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
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
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赠太傅、丰国公,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历史如何评价赵鼎
赵构:① 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 ② 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 ③ 近将士致勇争先,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 ④ 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 ⑤ 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
韩世忠:赵丞相真敢为者。
秦桧:此老倔强犹昔。
胡铨: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龚茂良: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

杨万里: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
宇文价:智虑湛明,学识醇固。北边受敌,力赞亲征。国本未正,建万世之长策。望实高劭,斯民具瞻。
朱熹:① 看他做来做去,亦只是王茂弘规摹。当时庙论大概亦主和议。按,王庶乞免签书和议文字劄贴黄云:"契勘臣前项所上章奏,及与王论议,实有妨嫌。今若不自陈禀,则又如赵鼎刘大中辈首鼠两端,於陛下国事何益!"使当国久,未必不出於和。但就和上,却须有些计较。如岁币、称呼、疆土之类,不至一一听命如秦会之样,草草地和了。后来秦没意智,乃以'不合沮挠和议'为词,贬之,却十分送个好题目与他。[5] ②意思好,又孜孜汲引善类,但其行事亦有不强人意处。如自平江再都建康,张德远极费调护,已自定叠了。只因郦琼叛去,德远罢相,赵公再入,忧虞过计,遂决还都临安之策。一夜起发,自是不复都金陵矣。③赵丞相亦自主和议,但争河北数州,及不肯屈膝数项礼数尔。至秦丞相,便都不与争。赵丞相是西人,人皆望其有所成就,不知他倒都不进前!方子录云:“赵元镇亦只欲和。但秦桧既担当了,元镇却落得美名”。[5] ④赵丞相,中兴名臣一人而已,然当时不满人意处亦多。且如好伊洛之学,又不大段理会得,故皆为人以是欺之。⑤赵丞相收拾得些人材然亦杂,如喻子才之徒亦预焉也。
陆游: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辛弃疾:佐国元勋,忠简一人。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