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之托命者”安在?这十个人当之无愧

观察当今时代,了解当下中国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它的源头乃是包括思想、观念在内的文明。


1946年,为中国民主奔波了大半生的哲学家张东荪在文章《中国之过去与将来》里写道:“要实现民主必须先有一班人而足为这样的文明之托命者。倘使中国没有这样的人们,则纵有数千百万的高呼民主者亦无济于事。”那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文明之托命者”呢?


著名学者傅国涌的新作《问史那得清如许》在呈现“活的历史”的同时,便试图探析我们的“源头”何在,挖掘、描绘了中国的“文明之托命者”。他们有胡适、傅斯年、罗隆基、储安平、张东荪、梁漱溟、熊十力等知识分子,有张謇、陈光甫、卢作孚等商人,“他们的政见容或有异,在大的方向却是有共识的”。他们信奉低调的理想主义,脚踏实地,“朝着建造一个个健全的个体生命,从而有一个健全的社会这样的目标往前走”。


可惜,这样的“文明之托命者”太少了,历史朝另外一个方向演变了,这些“文明之托命者”则被打倒、遗弃。但“历史是上帝手中的磨子,转得很慢,磨得很细”,我们当下依旧处在历史的进程中,磨依旧在转,最后的目的地仍未可知。


中国“文明之托命者”安在?这十个人当之无愧

“一切都会过去,只有不该过去的不会过去”。一切“流水”都会过去,那些帝王将相的功业、那些光彩熠熠的虚华、那些不可一世的傲慢……都会过去,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源头”恒在,且有“源头”在,便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最终会冲垮“堤坝”,滋润大地,正所谓“历史的正义可以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那些“文明之托命者”便是文明的“源头”。他们埋下的种子,迟早有一天会开花结果。傅国涌他自己何尝不是当下的“文明之托命者”之一呢,如评价家李静所言:“傅国涌的写作堪称独树一帜,他总将庞杂的史料钩沉与高度的现实关切水乳交融,平静的史家调子里,暗淌着壮怀激烈的焦灼与隐痛。”“壮怀激烈的焦灼与隐痛”,便是他对中国当下与未来的“焦灼与隐痛”。


像傅国涌一样的当代“文明之托命者”还有不少,如茅于轼、贺卫方、秦晖等人。而且正如傅国涌所指出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类型的知识分子已在稳步成长当中,如本公号提出的周濂、刘瑜、熊培云、许知远、宋石男、萧三匝、李里峰等“70后”思想者已登上历史舞台。


“一个精神上相对独立的知识分子群体渐渐浮现出来,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被物质的喧嚣完全淹没,只是需要人们仔细地去聆听、去鉴别,与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壮怀激烈、满腔热忱相比,现在的知识分子可能变得冷静多了,对自己的定位更准确一些,思考的问题也更为深入、更为清晰了,他们中许多人已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知道自身在推动社会进步时的位置,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转型的艰难,不再有那种舍我其谁的夸张和豪情,不再有包打天下、担当救世主角色的幻觉,他们深知自己‘生活在此处’,不逃避,不苟且,直面现实,从容笃定地向前迈进,进得一步就是一步,不指望一步登天,不幻想天上掉个大馅饼,不怀抱毕其功于一役的宏图大愿。”


相信有胡适、张东荪那些曾经的“文明之托命者”和茅于轼、傅国涌这些当今的“文明之托命者”在,我们的文明一定会得以再造。“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十位中国“文明之托命者”胡适

  胡适(1891一1962),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1962年2月24日,他于中央研究院开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北南港。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


罗隆基

  罗隆基(1896年—1965年),字努生,江西省安福县车田人,政治学博士。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中国第二号右派,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中央级右派之一。1949年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1928年,创办《新月》杂志并担任主编。他主张人权、民主、宪政,主要著作有《人权论集》、《政治论文集》、《斥美帝国务卿艾奇逊》、《人权 法治 民主》。1957年主张“成立平反委员会”,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一起被称为最著名的三大右派言论。


储安平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7年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反右运动开始后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也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


  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刊《观察》,“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公平”、“独立”、“建设”、“客观”是该刊物的的“基本原则和主张”。《观察》云集了一大批最著名的自由主义作者,利用言论的力量批评政府及各方面力量,左右着当时舆论界的风向。


张东荪  张东荪(1886年—1973年),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1951年因卷入“美国特务案”,被开除出民盟。1973年6月2日逝世于北京“秦城”监狱。

  在近现代史上,张东荪扮演着多面角色:学者,报人,政论家。作为学者,他被研究者称为“输入西洋哲学,方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人”;作为报人,参与创办《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主办了《解放与改造》等多种时政刊物,“学灯副刊”被誉为五四时期三大报纸副刊之一;作为政论家,在近代中国风雷激荡的语境下,他总是力图坚持自己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张謇  张謇(1853年—1926年),字季直,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并一手将南通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陈光甫  陈光甫(1881年-1976年),中国银行家、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字光甫,江苏镇江人。1914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1923年8月,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挂牌注册,并易名为“中国旅行社”,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的标志。


  抗战期间,陈光甫受蒋介石指派赴美国谈判借款事宜。最终,他与胡适促成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两笔总额为4500万美元的贷款,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作孚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他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52年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


  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民生公司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瞩目中外,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


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字寿铭,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曾任民盟秘书长,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河南、山东等地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他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


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1949年以后,以特别人士身份邀请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因反对“文革”,绝食身亡。


  他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哲学观点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351/202080369871.html

更多阅读

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昨晚开幕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昨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中心剧场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分别致词。之后,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宣布: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本土广告公司 中国本土广告企业出路安在?

   当前,中国广告界最受关注的问题,莫过于本土广告公司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笔者试图以多年与广告业的“亲密接触”,从分析广告业现状和广告市场竞争格局入手,谈谈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出路问题,就教于广告界资深权威与同仁。 一、 

声明:《中国“文明之托命者”安在?这十个人当之无愧》为网友遇见就不再错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