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和教师进行评定,给出相应的分数等级,并进行综合评定。教师给出恰当的评语,指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15 化学实验活动表现的评价
姓名 班级 学习内容 评价时间
对有些学习活动的评价,可在同学之间进行。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评价工作的要点和记录的要求。文字力求简明,指向要清楚。
案例16 同伴之间的评价
姓名: 同伴姓名:
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开展的项目:

1.我的同伴的特殊能力表现如下:
2.我的同伴对项目的独特的贡献是:
3.我的同伴在如下方面似乎有困难:
4.在回答与解决问题中,我的同伴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5.同伴和我在一起工作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
总之,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全面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水平的总体情况。特别要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重视作业、课堂提问、试卷讲评这类日常评价的诊断作用。例如,对学生课后应完成的练习提出具体建议,检查作业、试卷的完成情况与实际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课堂上采取课堂提问、小测验、课堂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要做出解释,并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教师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日常教学而言,测验不是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参照教学目标解释评价结果,努力实施个人发展的参照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肯定进步与发展,发现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明确进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评价结果最好采用评语(定性报告,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的分析性描述)与等级记分(定量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如“在这次实验活动中,你能够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并拟定了初步的方案,值得赞赏,但实验操作技能还需加强,如溶液的配制中的注意事项被你忽略,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实验报告中数据分析需进一步规范。你的本次实验活动综合评定为12分(满分16分)。”等。
在期末学业终结性评价和初中毕业考试中,还要运用适当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综合纸笔测验成绩、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学生平时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活动)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档案资料,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做出客观的总评,肯定学生化学学习的长处,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都要注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作用。通过学习评价全面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学习评价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评价结论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宜在班级、年段中公布考试分数和评价等级,更不能依据分数排列名次。
注意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反馈时要尽力挖掘和表扬学生的成绩,仔细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设计评价内容应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反馈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不要轻易表扬某些学生的“天资聪明”,避免使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分析评价结果应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潜力。评价所起的最有效的作用是驱动学生个人的自我激励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承认的过程,在学生心中产生更持久、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要充分利用评价的诊断导向功能改进教学决策。可以针对如下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思考:(1)对当前的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实施原定的教学计划?(2)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课程内容?(3)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具体困难?(4)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
健康发展?(5)哪些学生需要接受个别的帮助以克服学习障碍?因此,无论是新课的推进,还是进行单元或综合复习,都必须依据诊断和评价所提供的具体信息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教材要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内容。面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教材要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教材在选择化学知识内容时应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五大一级主题和18个二级主题,这些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所选择的具体化学知识内容应该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
教材在编选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时,一方面应优先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社会实际,又具有较重要的化学学科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思考和分析。另一方面应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避免纠缠于太过细节性和具体性的内容。
教材在编选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时,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选择教学内容,将化学基本观念与具体知识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之中,使学生通过对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其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初步形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级、二级主题侧重体现了对化学基本观念的下列学习要求: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定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这些基本观念又是通过各次级主题和具体的内容标准来支撑和建构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更要求利用这些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学观念。在化学课程中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材在选取化学知识内容时要注重所选知识内容的价值、综合考虑化学学科的需要、社会生活的现实和学生接受水平等因素,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的内容标准,注意知识内容处理的层次性,合理把握知识内容的具体深广度。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教材的编写应突出这一特点。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可选取的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十分广泛,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燃烧与灭火、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如污水、废气、固体垃圾等的危害和处理)、矿物的冶炼、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引用的素材要兼顾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在文字表述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材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对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因此,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可在相关内容的章节中设立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调查研究等课题。例如,讨论“谁对这条河的污染负责?”“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将采用什么方法、重点治理什么污染?”“你了解酸雨吗?”“调查当地常见的塑料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提出治理的合理建议”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编写中必须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首先应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或提供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具体性,或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意义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次应结合核心的化学知识内容,配合重要的过程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如探究物质性质、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案并实施、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再者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如趣味实验、生活实验、课外实验等,增加学生的实验动手机会,培养实践能力。教材中选用的实验应有价值和有意义,并具有易做简捷性、安全环保性、教学示范性等特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化学实验外,教材还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既开放又具实效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如交流、讨论、调查等。
(四)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