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原是古代建筑术语<?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大洋新闻 时间: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3-09-18
“两面三刀”,比喻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玩两面手法。其实,这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建筑术语,是瓦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两面三刀”包含了“两面”和“三刀”两个内容。两面是指砖的两个黏结面,一般是指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当瓦工左手拿起一块砖时,砖块同时会在手掌上迅速打转、翻身,目的是在观察砖的外形,确定两个合适的黏结面。三刀是指砌一块砖时,瓦刀从灰泥桶中挖上一点泥浆后,分三次批上砖的黏结面,即正面黏结的两条灰埂子和顶面或侧面黏结的一条灰埂子。
技术水平高的瓦工师傅,砌出的砖墙平整美观。而技术较差的师傅,不是两个黏结面选得不好,就是瓦刀上挖的灰泥量有多有少,批灰泥埂子时不是三刀定案,而是要四刀甚至五刀。
古代对学徒瓦工的培养,是从两面三刀开始的。上墙操作时,师傅故意将徒弟夹在技术较好的工人中间,在同一道墙上砌筑,目的是要逼迫他注意质量、加快速度。徒弟在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同时,技术上也上了一个新境界。 (泽川/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