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解读长征(43):红军在两河口确定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央广网9月22日消息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一部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中央红军于会师后改称红一方面军。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此时发现川西北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山深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贫困,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甘地区,地域宽阔,交通方便,物产较丰富,汉族居民较多,又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特别是邻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中共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认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的强大军事压力。

  为了解决红军前进方向这个重大战略方针问题和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张国焘、博古、王稼祥、刘少奇、凯丰、邓发,以及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林彪、林伯渠、李富春等。

  两河口(资料图)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首先作关于目前战略方针问题的报告,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关于战略方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师以前的战略方针是不同的。红四方面军决定西去懋功向西康;红一方面军决定到岷江东岸,并派支队到新疆。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在什么地区创建新根据地,首先要便利于我军作战,应从如下三个条件分析:1.川陕甘是地域宽大,好机动。松潘、理番、懋功地域虽大,但路狭,敌人容易封锁,我不易反攻。2.川陕甘是经济条件好,汉族人口较多的地方。松潘、理番、懋功、温川、抚边等8个地区人口只有20万,且藏民占多数。3.川陕甘是经济条件好,比较宽裕的地域。松潘、理番、懋功一带粮食缺少,牛羊有限,布皮不易解决,军事补给困难,在大草原和游牧地,既不习惯又不安全。鉴于此,党中央决定在川陕甘建立新根据地,而且必须迅速前进。

  二、关于行动方针。目前红一、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转移,如向南是不可能;向东过岷江也不可能,因岷江东岸有敌兵力130个团,对我不利,向西北是广大草原。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认为现只有一个转向到甘肃。红军应向岷山山脉以北背向西,这地域道路多,人口多,山少,红军可用运动战消灭敌人,以实现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三、关于战略指挥。指挥问题的最高原则是:1.应集中统一,集中军委。2.使作战更有力量,红军须统一为左、中、右三个纵队。3.为克服粮食、气候、地形、少数民族区等各种困难,须加强政治工作。

  在讨论周恩来的报告时,张国焘首先发言。他虽然勉强地接受了中央政治局决定的北上在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对中央北上战略方针仍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承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消灭敌人当更有把握,但对具体战略方向,又含糊其辞。他认为:由于胡宗南部有20个团兵力牵制我们,还有蒋介石的其他部队,“我们去甘南还是立足不稳的,还是要移动地区,还是要减员,所以要去甘南,一定要取得主力打下胡敌至少打下他几团,才能立稳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这就充分暴露了张国焘害怕敌人的力量,特别是怕胡宗南,因而主张避开胡敌,向川康边方向发展的右倾思想。

  彭德怀、林彪、博古、毛泽东、王稼祥、邓发、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凯丰、刘少奇、张闻天等发言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报告提出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认为这是前进的惟一正确的方针。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关键是,应首先迅速攻打松潘,进占甘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们还强调了统一组织与指挥两个方面军对实现战略方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中央政治局《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资料图)

  毛泽东发言强调指出:我们的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是进攻,根据地是依靠进攻的。我们必须要高度机动,集中主力,迅速打破胡宗南军向松潘前进的计划,今天决定明天即须行动,应力争6月突破,经松潘到决定的地区去。

  博古发言还强调:必须有一定的地区根据地,做出模范来影响全国,现在甘川陕首先应在甘南立足,依靠群众工作,开展游击战争,这才能影响全国。

  会议最后包括张国焘在内,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报告提出的战略方针,并责成张闻天为中央政治局起草一个会议决定。

  据此,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做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

  一、在一、四两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

  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

  三、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夏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于甘、青、宁、新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的向东发展。

红军长征 解读长征(43):红军在两河口确定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四、大、小金川流域在军事、政治、经济条件上均不利于大部红军的活动与发展。但必须留下小部分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使这一地区变成川陕甘苏区之一部。

  五、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两河口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正确分析了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和川陕甘、川康边的实际情况,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造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会师后的行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对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251/805311218333.html

更多阅读

金朝阳财富俱乐部教你如何在两年做到500万 金朝阳财富俱乐部

金朝阳财富俱乐部教你如何在两年做到500万金朝阳财富俱乐部教育创办人(牛嘉林、麦博才)拥有帮助多家企业成功融资上市的经验,其核心团队在国际金融投资机构有15年工作经验。俱乐部已成功组织多次集体投资,拥有与开发商、银行丰富的谈判

第22节:投机取巧,老板在与不在两个样(1)

系列专题:《成功离你有多远: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4.投机取巧,老板在与不在两个样  这是一个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场景:  一家公司的老板出差了,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于是,办公室发生了细微变化,老板走后所有的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第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一)有这么一本书,能给人带去心灵的冲击,灵魂的震撼,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在读这本书之前,曾有人这

独立人格 高质量的友谊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

声明:《红军长征 解读长征(43):红军在两河口确定了怎样的战略方针?》为网友半岛未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