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0)

熟语典故探源(80)

 

乳臭未干

 

典出《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魏王豹叛汉归楚,八月,汉王刘邦的军队到了荥阳。刘邦对郦食其说:“请您去委婉地劝说魏王豹,如果能劝说他投降,我把魏地的一万户封给您。”郦食其接受了刘邦交给的任务,去劝说魏王。魏王豹不听。于是,刘邦决定武力解决,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一同攻打魏王豹。郦食其回来了,刘邦问他:“魏王豹的大将是谁啊?”郦食其说:“是柏直。”汉王说:“这个柏直‘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满嘴还是奶腥气味,他不可能抵挡韩信。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三令五申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孙子,即孙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带上《兵法》去见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吗?”孙武说:“行啊!”阖闾又说:“可以用女人操练吗?”孙武说:“可以”。

于是吴王从王宫叫来180名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叫临时女兵们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我说‘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我说‘左’,就看左手,我说‘右’,就看右手,我说‘后’,就回头看。”众女兵说:“明白了。”然后,孙武又安排了执行军纪的刀斧手,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操作要求。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纪律不明,命令不清,这是我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接着,又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纪律不明,命令不清,是我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合乎孙武的规定了。

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0)

“三令五申”指再三命令和告诫。 

 

姗姗来迟

 

   典出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李夫人,是汉武帝的爱妃,深得武帝的宠爱。然而,李夫人素来体弱多病,年纪轻轻就得病死去了。

李夫人死后,武帝悲痛不已,思念之情日益深重。一天,有位名叫李少翁的道士,自称可以将李夫人魂魄招至阳间与武帝会见。武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当即令他做法招魂。夜晚,李少翁将武帝安置在帷帐中,自己另架起一个帷帐,点灯燃烛,施法招魂。不多时,武帝隔着帷帐见到一位妙美女子,与李夫人形容极为相似。武帝心中大喜,以为真的可以与意中人相聚。但是,帐中的“李夫人”只是幻象。

武帝见到这番幻象后,思念之情更加强烈。他写了一首诗,大意是,爱妃!究竟是不是你?我站在远处望着你,你为何要“姗姗来迟”呢?

“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舍己为人

 

典出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孔子和弟子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一起讨论志向。

子路说:“我愿去治理千乘之国的朝政,它屹立于大国之间,经常受到侵犯。让我去治理的话,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具备忠勇的品德并践守做人的准则。”冉求说:“方圆五六里的小国我愿意去,三年后,我可以使百姓富足,要使百姓懂得礼仪、掌握乐义,那就得仰仗其它君子了。”公西华说:“我没什么能耐,宗庙里如果举行诸侯聚会,我愿意充当一名礼仪官。”孔子听了这些话,没有说什么,又转向曾皙,问:“点,你怎么样呢?”曾皙说:“我跟三位兄长不一样,我愿意在暮春的时候,脱下春装,和五六位青年人,六七个孩子,在水中洗浴,在雩祭中风干身体,唱着歌回家。”

孔子说:“论志向,我和曾皙是一样的。”

朱熹云:“从曾皙的志向可以想到人到了私欲彻底消除后,便十分从容。其言志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7551/337540329378.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有

一、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44篇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运用题复习指导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发表在2012年10月17日《考试指南报》(高考语文)第14期(总第4974期)责编:王才焕(郭吉成)---144篇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 杜鹃啼血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陈凯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关于典故,《辞海》的解释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在阅读古诗

声明:《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80)》为网友锦书寄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