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军衔
李井泉在四川人民眼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但是在党和中央,在全国人民眼中,他是一个从大局考虑,自己默默背负骂名的优秀党员,是一个为国为民作出良多牺牲奉献的英雄。他的功绩不止是为官期间为四川作出的贡献,还有抗日时期他的努力与功劳,那么如此劳苦功高的李井泉军衔是什么呢?
李井泉照片
李井泉在1909年出生,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后来曾以学生的身份参加南昌起义,并在193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在这之后,长征之前,他还担任过秘书长、政委等一系列重要重要职位。
在1934年,他更是不畏艰苦毅然参加长征。在1935年他所在的红一军与红四军会和,又带领红四军和红二六军会师,在其中可谓劳苦功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更是挺进雁北地区,开辟绥中、绥南等根据地,多次粉粹日军的进攻。之后他担任政治委员,进行反“扫荡”,保卫陕甘宁地区。在1942年,他协助贺龙等人领导晋绥军攻打日军,解放大片地区。
李井泉在党和中央建设期间,在长征期间,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中国时期,都可以算得上是功勋卓著。但是事实上,终其一生,李井泉都是没有军衔的。那么为什么党和中央不授予李井泉军衔呢?
李井泉曾经担任的政委等职,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军队,所以是虚职,没有明确的军衔。当后来他可以被授予军衔时,他已经离开军队去了四川任职。而这时的国家又明确规定离开军队的人不能授予军衔,所以李井泉一生都没有获得军衔。但哪怕是这样的委屈,李井泉都没有抱怨,反而是任劳任怨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李井泉四川调粮真相
李井泉作为一个紧跟毛泽东步伐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斗地如此惨烈,落得个妻死子亡的下场?为什么他要将四川的粮食调到外省?为什么他要造成四川民不聊生的局面?李井泉四川调粮真相又是什么?
李井泉照片
李井泉当时是四川省委书记,掌管者四川的民生、军政大事。在此期间,他促成了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的建设,加快了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他开发利用水资源,使得四川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还受到党中央的表彰。就是这样一个于国于民都是功臣的人,竟然作出了将四川粮食调往外省,之后更是作废四川省的粮票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那么李井泉四川调粮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他难道会无缘无故作出这样的决定吗?
当时全中国都陷在大跃进运动的后果中,又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重心粮食告急。中央没有办法,迫于无奈作出了抓住重要地区。在一系列领导催促李井泉调粮后,李井泉抵不住压力,无奈作出调粮的决定。在这段期间,他总共从四川各处调了147亿斤粮食运往全国各地。在中央打电话催促调粮时,他曾拒绝说在调出一亿斤粮食,但是为了全中国的状况着想,李井泉最后还是妥协了。造成四川省民不聊生的局面,李井泉又无法推脱的责任,但难道全是他的错吗?掌灶客观的角度来看,他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就是李井泉四处调粮的全部真相,世人终究会给李井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论,有功就要赞扬,有过也要记录。
李井泉秘书谈饿死人
建国以来,中国在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政治昏暗,经济退步,思想落后,巨大的政治错误决定和自然灾害让人们在文革时期穷凶极恶,无所不用其极,将个人的愤恨和怒气发泄到部分领导人身上。李井泉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文革中被批斗地厉害,妻子和儿子被迫害致死。但是事实又是怎样,让我们通过李井泉秘书谈饿死人的文章来见证一下。
李井泉照片
由于李井泉在大跃进后期调了太多粮食运往全国各地,直接导致四川人民饿死就有1000万,而活下来的人由于吃了太多身体不能消化的东西,病死又一半,这样下来,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竟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人民把所有的愤怒全都发泄到了当时四川最高领导人李井泉身上。而李井泉到死都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但是事实上李井泉真的这么泯绝人性吗?
国家为了向人们披露事实的真相,在2009年的北京采访了一位经历过这整个事件的人——陈震寰。陈震寰曾两次担任李井泉的秘书,亲眼见证的四川调粮事件的发生。李井泉秘书谈饿死人事件真相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陈震寰说李井泉在这个事件上有功亦有过。李井泉为全国人民着想而将四川的粮食调往全国各地,让全国各地大部分人都安然地活下来,这是他的功绩。但是他的过失就是他向党中央虚报过多的粮食,这导致党中央以为从四川调粮不会发生过大的灾情,没想到数据都是他虚报的。
其实四川调粮事件责任不能完全推给李井泉,他下这些命令时,是有过挣扎的,但是党和中央的命令,中国大局的现状逼得他不得不下。倘若不是大跃进时期,别的地区受灾太过严重,其实四川在李井泉的治理下,是不会出现缺少粮食的状况的。
李井泉勤俭为人传家风

李井泉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诸多贡献和牺牲。那么对于子女,他又是怎么教育他们的呢?天津电视台曾拍摄过一个视频,讲述李井泉勤俭为人传家风的故事。
李井泉照片
李井泉是我国的优秀党员,他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忧国忧民。众所周知,李井泉一生共有八个孩子,六男两女,都是他与发妻肖里所生。这八个孩子都十分有出息,纷纷考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外语学院等高校,是当时少有的满门都考入高等学府的家庭。那么李井泉是如何教育出这般让人羡慕的子女呢?他的家风又是什么呢?
天津卫视曾拍摄一个视频:李井泉勤俭为人传家风。在片中,是李井泉的二女儿李力清讲述她的父亲李井泉对于她们兄妹的教育经历。李井泉教育子女讲究的是身体力行。他以身作则,平常工作中能坐火车就坐火车,拒绝下属特意为他准备的事物,要求与普通人吃一样的食物。在1965年,李井泉去北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他的睡衣睡裤送去洗时,被服务员发现衣服都破了,稍微一用力就可以撕得粉碎。最终肖里用酒店用下的桌布给他做睡衣。
在平时教育他的子女时,他通过眼见为实的方式,让他们见证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贫穷。他带领孩子前往贫困地区,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去体验当地人民的困顿生活,告诫他们一切来之不易,让他们要勤俭节约。在建设四川时期,他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在工作区域试着种植棉花,要求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孩子照顾棉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