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报恩的故事
韩信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韩信
中文名韩信国籍/朝代西汉职业军事家民族汉族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市境东南)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爵位齐王,楚王,淮阴侯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家庭成员殷嫱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之一,他为汉室江山的建立立下的卓越的功劳。因此这个人物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其中有一个关于韩信报恩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呢?
韩信漂母画像
韩信报恩的故事说的是韩信知恩图报的事。原来在韩信小的时候,家中十分困苦,再加上父母双亡,他只身一人没有谋生的能力。那么他是怎么过活的呢?他活下来的主要方式就是靠着向同乡人乞讨的方式。但是当时秦王朝的苛捐杂税十分严重,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很苦,所以对韩信这种乞讨行为十分厌恶。
后来韩信遇到了一个老大娘,这个老大娘就是被后人称为漂母的人。老大娘天天在河边浣洗棉纱。韩信无处可去时,就在河边遇见了她。这个老大娘看到韩信衣衫褴褛,饥寒交加的样子,十分同情。在那以后,老大娘常常从家中带着饭来给韩信吃。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几十天。
此时,天下已经大乱,韩信想要去投靠项梁。于是对老大娘说自己要离开了,将来出人头地之后一定会来报答大娘的。但是这段话让大娘十分生气,说自己是看韩信可怜才送饭给韩信吃的,并不是为了要图谋报答。
韩信从军之后,虽然一开始十分不顺,但后来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能力,成就了一番功绩。在他被封为淮阴侯后,他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回到了淮阴,寻找到了这一位老大娘,对她再三感谢,并且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这就是韩信报恩的故事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韩信的谋士
众观韩信的一生,兵法诡异,计谋众多。很多人认为这跟他身边的一些谋士有关,虽然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点谋士,也多个参考。其中,就包括蒯通,对他的影响也是甚远的。
善言家蒯通
蒯通何许人也,本名叫蒯彻,因为规避武帝之违而改成通。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大多认为他是一个能说会道,懂得看清时势,是一名说客。蒯通的一生,出现在历史舞台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游说徐工,令其投降于赵王。第二次就是楚汉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出来跟韩信说了一通。
故事发生在韩信接连平定三国之后,欲要带兵攻打齐国的时候,军队都还没过平原县,刘邦就派自己的使臣去劝降齐国,于是乎韩信就想停止前进,准备回返。
正在此时,说客蒯通到来,他对韩信说:“将军你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但是汉王却暗派使臣去劝降齐国,你身怀诏书却要下令停止进攻吗?郦先生只是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了齐国,但是将军你率领大军,功劳却没有区区一个儒生那般大。”这些话,韩信听了之后,觉得甚是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下令进攻。
原本齐王已经劝降,还跟郦食饮酒,撤消了对汉军的防御,但是韩信正巧在这个时候,派军攻打,使齐军节节败退。齐王认为郦食的失信,将其用沸水烫死,并兵败而走。
正是由于蒯通的建议,使韩信攻下了齐国,并且想要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加剧了野心,并也加剧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韩信名言
伟人往往能够说出名言,并且受后世流传,而韩信作为汉代的一个有名的人物,他作为一名大将军,他对战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达到百战百胜的地步。但是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智者一千虑……必有一得”。
智者千虑名言
这句话出自于《史记》,是司马迁对他写编撰的一个传记文。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无论你多么的聪明,甚至考虑了一千遍,或者更多,但是你依旧会犯错误;而愚蠢的人也许在多次考虑中,想的不是很周道,但是他依旧能够获得一次收获。这种说法极其是一种朴素辩证法,有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说明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聪明的人不可能事事都想的周到,而不聪明的人总会有一次能够聪明。
这句话适用在韩信身上,因为他替汉王立下的功劳可谓是功标青史,但是聪明的他,在政治上却屡次犯错误,致使他的晚年,受到了刘邦的猜忌。如果说他在政治上的才能能有他军事才能一半的话,他也不会死的如此之惨,可谓是人无完人。虽然在他的身边有着一些谋士,可以替他出谋划策,但他本性就那样,不是常人所能改变的,注定会有一失。
还有一句就是“狡兔死……谋臣亡”,虽然说韩信的政治才能比较低,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这么一个功臣,甚至于功高盖主,无论是哪个君王,都会对自己有所畏惧,深知自己的未来是凄惨的。只要自己功成名就,那就是自己灭亡之时,这句话在他晚年有所应验。

韩信兵法
《韩信兵法》是汉朝大将韩信与张良一同写下的关于自己行兵打仗方法的书籍。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被流传下来。据说是在诸吕作乱时,将此书盗走后烧掉了。说起韩信此人行兵打仗的本领十分高超,《韩信兵法》如果流传下来,现在的地位应该和《孙子兵法》差不多。
韩信剧照
韩信的军事才能为当世少有。秦始皇凭借国家强大的实力花了六年的时间消灭了六国,但是韩信却是在刘邦式微的状况下,一步步经营后,花了三年时间灭掉七国。从秦始皇和韩信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韩信的军事才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的确,在韩信领兵打仗的战绩中,没有败仗,他不但自己不打败仗,甚至还能反败为胜,将刘邦打下的败仗扳回形势。这样的能力也难怪在战后会遭到刘邦的猜忌,实在是韩信太过厉害。刘邦手下原本的士兵并不多,但是在韩信被刘邦重用之后,刘邦的兵力就开始迅速地增加。
其实刘邦猜疑韩信一开始就存在了。所以在韩信为刘邦招揽到许多士兵后,曾多次被刘邦用借口拉走。没有士兵的将军就跟被释了兵权没两样。但是韩信一无反叛之心,二无气馁之意,他总是能再一次迅速地招到士兵。
韩信的才能除了招揽士兵外,在布阵设计上也是很有天赋的。在灭魏国时,他就利用了魏豹的心理,通过故现疑兵的方式,将魏豹从城中引出来。而在攻打赵国时,他又让刘邦采取兵分几路的方式围剿。
从韩信能迅速为刘邦打下的大汉江山可以看出,韩信兵法上面的造诣绝对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