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文学社学习指导5)

   再谈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



金振邦老师在《阅读与写作》中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同时指出:“小说塑造人物主要是塑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性格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命运的走向,亦可以是对人物深层心理和隐秘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因而,在小说创作中,或者阅读鉴赏中,首先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注重对人物形象外貌的描写。当然,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是多样的,也是多元的。有多元性,也许就有交叉性。在此,仅就人物外貌描写方法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仅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外貌(称为肖像)是指人物外在的面貌。在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法就是指通过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风度、衣着、服饰等各种外在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也叫肖像描写法。属于相对静止的描写。外在的状貌是人物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这一人物与彼一人物相区别的外在标志,表现出了这一人物独有的特征。在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处境,或者暗示人物的性格、心情;有时还可以引出故事,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甚至可以作为结构故事和点化主体的手段。

在形式上,外貌描写多用于人物出场,给读者以人物的一个独特的外在印象,作为对人物认识的起点。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是这样描写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一段描写作者用了静止的笔法较细致得描绘了孔乙己的外貌,首先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其中。“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直接表现出了孔乙己是一个好喝懒做,贫困潦倒,但也有一些“斯文”的人。

当然,有时候,外貌描写也是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进行的,使读者逐步认识人物,感受人物的命运。

     比如鲁迅《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是这样写的: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这次出场,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孔乙己做了最后一次相对静态描写,与以前的描写比较,从深层次上对人物的命运做了推进。这次到酒店来的状态与前几次到酒店的情形完全不同。在描写中,字字句句表现出孔乙己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

    当然,在小说中,使用外貌描写还要注意叙事视角。有时候可以从作者的观察角度写,亦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的观察角度(第二叙述者)来写等。无论哪种视角,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特征,就如鲁迅所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也就是抓住能表现人物最富有的特征来对人物进行描绘,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再谈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文学社学习指导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551/323992746165.html

更多阅读

茅盾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试析 小说 心理描写 拖沓

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我们可从他作品中纷繁复杂的心理描写中窥见到一幕幕人生灵魂深处感情与道德剧烈搏斗的活剧。茅盾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的特色从早期到成熟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他的心理描写不仅手法多样,而且

我看《绝秦书》中人物——周克文2 绍兴周克文简历

我看《绝秦书》中人物——周克文(2)《绝秦书》书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周克文。从书的开始到结尾,由他为主线串联着书中的其他一系列人物。其他的几个重要人物是周克文的三个儿子老大:周立德,老二:周立功,老三:周立言。还有一位笔墨占一定分量

人物外貌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200字

学生人物外貌描写习作精彩片段她个子中等,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总是扎着个马尾辫。她那红润的瓜子脸,经那夕阳红光映照更显得特别的鲜艳。白净光滑的脸上,有一双大而机灵的眼睛,闪烁着热情天真而又好奇的光芒。她的嘴角微微地向上翘起,好

初中作文十一讲《人物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初中作文十一讲《人物外貌描写》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学生作文有所进步,审题时基本可以把握住中心,但下笔写的时候,却总是寥寥几笔带过重点,这样看来,依然应属于“跑题”文。所以接下来训练就想转变个方向,来写人物。对于人物作文,最

声明:《再谈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文学社学习指导5)》为网友泛舟碧波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