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孔明为何言听计从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实从刘备的谋士徐庶告知刘备,卧龙岗上的诸葛亮,也就是孔明先生是一位奇才,得到孔明先生就可以得到天下。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得到徐庶肯定和佩服的。那既然如此,刘备自是对孔明先生有敬佩之情。
诸葛亮剧照
当初三顾茅庐的时候,孔明对刘备就讲述和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让刘备对孔明一再感到佩服。之后,将诸葛亮收入府中,都说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其实除了诸葛亮自身的一些才智和谋略之外,诸葛亮的口才确实很赞,仅仅用几个字就可以让刘备觉得孔明是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道理出发,例如当初诸葛亮用历史典故将许靖先抑后扬,指出重用许靖的好处和不任用的坏处,让刘备深深觉得孔明是为了恢复汉室而这样做的,“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草草几个字就将重点说出来,因此孔明对刘备来说,简直是智多星,自然是将之上敬。
除此之外,著名的汉中三策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孔明一开始就将曹操内有忧患的事实,接着又阐述了倘若胜利之后,可以出台的三种国策,孔明这些话一说出就让刘备眼前一亮,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孔明对刘备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虽然说诸葛亮的出身低微,但其聪明与谋略却是众所周知的。
刘备一生的创业过程简介
刘备的一生是感人的,有一句古话这么说“20岁都三国,曹操最厉害;40岁读三国,司马懿最厉害;到了60岁再读三国,刘备最厉害。”前面两个人或许很多人都会赞同,但是不少人对于最后一段却是有着不解,毕竟刘备虽然能臣名将不少,但是最后蜀国被灭,而且在才能上也不算卓越,怎么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这就和上文说的刘备的一生是感人的不可分割了。
刘备的影视形象
纵观刘备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大半生都在东奔西走,都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48岁的时候都没有占据一片土地,都没有基业,但是即使如此,刘备依旧雄心不死,有着争霸天下的壮志,这怎么能让人不动容?要知道那个年代可不是现代,60多岁已经算是高龄了,刘备的状态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人奋斗了大半辈子知道6,70了还没有什么产业,然后还敢豪言壮语说要干掉腾讯,超越马云,面对这样的人,试问谁不会心生敬佩?
刘备的一生虽然一直都是在逃跑,失败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但是很奇怪的是无论他到哪,哪儿的人都对他非常敬佩,即使不去他账下为官也对他推崇备至。而且刘备能够信任人,在那种动荡的年代,人心浮动的时候,试问换了你去你能坚持相信自己的手下人,能够毫无保留的信任别人吗?刘备能。试问你能逢人便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即使遭到别人的白眼也一直不动摇,就这样流传后世千百年吗?刘备能。试问你能够在失败了无数次,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差点失去自己的小命之后依旧“初心不改”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吗?刘备能。试问这样的人不是英雄还有谁是?
刘备为何白帝城托孤
话说三国纷争,群雄并起,经过长时间的厮杀,时间已经来到了220年,这一年可不得了,死了好些牛掰的大能,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猛将夏侯惇、谋臣程昱,蜀汉的老将黄忠、武圣关羽、军师法正。这些人的死对于整个华夏大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些人的死直接间接的引发了接下来的这个剧情:刘备托孤白帝城。
刘备托孤白帝城
话说关羽的死让刘备怒不可遏,要知道关羽可是和刘备几十年的兄弟之情,好到穿同一条裤子,同吃同睡的程度,一听说关羽的死就怒了,要发兵攻打东吴,手下人一通劝告都拉不住,而在这段时间里刘备还顺手升了个级,弄了个皇帝当当,主要是因为人家曹丕都已经当皇帝了,想想一个小辈都已经当皇帝了要是刘备还当着汉中王,怎么说得过去,于是刘备就自立为帝了。
当上皇帝之后,刘备就打算起兵攻打东吴,结果才刚开始招兵,张飞又死了,被手下人给砍了,两个兄弟都死了刘备也不想好好玩了,直接就打起了孙权。值得一说的是这个时候吕蒙已经死了,东吴的守将是陆逊这个小将,而蜀汉也好不到哪里去,法正死了,这让刘备失去了最为倚重的军事,赵云还因为反对这场战争被晾在了家里,诸葛亮要看守大本营,所以说其实这是刘备和陆逊的正面交锋。起初蜀军声势很高,连战告捷,但是后来久攻不下,刘备的军队又被迫摆成了一字长蛇阵,被陆逊来了个火烧连营,差点连刘备都挂那儿了。
等到刘备好不容易逃走之后就来到了白帝城,一想到自己为弟报仇不成,还折损了蜀汉这么多兵力,心中郁郁,终于病入膏肓了,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孩子和蜀汉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陆逊用什么方法打败刘备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跟随孙权四十几年,孙权非常的器重陆逊。陆逊自身压实难得一见的将才,就从陆逊打败刘备就可以看出。陆逊也是因为在夷陵击败刘备一战成名,而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陆逊人物画像
刘备称帝之后的第三个月,他以替关羽报仇的原由挥兵东征,攻打东吴孙权。孙权几次想要求和但是刘备气势非常的强硬,不愿意和解。孙权没有办法,求和不成只能应战,于是他就决定一边向曹魏求和避免曹魏趁势攻打造成两面受到夹击的状态,一边又派陆逊应战刘备。

刘备亲自率领蜀汉数万人浩浩荡荡的来了,当时两国的国界已经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非常重要的通道,陆逊就带领五万多人临危受命开赴前线。陆逊上任之后通过双方的兵力与士气等各种条件仔细分析了一下。陆逊看出了刘备的军队虽然气势强盛但是他们求胜心切且居高守险,他就决定不和刘备硬碰硬,先避开蜀军的锋芒,然后再伺机而动,他耐心的说服了吴军将领请求立即决战的要求,一直后撤,后撤到夷道的时候就停止推却转入防御战略。
就这样从正月一直到六月两军都相持不决,刘备军队开始按耐不住挑衅吴军,但是陆逊沉住气不予理睬。之后陆逊看出刘备大军兵力分散且气势低迷就趁势反攻,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灭。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虽然一直以来都说刘备是一个能用人的明君,也都说赵云是当世一流的猛将,但是其实赵云在刘备的手下多是干一些看家护院的事情,真正上阵杀敌反倒很少,他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一直非常尴尬。
威猛无双赵子龙
在很早的时候,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他就和赵云结交了,两人非常投缘,因为赵云在公孙瓒手下不得重用,就告辞回乡,后来刘备投靠袁绍的时候,赵云就自己找上门去,正式成为了刘备账下的一员大将。虽然现在对于赵云的评价很高,但是其实赵云的战绩并不多,更没有过多少正大光明带着大部队打仗的记载,这也和他在刘备手下不得重用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赵云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呢?
首先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很注重出身,门阀观念比较严重,在刘备还落魄的时候,没有办法也顾不上什么门第观念,到了诸葛亮来了之后蜀汉的门阀观念就死灰复燃了,是三国之中最为严重的,不像曹操一样用人无所顾忌,而且孔明的用人也是非常有问题的,以至于后来蜀国无人可用。而在刘备称帝的时候,群臣上表,众所周知的就是马超等人排在前面,而赵云呢根本就不在前面,被一个等字给包含在内了。可见他在当时的蜀汉的地位是多么的尴尬了。
再来赵云运气也不好,早先投奔刘备的时候一直做刘备的保镖,那时候没兵可用,有点兵也要先给关羽张飞,后来好不容易有兵了,他却是因为缺乏作战经验,所以被排挤在了武将统兵的行列外面,好不容易后来能用的都死得差不多了,赵云自己也老得打不动了。而且赵云不懂得拉帮结派,在官场上不会巩固自己势力、拉拢盟友的赵云怎么和那些手下众多的人比,自然不能得到重用了。
刘备新任军师叫什么名字
刘备的第一任军师是徐庶,他是一个寒门子弟,原名叫做徐福,他早年报仇被仇家抓住,后来被同党救出来,改名叫做徐庶。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南下依附刘表,徐庶见刘备是汉室亲戚并且是一个仁义之人,于是他就投奔了刘备,刘备也是非常的器重徐庶。徐庶走后刘备新任军师就是徐庶的好友诸葛亮。
诸葛亮剧照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他听闻刘备的军师是一个罕见的人才,就非常想将徐庶据为己用。于是他就设下了一个计谋就是为了得到徐庶,他让人谎称徐庶的母亲得了非常严重的病,已经快要不久于人世了,托人让徐庶去许都看望她。徐庶虽然已经预感到这其中一定有阴谋的存在,但是他不敢用母亲的生命开玩笑。于是他还是决定冒险去许都,但是他临走前告诉刘备在南阳卧龙岗有一个叫做诸葛亮的人,此人神机妙算看尽天下之事,如果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那统一天下指日可待。果然徐庶一去不返,之后他也没办法投靠了曹操,但是他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
刘备历经波折,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就成了刘备的新任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了刘备很多,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不见得能稳固三足鼎立之势。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备失去了徐庶却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