楚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
2、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做到随用随买。
3、为防止碘流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适宜幼儿的补碘小美食
1、海带排骨汤
原料:猪排骨400克、海带150克、葱段、姜片、精盐、黄酒、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海带浸泡后,放笼屉内蒸约半小时,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时,彻底泡发后,洗净控水,切成长方块。
(2)排骨洗净,用刀顺骨切开,横剁成约4厘米的段,入沸水锅中煮一下,捞出用温水泡洗干净。
(3)净锅内加入1000克清水,放入排骨、葱段、姜片、黄酒,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
(4)再用中火焖煮约20分钟后倒入海带块,开猛火烧10分钟。拣去姜片、葱段,加精盐调味,淋入香油即成。
营养:海藻类的食物中含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碘、钙、钾的含量。其中,碘对身体热量消耗和新陈代谢有很大帮助,能达到减轻体重控制体型的目的。海带中富含的钾离子还能帮助身体代谢多余的水分,消除水肿。
2、紫菜豆腐羹
原料:紫菜(干)40克、豆腐300克、番茄100克、盐2克、小米面10克
作法:
(1)紫菜先用不下油的白锅略烘,再洗干净,用清水浸开,再用沸水煮一会,拭干水分,剪成粗条。
(2)豆腐切成小方粒备用、番茄切小块备用。
(3)烧热锅,加油约2汤匙,放下番茄略炒后入水煮沸,再放入豆腐粒与紫菜条同煮。
4、以1汤匙小米面混合半碗水,加入煮沸的紫菜汤内,加盐调味,便可关火进食。
营养:此菜含大量钙质的食品,帮助骨骼生长,豆腐含丰富的钙质,紫菜等海藻食物含丰富的碘质,碘是甲状腺素的基本原素,对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