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哪里人
王昭君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王昭君
中文名王墙,王樯,王嫱别名明妃,明君,宁胡阏氏国籍/朝代西汉职业和亲宫女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郡秭归出生日期约前52年逝世日期约前15年陵寝青冢主要成就和亲匈奴代表作品《怨词》家庭成员王襄,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伊屠智伢师,须卜居次,当于居次王昭君别名王嫱,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在长江三峡一个叫秭归的小县城,是为南郡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兴山县地区。
王昭君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全家却也和乐融融,尤其是昭君出生之后,为小婴儿的王昭君便十分招人喜爱,白白嫩嫩、眉目之间神韵十足,是她们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王昭君的父亲是老来得女对其很是疼爱,其哥嫂也很是宠溺她。
王昭君画像
王昭君姿色出落的愈发动人,而且天资聪明,诗词名句很是擅长,对琴棋书画也很精通,加上她天资过人,于是王昭君的美名便得到传扬,乡里人们都以昭君貌美才厚而称之。
故王昭君的美名传至京城,当时汉元帝又下诏广纳美女填充后宫,于是诏令便下达到王昭君的家中。将王昭君视为掌上明珠的王家定不肯将女儿送进那冰冷的皇宫中,他们对她的期望不求富贵,只望其能获得幸福,但是在皇宫中,步步艰险,于是昭君的家人便想拒绝这个诏令。
但是圣命难违,昭君只能含泪和家人分别,当时昭君乘船离去之时,不止其家人含泪不舍其离去,当地的父老乡亲皆来送别,昭君见此更是落泪不止。
后将王昭君的家乡也称为昭君村,以此来怀念这位伟大的女性,表达对其的思念。
王昭君和亲
王昭君和亲在当时的汉匈朝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王昭君和亲的那一年,皇帝甚至改元为景宁,意思是给边境带来和平和安宁。在汉书中,王昭君在和亲前被称为王嫱,和亲后被称为昭君。古代男子20岁以后才取字,为了表示尊重,都是称字不称名。虽然昭君不是男子,但依旧可以推断出昭君和亲那年正好二十岁。
王昭君图片
在一些艺术作品中,王昭君和亲时一直手持琵琶,被普遍认为是琵琶演奏家,但是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王昭君和亲时到底有没有怀抱琵琶。关于王昭君和琵琶的联系,北方一直有一个传说。昭君在出塞后,琵琶被弹坏了只能让匈奴的工匠修理。匈奴没有琵琶,工匠不知道怎么修,只能照着旧有的方法修理。昭君见了修理好的琵琶后,说了句浑不似。自此一种匈奴乐器和琵琶结合的新型乐器产生了。蒙古工作者根据资料研制了这种乐器,并且大获成功。
王昭君和亲后与匈奴的人民相处地非常和谐,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千百年来的传说中,都是说王昭君和亲是主动请缨。王昭君进宫几年来一次都没有见过皇帝,为了避免让自己的未来埋葬在冷宫中,也为了百姓免受战乱的苦恼,王昭君毅然决定远嫁。但是在汉书中并没有说昭君和亲是主动为之,只是说皇帝将昭君赐给了单于。有人从赐这个字中得出昭君和亲是被迫的结论。其实这个赐字是汉皇帝对匈奴单于说的。匈奴单于三次入京求娶汉家公主以示归顺汉朝之心。在后汉书中,却又说昭君自请,这样一来关于昭君主动或是被动的问题被分为了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
王昭君后裔
王昭君本是汉元帝后宫宫女,后为汉朝出塞和亲,担任着两个民族和平的重担。王昭君嫁给呼韩邪之时,虽然两人年纪相差甚多,但是也算恩爱,呼韩邪单于对自己的小老婆王昭君甚是疼爱,昭君在后宫中被冷落多年,现在虽在塞外也算是有人疼爱,以抵思乡之苦。
杨幂饰演的王昭君剧照
好景不长,王昭君为呼韩邪生下一子没几年,呼韩邪便逝世。而这时昭君必须要从胡俗,嫁给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深受汉族文化洗礼的昭君怎能接受这“乱伦”的关系,便上书汉元帝,表回京之愿,但是却被无情拒绝。
王昭君便无可奈何下嫁复株累,所幸复株累与昭君年龄相仿,对美人昭君尚好,王昭君还为他生下两个漂亮的女儿。
且说王昭君的儿子伊屠智伢师,为右日逐王,本与复株累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因匈奴独特的文化习俗,两人从兄弟变为父子关系。而当时呼韩邪逝世,匈奴局势动荡,复株累忙于巩固地位,而见伊屠智伢师也为呼韩邪后代,也算是他地位的威胁者,便将他杀害,而王昭君唯一的儿子便这样逝世。

王昭君的女儿,长女为须卜居次,小女儿为当于居次,在匈奴语中,居次是公主的意思,这两位公主后面都嫁给了当时有权势之人,都得到了一份门当户对的婚姻。而须卜居次也曾经到皇宫中侍奉了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一阵子。
王昭君野史
王昭君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但是家庭美满,父母健在还有两个哥哥嫂嫂对她甚是疼爱,昭君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虽然生活的很拮据,昭君也不被允许干体力活,而是和母亲学习女红,甚至学习写字读书,如一般大家闺秀一样。
杨幂饰演的王昭君剧照
无奈因其倾城之貌和知书达理被选中进宫,而选进宫的女子颇多,皇帝无法一一面见便有画师画下美女画像给皇帝看,于是便有很多王公贵族献礼利用各种方法贿赂画师,王昭君家中贫寒且其不屑于欺瞒天子和利用小人手段搏出位,于是得到画师记恨,给她画上了丧夫痣,使她被冷落数年。
后来逢呼韩邪第三次来中原,望能和亲,于是王昭君做了她这辈子最大的决定便是主动出塞和亲,这不仅只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是为自己博出路,既然在宫中无力为之,那么只有出宫才有办法。
虽然离开家乡,远嫁塞外甚是感伤,所幸的是呼韩邪对昭君甚是疼爱。且昭君容貌本就倾城倾国,加上与匈奴女子刚毅之美不同,昭君更显柔美,呼韩邪被其美牢牢吸引。而这样一位汉族“公主”嫁到塞外,也吸引了匈奴人的眼球,对其很是喜爱。
原以为昭君会这样幸福生活,没料到呼韩邪短命,昭君只能从胡俗嫁给她没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为妻,昭君欲回中原的请求不得允诺,甚是无奈。还好这十余年,昭君生活还算太平,也是因为有她的出塞,致使双方硝烟停止,百姓生活安乐。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