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 康熙帝玄烨赐孔、孟、颜、曾四姓三十个字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

            孔孟颜曾四姓

使用统一排行字辈的由来



在华夏众多的姓氏中,唯孔孟颜曾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且为皇帝所赐准,这在中国历史上实为罕见。

据《中国历代曾氏人物录》所载:因历代封建王朝曾规定:孔子、孟子、颜回的后裔都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专掌祀典祀产,而曾子后裔却未享受这世袭的礼遇,故在1539年,嘉庆皇帝鉴于“四贤一体,皆有大功于吾道,而曾氏独无世袭,非缺典欤”,便下诏寻找曾子后裔,因曾据南迁江西后山东一直无曾姓人居住,因此曾质粹奉旨东归(从江西回迁山东),封为翰林五经博士;清康熙帝玄烨赐孔、孟、曾、颜四姓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由于孔子、孟子、曾子、颜回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历代皇帝恩赐给孔子、孟子、曾子、颜回的特殊待遇和荣誉尊称,这也是孔孟曾颜四姓使用统一排行字辈的根本原因。

孔孟颜曾四姓使用统一排行字辈有50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关于使用的50个排行字辈的产生和由来,赵吉群先生所撰《孔氏宗族》是这样介绍的:明太祖朱元璋赐孔子56代“希”、57代“言”二字,洪武33年(1400年)又赐八字八辈。崇祯二年(1629年)孔子65代孙孔胤植立十字十辈,因避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清同治十年(1871年),孔子75代孙孔祥柯又立十字十辈,民国八年(1919年),孔子76代孙孔令贻又立二十字二十辈。由此可以看出,上述50个排行字辈中只有前十字十辈是皇帝赐的,其余四十辈都是孔子后裔自立的。据记载前三十个字辈都经过当朝皇帝尊严确认的,清朝灭亡后,孔子70代孙孔令贻所立的后二十个字辈,于1920年呈报当时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颁示的,其颁示的原件复印件仍存放在孔庙内。

孔姓从孔子六十一代孙始用“宏”字;

颜姓从颜回六十二代孙始用宏字;

曾姓从曾子六十三孙始用宏字;

孟姓从孟子六四代孙始用宏字。

 
曾子第七十七代裔孙   曾进 ?    孔孟颜曾通天谱民间有孔、孟、颜、曾四姓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而为什么这四姓会是一个通天谱呢?
孔、孟、颜、曾四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曾参,他们四人被儒家学说推崇为四大圣贤,分别被历代尊称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这四个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起名时表示辈分所用的字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传统观念。
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七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社会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辈字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六姓族人到曲阜的孔府领家谱。所以,这七个姓氏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孔氏族谱的行辈排名是按皇帝钦赐的字序。
明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御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其间,洪武元年孔姓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和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讷”的“言”字旁加上去,形成第一名派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后来,清代为避帝讳,将弘历的“弘”改为“宏”,将胤禛的“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了,由六十五世衍圣公孔胤植于崇祯二年(1629)奏请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世至七十五世辈字,形成第二派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同治二年(1863),七十五世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皇帝恩准,再赐七十六世至八十五世名派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七年(1918),七十六世衍圣公孔令贻又拟八十六世至一百零五世两派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并报请当时的北洋go-vern-ment内务部备案,于民国八年核准颁布在全国实行。到现在为止已知孔姓最小辈份是“钦”字辈。
清康熙年间,圣祖仁皇帝崇尚儒家思想,倡导礼仪仁政,为孔、孟、颜、曾四姓御赐统一辈字,以至于使该四姓的辈份互相联动,在全国得到统一。
曾姓在清朝盛极一时,曾子的儒学地位,曾文正公的功德思想让曾氏汉姓成为满蒙新贵。曾姓的第一辈祖源自曾参。曾参一生“尽传孔子之道”,故世尊为“宗圣曾子”。曾谱自第一辈祖至曾国藩已经是第七十代了。湘乡大界曾氏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圣祖仁皇帝御赐的三句十五个辈字:“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宣宗成皇帝续赐辈字二句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辈字四句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可见,四姓辈字,无论那位皇帝钦赐,赐予哪个姓氏,不分时间先后,字序都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孔、孟、颜、曾四姓通天谱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孔孟之道 康熙帝玄烨赐孔、孟、颜、曾四姓三十个字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851/943531255087.html

更多阅读

康熙帝与孝庄的“不了情” 新不了情 谁唱的好听

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在15岁的时候,也就是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下了玄烨。佟佳氏一生很受顺治帝的冷遇,顺治帝也并不喜爱他这个皇三子,他此时一心只爱着董鄂妃。于是皇太后“孝庄”极力维护着康熙。可是顺治帝借口皇三子玄烨没有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皇帝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母亲

人物档案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生辰: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属相:马父亲: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母亲:佟佳氏,谥号孝康章皇后排行:顺治帝第三子初婚:12岁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书法 爱新觉罗玄烨是谁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行书七言绝句扇面》《行书柳条边望月周》《行书五绝诗轴》《鍥而不舍》《泰而不骄》《凌云志》《廉卷云烟》康熙(1654-1722) 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三子。庙号:清圣祖,谥号:合

声明:《孔孟之道 康熙帝玄烨赐孔、孟、颜、曾四姓三十个字使用统一的排行字辈》为网友爷们应该有的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