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角蛙是一种非常具有记忆点的动物,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是大型蛙,它们的体长最长可达150mm,而最短也不会短于75mm。虽然体型大,但主人们却不必为它们准备太大的蛙缸,因为南美角蛙习惯了“打坐”的生活,即便空间稍小也没有什么关系。
其次,南美角蛙还是一种“艳丽”的蛙类。一般情况下,南美角蛙的底色为鲜绿色、黄色和黄褐色,身上则有不规则的棕色、黑褐色等颜色的斑纹,不少人就是因为它们这样的外表而喜欢上它们。
第三,南美角蛙的身体比例太不协调,对于有些人来说,南美角蛙短小的四肢和胖胖的身体看aIhUaU.COM上去实在有点违和,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爱它们的人对它们的喜爱,而且甚至有些人就是因为它们比例并不协调的身体才对它们一见钟情。
南美角蛙来自热辣的南美,但这并不代表饲养它们的时候也可以让它们享受阳光的沐浴。事实上,饲养它们时,主人反而要尽量避免南美角蛙被阳光直射。当夏季来临时,主人要把蛙缸放在阴凉通风处,这样不仅可以躲避阳光的直射,还能让南美角蛙远离高温,可谓一举两得。
在给南美角蛙布置蛙缸时,有些主人会想要让缸内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原生态环境,于是会在缸中放一些石头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蛙缸中一定不能出现带有坚硬棱角的石头,否则南美角蛙有可能会在活动的时候受伤。
生活环境
于南美温暖而较干燥的大草原地带,对湿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们的适温环境为26-29摄氏度。利用雨量较为集中的夏季来繁殖,会选择在池底产下200-1000颗宛如一个网球大小的卵块。
角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所谓两栖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陆地,角蛙的幼体─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而成体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湿环境中。这种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角蛙类是由水中生活向陆地生活的进化中形成的过渡型类群。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然而,成体适应陆地生活,由鳃呼吸发展到以肺和皮肤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谓水陆两栖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无水、阳光直射的环境是不可能有角蛙类生存的。大部分角蛙类的活动时间在晚上,白天则隐藏在隐蔽处,以防烈日和敌害。
角蛙是饲养蛙类中最适合的入门种类。台湾每年进口数量庞大的角蛙,但是繁殖成功的人似乎一直还没出现,可能与角蛙比较特殊的繁殖周期与方式有关。基本上,角蛙成体雌雄辨别并不困难,雄蛙体型较小,最大约10公分左右,嘴巴的比例也比较小。雌蛙的体型比较大,最大约15公分,而且嘴巴占身体的比例更大。雄性在繁殖季节会发出求偶的鸣叫。用手轻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发出鸣叫,雌蛙就几乎不会叫或是只会发出低沉的喉音。至于幼蛙就不容易分辨雌雄了。

新手养殖角蛙的知识要点
推荐的喂法如下:
选择一到两种主食(staplefood)配以丰富的辅食。主食选择有三种,按照营养价值高低排列分别是:蚯蚓、杜比亚、蟋蟀。帖子最后我会附送一张常见饲料昆虫(feederinsects)营养成分表。
辅食的选择多种多样,各种人工繁殖的昆虫,你买回家准备自己食用的生鱼片,牛心,猪肝。注意如果投喂内脏类辅食,频率不要高于两个月一次。这里我要说一下三种主食的喂法,在中国想喂蚯蚓最方便的途径是在淘宝网购买“太平二号”,平时将果皮果核等有机废物埋入土壤,待其充分降解后就是蚯蚓的食物。
喂食角蛙前将蚯蚓用不含氯的水冲洗,然后用纸巾擦去粘液即可喂食角蛙。该饲料蚯蚓有一种致命缺点就是个体偏小,一旦角蛙数量比较多那么就只能忍痛放弃这种饲料了。蟋蟀和蟑螂的喂法相似,就是买回后要用高级的专门饲料或者新鲜蔬菜(推荐大白菜、圆白菜、胡萝卜)投喂(gutloaded),约12小时后在虫体上沾上钙粉,或者维生素投喂给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