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节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的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爱牛,敬牛,他们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将这一天定位牛魂节。这一天,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这一天,更不能打牛,如果打了牛,他们认为,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这一天,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畲族节日又称“牛歇节”
畲族自称“山哈”,“哈”为畲语,意为“客人”,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种,以“畲”作为民族的名称,始于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瑞云是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地之一,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 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据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歌王,一个名叫钟子期,一个名叫钟仪。楚国乐师伯乐弹琴的曲调“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钟子期能和其腔。钟子期死后,伯乐将琴摔掉,从此再也不弹琴。钟仪本是楚郧公,被郑国推荐献给晋国,晋王要他弹琴唱歌。钟仪接过伯乐和钟子期弹唱的技艺,“与之琴、操南音、操土风”。晋王听了大高兴,重用他,封他为礼部侍郎之职。后来为了纪念畲家这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由此又称“牛歇节”。
瑞云“四月八”牛歇节已收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16日,“四月八”牛歇节歌会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节日
九寨侗族人民管四月八为牛王节。牛王节,侗语叫“脱生尼”,意为“牛的生日”,又叫“牛王会”,侗语,意为“为牛生日会餐”。这一天各四月八家的妇女都在家里为牛煮白米饭,炒油茶,条件好的还要煮鸡蛋供牛食用,以示在春耕大忙之前,人们对它的深情慰问和热情奖赏。中午吃会散席后,人们到家里,袖子一挽,手插木盆,试试盆里的米饭油茶烫不烫手,然后端起木盆、带着鸡蛋烤酒到牛圈去,叫牛饱饱的享用。
这时候,主人往往要抱着牛头亲热爱抚一番,说:“牛呃,你是我家的财,你是我家的宝,一年到头,害你辛苦,你就好好的吃,好好的喝吧。愿你无灾无难,无怪无瘟跟我展劲干活,换来个五谷丰登,百般兴旺,待到来年,我再来好好招待你。”这时,牛好象懂人性,它伸伸舌头来舔人,眯眯眼睛向人笑。牛吃饱了,在一旁的娃崽就拉它出去吃嫩草,冲洗身上、梳理毛发。梳洗是很认真的,谁家的牛身上不干净,毛发不光亮,人们就鄙视他家,说他人懒。牛出去后,主人就清理牛圈,然后垫上干燥蓬松的稻草或茅草,让牛舒舒爽爽度过自己的节日。过牛王节,不准放牛打架,更不准宰牛吃肉,也不准牛劳动。总之,牛王节这天,就是雷公下地,也难动它的半根毫毛。家主们在这一天要陪伴牛过生日,牛拉回圈后,他们在牛圈边转来转去,修修补补,生怕不周到,对不住自己痛爱的耕牛;有的就牵牛出外,游山吃鲜草,享受山水自然之乐。
这一天,人们还要观测天气,预测年成。更希望是个太阳天,一来好为牛收拾,使它节日欢畅愉快,养精蓄锐,迎接梨耙;二来这还是预示年成可望丰收。本来立夏那天对于年成好坏已略知一二,农谚说:“立夏要下,立夏不下,梨耙高挂”。真的,据说这一天对农民、对人间来说,关系重大。如果这一天真的是艳阳高照,那人们兴奋得其乐无穷,甚至会认为这就是牛王爷爷圣威显灵,降给人间的吉祥,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陶醉在狂欢的节日气氛中。
布依族节日
布依族节日:四月八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罗甸等地叫“牛王节”,镇宁扁担山一带称“牧童节”,安龙、兴义地区叫“开秧节”。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再忙也要让牛休息一天,以示爱护。在镇宁六马区,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
苗族节日
“四月八”是贵州省的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这是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传说当地苗族的祖先原住在格罗格桑(贵阳附近),当地土地肥沃,人们丰衣足食,后来统治者派兵来占领了他们的家园。苗族首领亚努带领苗族人民进行抵抗, 他英勇坚强,多谋善战,但寡不敌众,亚努于农历四月初八英勇牺牲了,他的尸体就埋在"嘉八许",即现在的贵阳市中心喷水池附近。苗族被迫迁往坡坝沟。九年后,祖德龙起兵反攻,不幸战死,此日也是夏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为怀念故乡和英雄祖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从各地汇集到喷水池一带来凭吊。天长日久,代代相传,相沿为习,就成为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聚集在贵阳喷水池附近,玩龙灯、耍狮子、吹芦笙、唱山歌,以示纪念。
贵阳市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喜庆节日。是苗族的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人们自动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热闹异常,人数以万计,场面宏大而壮观,人们尽情歌舞以至通宵达旦。每年的“四月八”,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四月八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苗族同胞家家户户都以吃乌米饭和芦笙歌舞等方式欢度这一节日,以悠扬的芦笙、箫笛和清脆嘹亮的苗家“飞歌”凭吊苗族英雄和祖先。
据了解,钟山区根据国家民委的指示精神,于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四月八”庆祝活动,以后每年举办一次。今年举办第五届苗族的“四月八”,由钟山区月照彝族苗族乡委员会、钟山区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人民政府主办,目的是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钟山,推介旅游线路,推动钟山区乡村理由、民族风情的发展,启动六盘水苗族文化园的项目建设。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仫佬族节日
亦称"牛王诞"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四月八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还沤制黄豆、玉米,拌入鸡蛋酒糟喂牛,真可谓对牛爱护备至。
关于牛的生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种地都是一镐一锄地挖,费时费力。一个叫罗英的姑娘生来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猎,看到一只野牛狂奔乱跳,又看到乡亲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忙碌,心想,如果捉住这头牛为乡亲们犁田该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赶野牛。野牛在跑时一只蹄子被夹在石缝中,痛得哀叫不已。罗英无力帮它摆脱困境,只得采来嫩草喂它,并为它唱歌,歌声优扬,情真意切,不仅打动了野牛的心,也感动了山花、草木、月亮,坚硬的石头也为之感动,慢慢地裂开石缝,牛的脚拔出来了。它便随着罗英来到田间,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拖犁拉耙,世世代代耕田种地。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路轻松了许多。
近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提高了,欢庆这个节日更为隆重。节日里,祭牛神的旧俗没有了,但仍让耕牛休息一天,用香茅、嫩竹叶、芒叶等青饲料,包裹糯米油糍喂牛,有的用黄酒灌牛吃,有的则用熟薯藤伴甜酒喂食。此外,人们宴亲会友,共享节日的欢乐,举杯预祝繁盛、粮食丰收,此节是壮族同胞的一大节日。
弥勒佛的生日
对于中国来说,农历四月初八日,相传是弥勒佛的生日,也是牛的生日。当地旧时有敬佛祈福,待牛如“宾”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行祭虫活动,在庙里供上全猪全羊等供品,列插五色旗子,宣读祭虫告文,烧香烧表,磕头礼拜,祈求神灵保佑,一年不生虫害。四月初八,在当地农事上也是个很重要的日子。
俗语说:“过了四月八,庄稼汉心放下。”就是说四月初八之前,如果遇上强霜冻,就会麦秋绝收,因而庄稼汉总是提心吊胆。人们长期验证,当地过了四月八,再就不会有霜冻,所以庄稼汉就放心了。又谚曰:“过了四月八,庄稼汉晌午倒见(躺)下。”就是说过了四月八,昼更长,夜更短,庄稼汉吃过午饭,开始进行午体了。俗称“下晌”,就是午休的意思。
四月八,黑霜杀
“四月八,黑霜杀”是我国西北 地区的气象俗语 是对晚霜危害出现时间的描述,农历四月八,一般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小满至芒种间,是青海农业区大部分地区出现晚霜终日的时间,此时的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0℃左右,高寒脑山也超过5℃,..
关于四月初八的传说
几千年来,每年四月初八苗族同胞都要休息一天,人们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开怀畅饮,众多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跳花”——唱歌跳舞交友,选择自己心中的伴侣。可到了100多年前,在凤凰、松桃县交界的龙塘河跳花沟里,每逢“四月八”跳花时,官家看见跳花场上的苗家姑娘貌美如花,就常派兵来“选美进贡”,这不知拆散了多少好伴侣,不知多少苗家姑娘被糟蹋。
这时一个叫吴满宜的苗家热血青年,看到自己的姐妹受到如此的欺凌,决心起来反抗,阻止官府的暴行。这一年的“四月八”又到了,官府的人气势汹汹的来了,吴满宜带领着后生们拔刀舞棍,将这些走狗打得落花流水。官府得知后,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兵前来镇压,吴满宜带领的起义军奋战了一年多,由于寡不敌众,终于失败,吴满宜在贵阳花溪畔被杀害。为了纪念这位青年英雄,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为苗家妇女争取自由而战死的英雄。
四月八的另一个故事
秋来轻轻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四月八“农具节”。每年的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乡亲父老都会拿自己精心制作的农具到镇上做交易、、、随着交通不断的便利,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乡的农具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档次也在不断的提高,也不断增加了文化的内涵,从简单的农具交易发展到家电、服装、食品、水果、农机等等商品的交易(很感谢朋友们在论坛上发的那么多精彩的帖子,让我看到我故乡今天的四月八)、、、
小时候每年的四月八我从来没有错过,站在街头拿根雪糕,一边顶着烈日,一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摸摸口袋剩下的钱,瞄准下一个要买的零食、、、
很多年过去了,记得最后一次赶上四月八是94年回家探亲的时候,那一天可热闹了,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乡亲父老就陆陆续续的到镇上赶集了。我们也是全家总动员,伯父带领他们机电设备公司的几位员工,从市里拉了一大卡车的抽水机回来售卖,两天时间竟然销售一空(我也帮了忙的,给他们端水,呵呵)。还记得其中的一个年轻姑娘中暑晕倒了,还以为突发了什么疾病,我赶紧叫在医院值班的父亲来(父亲那几年还在镇医院上班),父亲给她喝了冰水就没事了、、、
在之后的那么多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再没能赶在四月八的时候回去了,也只能每次断断续续从家里人的描述中知道四月八在不断的演变,从传统的节日演变到今天城镇经济贸易的商业运作、、、因为四月八,还让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老乡、、、记得是08年,同事MM叫我加她的QQ,我加的时候没看清楚弄错了一个数字,第二天才知道加错了人,我一看那网友资料还好,网名不错,级别也高,留着偷菜,就没有删除。那老兄一年时间里沉默是金,从不打招呼也从不问候人。那一年我们除了忙着偷菜,从不问网友是何许人。直到09年五月份,我才无意看到他的空间签名:“我们的四月八很热闹。”嘿,多亲切呀!老乡呢!我赶紧在网上一问 ,哈,还真巧,熟人!今年过年回家遇见他跟我家人聊天,他开玩笑说:“老妹,多亏了我们这四月八,要不我还不知道你是伯父的女儿呢,呵呵。”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故事,家乡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很精彩,四月八是壮乡人的故事,也是家乡人的故事,那桐是个素有“隆安粮仓”和“水果之乡”美称的人文重镇。我希望家乡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经济突飞猛进的现代文明中,打出自己的品牌文化、、、能让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诉说四月八每一个更加动听的故事、、、
苗族“四月八”节的传说
“四月八”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逢阴历四月初八这天,平坝一带的苗族就迎来了自己盛大、喜庆的节日——“四月八”。这一天,苗族每户人家都要杀鸡宰鸭磨豆腐打糍粑,拿出窖藏的美酒,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好好庆贺一天。所有人都要放下农活来过节日,连牛都不让下田耕作,休息一天,喂牛吃糯米饭、黄豆面、嫩青草。这一天,苗家人要吃八顿饭,喝八顿酒,孩子们还要带糯米饭、腊肉、红蛋等香美的食品到寨外的桥边、坡上去吃,人们要和和睦睦欢欢喜喜,不许哪户人家争吵打骂,不许孩子们吵闹哭啼,平时不和的人,这一天要在一起吃饭、喝酒,言归于好。“四月八”,是苗家人盼望的节日。
关于“四月八”,苗族有一个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贵阳叫黑洋大箐,苗家称“格洛格桑”,是一片美丽肥沃的土地。苗族祖先觉洛央鲁带着苗家人来到这里,发现这里土肥水美,是种庄稼过日子的好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觉洛央鲁带领大家砌墙建寨,开荒种地,风调雨顺,庄稼长得好,年年丰收,人们生儿育女,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觉洛央鲁腰圆膀粗,力大无比,为人耿直勤劳,是苗族人头领。那时人烟稀少,森林众多,野物常来糟蹋庄稼。一天晚上,觉洛央鲁带着弓箭去守庄稼,半夜时候,有个又黑又大的东西慢梭慢梭地爬到地里,偷吃庄稼。觉洛央鲁朝那东西射了一箭,把那东西射死了。第二天一看,是条母猪龙。觉洛央鲁叫儿孙们抬回去,剥了龙皮,剖开龙肚,掏出一颗红红的龙心。觉洛央鲁说不出的欢喜,他曾听老辈人讲:母猪龙心是个宝,放在水里,天就会下雨,河就会长大水,河水朝天,一片汪洋,却唯独龙心所在的寨子淹不着,会漂浮在水中央;若把龙心从水中取出,又天开云散,洪水退尽,寨人安然无恙。觉洛央鲁把龙心收好,割下龙肉煮给儿孙们吃。
苗家人在格洛格桑日子越过越好,觉洛央鲁带领儿孙们在一个叫嘉坝的地方开了个跳花场,让后生、姑娘们穿上盛装,带着芦笙箫筒到花场上跳舞唱歌,庆丰收,找情伴。
有一年,觉洛央鲁让他的妻子用谷穗编成蓑衣披在身上,拿米穗串成斗笠戴在头上,到河都雾地方去串寨。河都雾的人看见了,个个“啧啧啧”地夸赞,说格洛格桑真是个肥沃的好地方。有个老者问觉洛央鲁:“觉洛央鲁呀,你披谷吊戴小米串,你的地方很发财吧?” 觉洛央鲁回答说:“我格洛格桑地方,猫喝白米汤,狗吃白米饭,人们的日子赛蜜糖。”这句话传进了河都雾头人胡丈郎的耳朵里,他很眼红,暗自到格洛格桑来看,果然是田坝宽广,土地肥沃,庄稼茂盛,家家富足。胡丈郎越看越眼红,一心想抢占格洛格桑,就回去带起人马,扛着梭标弓箭来攻打格洛格桑。
觉洛央鲁得到消息,急忙把龙心丢在水缸里,立刻天空乌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地上涨起大水,将山山岭岭都淹没了,唯独觉洛央鲁的寨子漂浮在水面上。胡丈郎的兵马全淹没了,胡丈郎骑的是一匹骏马,跑得快,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回去。
胡丈郎不死心,一心想霸占格洛格桑,后来他打听到觉洛央鲁有一颗龙心,一旦受到敌人攻打,将龙心放在水里,就会天下雨地涨水,大水将地面淹没,寨子却飘浮在水面丝毫无损。胡丈郎装扮成一个货郎客,挑着花针花钱和苗族人喜欢的各种物品,摇着货郎鼓到格洛格桑做生意,要看看龙心宝贝是真是假。
胡丈郎来到觉洛央鲁家门口,正巧觉洛央鲁和他的妻子走亲戚去了,要几天后才回来,只有他的两个女儿依娜和依娥在家,胡丈郎将货郎鼓摇得咚咚响,大声叫卖花针花钱,依娜和依娥听到了,出来买花针花钱。她们挑选一大把,胡丈郎笑嘻嘻地说:“这些花针花钱送给你们,只要能看看一眼你家的龙心宝贝就心满意足了。”姐姐依娜还在犹豫,年幼的妹妹依娥跑回家去拿来了龙心宝贝。姐姐对不懂事的妹妹说:“妹啊,爹爹出门时交待叫我们看好家,说龙心不能给任何人看,你怎么这样不懂事把宝贝拿出来了?” 胡丈郎说:“我是好人呢!看一看你们家的龙心没有什么关系的。”急忙拿过龙心左看右看,那龙心红红的圆圆的,象一颗猪心,果然是个宝贝。胡丈郎暗暗高兴,还了龙心,生意不做了,挑着货郎担走了。
第二天,胡丈郎找了一颗猪心藏在袖子里,还装扮成货郎客,挑着花针花钱来到格洛格桑。他就在觉洛央鲁家门口摇响货郎鼓,年幼的依娥就跑出来了。这胡丈郎带的花针花钱更好看,他挑了一大堆送给依娥,他笑嘻嘻地从衣袖里拿出猪心,对依娥说:“小姑娘,你看看我的这颗龙心像不像你家那颗龙心?去拿你家里的龙心宝贝来跟我比一比,看谁的更漂亮。”依娥欢欢喜喜地回家拿来龙心宝贝,胡丈郎接过去拿在手上看,看看左手的猪心,又看看右手的龙心,又将龙心换到左手,猪心换到右手。这样换来换去,看来看去,依娥认不出那颗是自家的龙心了。胡丈郎将猪心交给依娥,自家却将龙心收起来,对依娥说:“你快将龙心放回家去,你姐姐知道了又要骂你了。”说完,挑着货郎担,急急回到河都雾去了。
胡丈郎骗得了龙心,带着人马,扛着梭标,拿着弓箭,又来攻打格洛格桑。觉洛央鲁得到信息,急忙把龙心丢进缸里。等了半天,没有起风,天上也没有乌云,更没有下雨。觉洛央鲁觉得奇怪,取出龙心来看,原来是颗猪心,已经变黑发臭了!问了依娜和依娥,才晓得胡丈郎骗走了龙心。觉洛央鲁见势头不对,匆匆忙忙把儿孙们团拢来,抵挡胡丈郎。双方打了三天三夜,打得天昏地暗。胡丈郎因为有准备,他的人马越打越多。觉洛央鲁看看抵挡不住了,就叫儿孙们带着所有的男女老小,退出格洛格桑,向西南的大山密林里走,他在后面挡住胡丈郎的兵马。又打了一天一夜,觉洛央鲁估计儿孙们散完了,自己才边打边走。走出格洛格桑,他筋疲力尽,中了一箭,滚下马来死了,这一天正是四月初八。
苗家人逃到西南的清平坡,看看胡丈郎的人马没有追来,他们的觉洛央鲁也没有赶来,晓得他已不在人世,就在清平坡住了下来,开田种地,建立家园。
过了九年,苗家又出了个能干的后生,名叫祖德龙。他个头大,力气过人,两条牯牛顶架,他可以拉着它们的犄角,把它们分开。祖德龙还学了一身好武艺。就在这些年头,侵占格洛格桑的胡丈郎,得寸进尺,经常差人到苗家寨来催索粮款,把苗家搅得鸡犬不宁。祖德龙心里气愤,他自言自语说:“你胡丈郎侵占我格洛格桑的地盘还不甘心,又经常差人来糟蹋苗家,搜刮苗家的钱粮,实在太可恶了!”一天,祖德龙和众人、寨老商量说:“我们去把侵占格洛格桑的那窝猪崽子杀光算了,免得他们经常来祸害我们!”大家听了,都很赞成,就连更赶夜做弓箭,磨梭标。一切准备妥当,祖德龙又和寨老商量收复格洛格桑的办法。当时商定:苗家人分成两队人马,祖德龙带一队人马攻打北门,由另一名叫旁各劳的寨老带一队人马攻打南门,约定两队人马打到格洛格桑正中的坝子会合。四月初七这天半夜,两路人马悄悄出寨子了。祖德龙打得很猛,天亮时就攻破了北门,几下就杀到了格洛格桑正中的坝子上,杀死了侵占格洛格桑的很多祖德龙的兵马。冲到南门,一看,旁各劳正坐在一家酒店里,喝得醉稀稀的,却让胡丈郎逃脱了。祖德龙很生气,正想说旁各劳几句,这时,胡丈郎晓得旁各劳喝醉了,又重整人马,杀了个回马枪。祖德龙遭到突然袭击,抵挡不住,背着旁各劳,带领大家边打边退,旁各劳就被乱箭射死了,苗家人也死了很多。看看势头不对,祖德龙放下旁各劳的尸体,叫后生们抬着撤出格洛格桑,自己在后面掩护。等后生们撤回以后,祖德龙才边打边撤。当他快打出格洛格桑时,连中三箭,他咬紧牙,拉满弓,射了最后一箭,射中了胡丈郎的左眼。因为祖德龙负伤力弱,没有射死胡丈郎,自己就战死在那里。那天,也正是四月初八。
祖德龙死后,没有倒地,瞪着两只大眼,威武地站在大路正中,正像一尊菩萨。胡丈郎中了一箭,赶忙退出南门。当他晓得祖德龙中箭死了,才带着人马慢慢逼近格洛格桑。他们看到祖德龙那威武的神态,没有一个敢挨拢过去,只是远远地放箭。放了三天三夜,箭矢钉满了祖德龙的臂膀和胸膛。他还是挺立不动。祖德龙一直站了三年,后来蚂蚁蛀空了他的身躯,他才倒卧在地上。
祖德龙倒卧以后,胡丈郎不敢用棺材埋他,怕棺材腐烂后他翻身站起来报仇。想来想去,叫人铸了九口大铁锅,一口压一口,将祖德龙罩住,就地葬了。
从此以后,年长日久,苗家想念故乡格洛格桑,想念祖先觉洛央鲁和大英雄祖德龙,每逢四月初八,后生、姑娘们就穿着盛装,背着芦笙,带着糯米饭、酒肉和其他香美的食品,邀邀约约,成群结队,来到埋葬两位英雄的地方,唱歌跳舞,以示景仰和凭吊。久而久之,四月八就成了苗族盛大的节日。
苗族节日“四月八”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贵阳叫黑羊大菁,苗家称“格洛格桑”。一个叫格波绿的苗族老人带领儿孙们在宅吉坝开田,在螺蛳山种地,庄稼长得很好,年年丰收。一天晚上,格波绿箭死了一条母猪龙。格波绿剥了龙皮,剖开龙肚,掏出一颗红红的龙心。老辈人讲:龙心放在水沟里,天就下冰雪。河对岸统治阶级头人胡丈郎很眼红,带起人马抢占格洛格桑。格波绿急忙把龙心丢在水缸里,天上立马下了七天七夜大雪凝冻死了胡丈郎的几多人马,保住了格洛格桑。后来,胡丈郎装成个货郎客,从格波绿的两个女儿妮娜和妮娥那里骗换了龙心,又来攻打格洛格桑,打了三天三夜,格波绿不敌,退到嘉坝西时中箭身亡。这天正是四月初八,跟随他的几个后生把他就地埋葬。从此,胡丈郎侵占了格洛格桑过了九年,苗家又出了个能干的后生——祖德龙,他和众寨老商量夺回格洛格桑。祖德龙带一队人马攻打北门。寨老榜构劳攻打南门。祖德龙天亮时就攻破了北门,冲到南门一看,榜构劳喝得醉稀稀的,让胡丈郎逃脱了。此时,胡丈郎杀了个回马枪,祖德龙抵挡不赢,连中三箭。他咬紧牙,拉满弓,射出最后一箭,射中了胡丈郎的左眼,死了。那天,也正是四月初八。祖德龙死后,没有倒地,威武地站在那里,象一尊菩萨,胡丈郎的人马没有一个敢挨拢去,只是老远向他放箭,箭矢钉满了祖德龙的臂膀和胸膛。过了三年,蚂蚁蛀空了他的身躯,他才倒卧在地,胡丈郎铸了九口大铁锅,把祖德龙罩紧就地埋葬了。
苗族部落败于胡丈郎后,被迫从黑羊大菁(今贵阳喷水池)迁徙到惠水、花溪、乌当等地居住。每年四月初八,苗族的子孙们都要穿着盛装,背着芦笙,拿着萧笛.带着各色糯米饭和其他食品。成群结队,到埋葬这两位英雄祖先的嘉坝西(今贵阳喷水池一带),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成为贵阳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成为其他民族踊跃参加的节日。 该传说系一位老民俗学家1959年搜集,流传在贵阳北郊小关一带。人名和地名,均系苗语译音,有把英雄翻译成“亚努”的,所以有的苗族称“四月八”为“亚努节”。国家民委于1987年5月3日认定“四月八”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