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 他们在微信群谈话节目里怎么聊曹文轩?



第一期


曹文轩作品和儿童阅读


沙龙嘉宾


北域:独立语文教师

Vivien:外企职员,女儿读三年级

陈薇:护士,女儿读二年级

李葵:妈妈,办有自建公益图书馆

林密:儿童文学研究者


时间

2016年4月13日


(以下是谈话实录,有删节)



曹文轩老师的作品,有一种被压抑后的克制,契诃夫《套中人》可以解读他的创作心境,部分作品缺乏热情与激情,似乎写的是小学生守则里的儿童生活,所以有些人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




《草房子》,我是好不容易才逼着自己读完的。但确实听说有的孩子很喜欢,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曹文轩笔下的儿童小说,人物的生活似乎与当下时代是脱离的。他在怀念自己过去缺失快乐的童年,以此作为内心的补偿。


曹老师在作品中努力还原自己童年的压抑和痛苦,以此得到弥补和释怀,而唯美是他的文字表现方式,以此强化补偿的深度和力度。


越唯美,越彰显其内心的隐痛!心理代偿是作品的重要功能。


那个年代很不堪,造成了曹先生的落寞与忧伤,此时的文字是对他内心最好的补偿与安慰。理性而唯美的压抑,是曹先生挥之不去的创作藩篱。


每一位作者都有创作局限,而生命的厚度与广度决定了局限的尺度。



曹文轩 他们在微信群谈话节目里怎么聊曹文轩?


@北域,那你觉得他的作品适合孩子读吗?




可以读。我唯一的担心是,孩子们因此对身边的社会放弃了必要的警惕与清醒。



因为作品太唯美了吗?




我个人认为,我女儿喜欢他的几本书,是有一定的代入感的,不是年代,而是人物的性格。当然我只读过《青铜葵花》,是女儿极力推荐的。那就只说这一本。吸引这个年纪孩子的,肯定不是唯美的文笔,我女儿刚开始读这个故事时,说了一句:“啊!这个嘎鱼好讨厌!”




曹老师对造成他童年痛苦压抑的历史原因无法深层次追究,取而代之,以栅栏中的园地之美来尽力安慰和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永久缺失。写作的深层次源起,就是作者内心的伤口,或者幸福。


正因为童年快乐的缺失,所以他以丰盛儿子童年的形式补偿自己。


刚才朋友们所说的女儿的阅读不快感,恰恰就是《青铜葵花》这部作品的败笔,把人物的兴衰命运寄放在他者身上,而这他者恰好就是一度带给文中人物及作者自身带来重重磨难的人。


曹先生在这里宣判了自己的命运,对造成他童年种种不幸与压抑力量的妥协与顺从,甚至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膜拜与垂爱。


这个结尾,就是市长大人关爱了葵花与孩子们的梦想,用行政力量或者说极权的力量完成了美好梦想的拯救行为。曹文轩老师在这里宣告了自己对权力的崇拜与感恩。


这就是极权之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在曹老师写作中的叹息并热泪盈眶。


这是极其危险的写作尝试,曹老师宣告了自己与古典知识分子独立精神与批判责任的决裂。




@vivien,可是曹文轩自己并不以故事情节为自己的强项呢。他认为自己的长处是苦难书写,风景描写,两个奇怪的组合。



其他我没读过,我只能说《青铜葵花》的故事情节,对孩子来说,足够了!



恰好用令人疑惑的感动与唯美消解了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回忆。


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读曹文轩的作品,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导致最终读不下去。”


读他的作品,就是对一个失去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查与剖析,继而反思我的独立性与社群意识的矛盾关系。


阅读,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发育史,我们在阅读中不能失去对未来清晰的前行方向。


曹老师在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或者说如何关照孩子们的灵魂,是个隐秘的主题!




曹的文章相比国内一些所谓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其思想深度和文字功底还是非常深厚的。受年龄所限,我陪读的是比较适合低年级读的皮卡和丁丁当当系列,文字干净、朴实,也很贴近孩子的视角,富有童趣,少了一贯的忧伤的基调,多了一份纯真,我和孩子都很喜欢。



教育是历史性的、世界性的难题,与出身、学历、经历都有关系,而其中的学历与社会地位,与人的品性、道德、价值观却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掌握话语权者,同样封闭、执念、放弃真诚与道义,其思想或作品对公众具有迷惑性与麻痹作用。


曹老师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在作品中刻意建构一种超纯洁的唯美,冰清玉洁的思想,这令人费解。


是对造成其童年苦痛的社会压迫的有意回避,或者说现世隐遁?曹老师从未对读者敞开自己的心扉。



以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孩葵花为主线,遭遇悲惨的命运失去父亲,受到嘎鱼的欺负手足无措,青铜的出现是女孩的精神支柱,虽然他几乎是个哑巴……


这样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兄妹关系,在经过各种命运的捉弄(认养,陪读,蝗灾,老黄牛之死,奶奶去世……)之后,还是难免别离。但是,最后葵花虽然离开,青铜也终于开口说话了……这对他们俩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虽然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是,处处可以感受到爱和温暖,青铜一家人对葵花的无微不至,油麻地人民的淳朴,甚至那个讨厌的嘎鱼,最后也晒出了他善良的一面……


青铜可能是一种失语的隐喻,是曹老师对自己作品中可能存在批判性的谨慎与压抑。

即使身心极致苦难,也要相信社会的道义底线,这恰好是一个虚妄的命题,民众的有道德底线与社会压迫者的无道德底线,曹老师为他们制造了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和解。




小朋友思想没那么深刻,她觉得好看纯粹是觉得里面的人物有意思,比如说嘎鱼就像班上倔强顽劣、喜欢欺负女生的XX同学,虽然让人恨的牙痒痒,但是某个关键时候又会令人刮目相看。


青铜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护花使者[偷笑],而葵花则是个善良坚强的学霸。孩子的世界,就这么简单,楼上想太多了……



我宁愿相信曹老师在这里使用了技术难度极高的文学技法,也不愿意揣测他内心深处是否发生了对道义坚守的松懈与弃守。



@vivien是哦,我也觉得,孩子毕竟还是单纯的,他们看到的,还是比较美好的一面。



我问过她对于书里(其它书,青铜葵花没有爱情戏)的爱情怎么看?她飞了个白眼过来:“那不是我的关注点!”[呲牙][呲牙][呲牙]



这个年龄还不会关注这个吧,再说曹的主线也不是这个[偷笑]。



@薇 是的,小朋友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北域 请教下,国内儿童作家里,有谁是你比较推崇的呢?


郑渊洁前期的作品还很诚实,后期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退化。虹影的作品,我觉得更诚实,更具有心灵的柔软与关照。



郑渊洁我也不太喜欢,感觉更商业化了。



我觉得没必要替孩子做决定,就像我觉得挺难看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女儿可以反复看好多遍,小朋友有小朋友自己的观点,只要书不是那种低级趣味的,恶俗的,都可以看看。



时光在前行,作家的心态也在变化。


我的想法与我的文学专业有关,基于文学批判的角度来审视曹老师的作品,这不影响我对他本人的尊重。


曹老师作品中的写作技法与情感释放经验都值得我们品鉴、学习,而背后的创作动机与灵魂的安放,需要读者以生命经历来体会。



对于儿童小说的评判,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可读性。也就是说儿童小说应该努力追求让大多数儿童都愿意读,因为儿童小说和成人小说不一样。儿童的阅读其实是个学习阅读,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如果儿童读到的是他们不愿意读,或者不能理解的内容,那会大大败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国内儿童文学,我一直持观望态度,好的作品真的不多。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粗制滥造的所谓儿童小说,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书本的印刷,包括插画等等,都惨不忍睹。


国内市场现在比较主流的就是杨红樱、郑渊洁等一类作家,还有像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代表了现今国内儿童文学的水平。其销量都非常可观,可以说几乎所有国内孩子都读过他们的作品。


这一类作品普遍很商业化,内容上比较幼稚,遣词用字也很随意,篇幅不少,内容毫无深度,类似于我们有些国产动画。


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读,主要还是这类作品占了主流,我们的孩子接触的国内儿童文学精品还不多。包括现在国外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被一一引进,很多都是经典,我的孩子就更愿意读国外作家的作品,比如罗尔德达尔,林格伦,莫波格等等。

至于曹文轩的作品,无论他是悲情主义也好,还是创作动机也好,就我和孩子所读的皮卡和丁丁当当来说,我觉得曹文轩也是在文风上尝试着转变。


我作为家长,孩子的阅读一直比较重视,对作品质量也严格把关,曹文轩的作品也是我们对国内作品的一次尝试,像《草房子》这一类,感觉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暂不考虑。


“皮卡”和“丁丁当当”总的基调是比较欢快、美好的。读这两套书,你会感觉皮卡就是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调皮捣蛋,常常读着读着就会心一笑。丁丁和当当虽然是傻子,却有着普通人没有的纯真与美好,与其说是傻子,不如说更像天使。


孩子读完,感叹最多的就是关于丁丁当当身上存在的那种人性的美好。而且曹文轩的文学功底也明显要好于前一类作家,文字朴实又直击人心。


我记得之前有专家评判过什么是经典文学,不是说你正在读哪本书,而是你又在重读哪本书,可能是第二,第三,甚至更多遍。曹文轩的这两套书,孩子有时也会再拿起来阅读,说明还是有一定的魅力所在。


我观察到还有一本书,我们的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在孩子当中也有不错的反响,虽然描写的是旧中国孩子的悲苦命运,和现在孩子的生活相差甚远,不过几乎没有孩子不爱看,往往也是重读很多遍。


关于思想动机方面,我只能说自己没有专业人士考虑分析的深刻透彻,只是从一个陪读家长的角度,感觉曹文轩的文字比较干净,文学功底扎实,所以我更愿意让孩子读这样的作品,也希望国内出现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其次关于儿童小说可以写什么主题。确实任何主题都可以被写进儿童文学。欧美的儿童文学,现在的主题更是无所不含,包括同性恋等主题也进入了儿童绘本。


问题不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写。说到苦难,《夏洛的网》的主题之一是死亡,够苦难的了吧。但怀特写起来却是举重若轻,那么温柔的笔触。


还有婚姻,有些儿童文学里也会写到。但欧美的儿童文学写到婚姻,是从阐释一种关系的角度来写,往往是当成一种哲学来写。而国内的儿童小说,写到婚姻,却是纠缠不清的婚外恋。


再比如关于私生女,国外的小说也会写到,但那会是一个这个孩子发现自身身份,寻找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而中国的作品却是一个别人发现这个私生女身份的过程,这两种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意,儿童文学应该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儿童可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诠释不同的主题。



说句实话,外国儿童文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我们要做的好,我们的郑渊洁虽然脑洞能开大,写作技巧和文字功底却不敢恭维,充其量也就是“通顺”,沈石溪,呵呵,简单的说他的作品就是“华而不实”。


杨红樱,很努力想要靠近孩子的思维方式来写故事,成品说实话非常老套,所以相比较来说,曹文轩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

虽然我女儿无法理解那个年代发生的奇葩事情,但是孩童的心是一样的,羞涩,敏感,真诚,顽皮……她关注的只是这些孩子之间交流的过程,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样,什么是文化大革命,什么是上山下乡,她来不及思考,也没能力去思考。


我的孩子读了好的作品就会说,妈妈,我有种感觉,但是说不出来[偷笑]


其实看看国外语文课和写作课的上课方式,就注定了成人以后作家的思维模式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教育的差距。



国内儿童文学都太虚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获奖的作家从小没上过语文课![呲牙][呲牙]



@vivien,同意,其实就是教育的差距。



我觉得吧,曹老师的文学功底无可厚非,但是下一部作品的话可以更加接地气一点,多多和现在的孩子接触,而不是关起门来回忆自己的孩提时光,一切都不一样了……



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或风格。



我倒觉得不是不可以写过去的时光,这次国际安徒生奖的另一个候选人《数星星》的作者,《数星星》就是基于自己的回忆写的二战的作品,但那里面有很多人性的光辉直到今天依然照耀着孩子的心灵。



还有一个原因,不管是大读者还是小读者,天生会有一种同情心,当故事里的主角弱小、可怜,就会不由自主地扔出自己的同情牌,这也是为什么描写苦难的故事总能获奖,不管是儿童作品,还是成人作品。



关于感动,建议大家读读梅子涵的《绿光芒》,里面的散文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但很多年幼的孩子读了以后都很感动。



儿童文学作品不一定非要儿童文学作家来写吧,文学大咖们应该也为我们的孩子多贡献一些好的作品,国内搞儿童文学创作的,还是太少了。




太对了……是不是写儿童文学不赚钱?[呲牙][呲牙]



怎么会,作家富豪榜每年排在前面的很多都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郑渊洁,都是作家富豪榜排在前面的。



哦,那就看在钱的份上也要写好儿童作品啊![偷笑][偷笑]



问题是要钱必须要有产量,有产量就难保证质量,这是矛盾的。



就跟大排档似的,跑的是量,质量就不敢恭维了。《草房子》确实不太适合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



好吧,我还是那句话,在摒弃粗制滥造,低劣庸俗的前提下,适合不适合还是让孩子自己决定,她愿意看的,而且愿意反复看的,就是适合他(她)的,什么都不如培养自主阅读的意愿来的重要,至于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后会慢慢有。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我作为一个家长觉得还是和世界水平离得比较远。别的不说,父母和孩子的选择就是一个明证。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父母抱怨原创的作品没有营养,缺乏深度,这一点是任何获奖都掩盖不了的事实。


什么叫世界的水平?世界的水平里有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有对文学创作本身的虔诚,有对普遍人性的探索,有对诗意和哲学理想的追求,有把一切人类优秀的东西在孩子小的时候以一种漂亮而适合的方式放到他手上的愿望!




曹文轩的草房子里,描写的应该是乡村的情境下、孩子们的生活。我曾经在农村生活到八岁,才离开回到城市。或者可以说,是机遇让我的父母能够带我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在我的印象里,草房子里的秦大奶奶出现过,撒泼耍赖的另一面,也是一位心存善念的老人。


白雀和蒋一轮出现过,只不过最终他俩出现在同一张结婚照里、幸福或者不幸福到现在。而那时的我,也是桑桑一样的小情报员,跟在他俩后面捋过青青的麦子,嚼出一嘴的甘甜。


农村的女孩子,就是像纸月那样看起来温柔内敛,如果你不了解她们,就会觉得她们的内心跟外表一样柔弱。还有被欺负的秃鹤,只是因为那一点点不同,只是因为那一点点自尊......还有农村人对于生与死的态度,你说不好那是漠然,还是参透以后的平静。


农村的憨厚,农村的相对封闭,农村的缓慢节奏,农村孩子淳朴又敏感的心。在草房子里都能感受到。


但是城市的孩子,生活与他们是那样的不同。城市人群之间的隔离,城市里人与自然的隔离都是不言而喻的。我记得我也度过了那样一个漫长的适应期。要找土地和花草得去公园,要找小朋友玩需要敲门……


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农村的孩子,都需要解释。而农村孩子的游戏,也需要向城市孩子解释,为什么不用玩具就可以玩上一天。


这是差异,这种对差异的展现,应该会引起各种议论、甚至反感。尤其是从未在农村生活过,深入体验过的人群。


现在谈谈我的反面意见。


首先,既然是作家,文辞修炼必定远远高于我等平凡。《草房子》的句子展开优雅而且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也值得正在学习写作的我好好参考。


《草房子》的故事性也值得赞赏,虽然我对中间白雀与蒋一轮的恋情描写保留意见,不认为特别适合青春期以下的孩子观看。但是最后对白雀与谷苇因为饺子的决裂,让我觉得非常痛快。特此标注了“争执也是一种观察人的机会,并且比任何时候能见人的本性”。


其次,曹文轩的作品不应该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当然在百度里对他的定义也是“少年文学”。




看了这五位外滩教育阅读群群友对曹文轩作品的讨论,相信你也有话想说。那么,欢迎来我们的阅读群!你可以独抒己见,也可以直接和这期微沙龙谈话嘉宾“理论”。


长按下方二维码,留言“阅读群”并添加外滩君小号,我会在固定时段拉你加入群。


(ID:TBE-001)


点击下方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喜欢就点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7151/98160504742.html

更多阅读

怎么在微信群里@多人 新版微信群里怎么@别人

新版微信群里怎么@别人――简介新版微信群聊怎么@别人,如何在群里面@某位好友呢!有时候在群里面聊天,需要特意或提醒某位成员时,可以使用@的方式,不过目前微信暂时不能@全部群成员,只能单独@一位好友。下面简单演示操作步骤供参考。新版

新年抢红包 微信群怎么抢红包_怎么抢微信群新年红包

现在人人都有微信群,在微信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微信红包,这微信群红包是怎么抢的呢?微信群怎么抢红包这个问题由小编来为您解答!微信群怎么抢红包抢红包的前提是你的微信支付已经开通,绑定了你的银行卡,不过如果你不绑定,是可以抢红包,但

怎么在微信群里改昵称 微信群里怎么改昵称

当我们建立一个微信群的时候,小伙伴们会要求大家都改一下自己的群名称,以便于辨认跟称呼,可能对于一些刚接触微信的朋友来说,还不太了解怎么修改,小编今天就结合相关的图文,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微信群里改昵称的方法

微信群怎么发视频短片 微信群怎么发视频

怎么在微信群里发视频呢,微信群聊以前可以发送20M大小以内的本地视频,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在附件栏中,使用小视频功能现拍现发视频到群里了。下面小编告诉你到底怎么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微信群发视频的方法手机上先找到微信应用,然后登录

声明:《曹文轩 他们在微信群谈话节目里怎么聊曹文轩?》为网友浅淡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