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为什么富人无法拉动中国经济?(深度)


商务合作QQ:188025309

GDP支出法中,由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调整),以及净出口(顺差)三大部分组成。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这些组成部分的比例可能不同,其比例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和发展的特征。


私人消费是全球GDP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在60%以上,加上政府消费的14—17%,消费占GDP的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占21~23%之间,库存增长一般都低于2%。


发达国家的路子


1、低级阶段;一般说,在比较贫困时,会是“简单再生产”的经济体系。国家产出基本上维持国民的简单生活要求,这时候GDP主要组成是消费,可以称为“满足低等消费”的模式。


2、投资(建设)阶段;如果能够节省些把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拿来投资,或借款贷款投资建设,发展较快,如果建设(投资)的效果较好,就能够有余力,那时候投资占的比例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发展更快,能够良性循环。




3、发达阶段;至于发达以后,建设该搞的也搞了,投资所占比例就可以下降,主要的部分又可以放在消费上了,GDP的绝对主要组成为消费,这时候可以称为“高级消费拉动”的经济类型,政府也能够有较大的财源满足公共开支。

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为什么富人无法拉动中国经济?(深度)


就好像两家穷人,前一家节衣缩食,一点一点投资于将来(当然,不能是没有效益的乱投资),另一家有两个钱就吃喝光,其前途之差别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各国的典型代表


印度的GDP构成变化。80年代以前印度GDP的90%以上是消费部分,符合“满足低等消费需求”的模式。


投资比例较低,政府支出也较低。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开始,印度投资增加,政府消费同步增加,经济力量有所增强,用于消费的比例降到80%以下。印度搞国际广告搞得不错,西方给他说好话的多,恨不得把中国的投资什么的都引导到印度去。近年来经济发展也较好,国外投资增长也较快,对GDP增长颇有帮助。




南韩战后贫困,与印度类似。但朴正熙政权主导,通过借贷,鼓励投资搞建设,发展得比较快。70年代以前还是类似落后经济努力投资建设的特征,GDP中消费80%以上,在90年代中期投资带来的效应进一步加快,而后外向型经济体系形成,外贸由巨额逆差向巨大顺差转化,正向成熟经济体迈进。


美国是典型发达的经济体,GDP主要满足私人消费,或者说私人消费是经济的主要拉动力,这部分占GDP比例越来越高,投资比例较低,即使是70年代时搞公共建设较多,90年代后期信息产业投资高涨时,投资比例(资本形成)也低于20%。美国政府军费福利支出水平较高,近年来私人及政府消费支撑了GDP的近90%。



发达国家的另外一种模式是老牌欧洲特别是北欧等“类似社会主义”模式,如瑞典等,税率极高(平均税率将近60%),政府支出部分特别高,主要是巨大的福利开支。私人消费比例有下降趋势,政府消费比例高达GDP的近30%,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下降,这也是一种成熟度较高的经济体特征。


中国是什么模式?


中国的GDP构成比较不同。早年也是政府主导落后经济努力建设的模式,与印度比较,中国在落后时期的投资水平高得多,即使在50年代就高于15%,且逐渐努力增加。当然,个人消费不受鼓励。这样保障了中国发展比印度快。


当然,我国投资的效益始终有些问题,生产常常比较盲目,库存占的比例高,有时高得惊人,甚至达10%以上(59年大炼钢铁,89年盲目生产且外销受阻,库存增长分别高达GDP的13%和11%以上)。说明产品不对路,卖不出去,作为库存里的无效生产(岂止无效?浪费资源人力等等)。到98年以后库存增量就降到了比较合理的水平(《3%)。中国的发展,有些儿类似穷人节衣缩食努力发家的模式,但发展的效益不够好,道路实在是有些曲折,希望减少阻力减少弯路,前途能够无比光明。


我国GDP构成中个人消费比例低。近年来且不断下降,投资水平异常高,90年代后期超过35%,且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宏观调控过冷后不断搞“扩张财经”,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超过40%,2004年超过45%,今年已经超过50%。


投资形成。消费增长却不明显。反映出消费不振靠投资拉动的特点。这么多年的超高投资,固然可以说国家财政实力较高,可更反映出投资效益低下。从2003年就实行的宏观调控效果不彰,国家控制力度下降。当然,并不是主张国家过多干扰控制经济,但在“高烧”时期,必须有有力行动,否则,这么多投资乱砸下去,投产后哪有足够的原料能源等来满足需求?生产出来卖给谁?若各种泡沫,如钢产房产汽车等等泡沫一齐发作,弄得哀鸿遍野浪费惨重就不好办了。


当今中国的发展,应该要靠提高产出投入比来提高投资效益才好,这就要靠管理科技上的发展了。否则,靠一个劲儿的增加投资量,容易甚至可以说已经陷入了赔钱赚吆喝的状态,这种搞法恐怕难以为继。


短期内抓出口是做得到的,而且中国近年来也做得不错,虽然出口的效益较差,靠拼劳力价格资源牺牲环境,但不可能持续。中长期里一定要靠提高内需上尤其是个人消费,在现阶段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以政府消费为主。要提高个人消费,则主要是提高广大中低层的收入。




高收入者进一步提更高也可能不会增加正常消费的,至于他们的奢侈品消费往往是靠由国外进口(中国一方面奢侈品进口消费居世界第二,一方面国内低收入者消费水平不振,长期下去会产生大问题的),对GDP提高并无正面助力。应该有得力措施调节利益分配向低层倾斜才行了。


同时,某些强烈抑制消费的政策,如教育医疗突然过度产业化而无配套措施,也应该有所补救。合理水平的社会保障也必须尽快建立起来。这样,广大中低层才敢消费。我国经济增长才可能走上自然自主合理较稳健持续发展的轨道。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文的二维码”,就可以快速关注本微信号!  如果您觉得文章好那就分享到朋友圈  商务合作联系QQ:18802530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151/20537395607.html

更多阅读

阿里布局 阿里布局新三驾马车挑战百度

     入股UC优视,开打APP导航战  继入股新浪、高德后,阿里巴巴8月底又宣布:入股UC优视。  阿里巴巴在移动电商领域愈现野心,种种布局更直指百度核心。近日,其投资的高德地图,开始采取免费策略,与百度导航展开正面交锋。  完成

新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一赶就灵?

     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有一个比喻很流行,那就是“三驾马车”。这个比喻把本来庞杂无比的国民经济,简化为“投资、消费、出口(其实是净出口)”三驾车,很形象、很生动、很好懂。派生出来的一个效果,就是把国民经济管理或“宏观调控”

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保驾“稳增长”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再次指出,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实施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

经济的三驾马车 企业管理的“三驾马车”

   在企业中,战略决定企业做正确的事,组织决定企业正确的做事,而流程则可以帮助企业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做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企业管理“三驾马车”,战略、组织、流程缺一不可。战略主要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

经济三驾马车 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

《浙商》记者 何晓春关键词 台湾经济 科技创新    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园、引进硅谷人才、风险投资及其优惠政策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五驾马车”。台湾经济走过的路,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浙江,能够从台湾学到什么

声明:《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为什么富人无法拉动中国经济?(深度)》为网友缥缈孤鸿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