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司法局余长青 留余才能长青 转载



作者:张广森 来源:《意林》 
 

 

  白居易62岁那一年,身居监察御史的他向皇上提出辞职。

  皇上问:“为啥辞职?”白居易答:“当官太累了。”

  皇上说:“我懂了,给你保留待遇,活儿给你派轻点。”

  白居易以退居二线的状态又干了一年。第二年,白居易再次辞职。

  皇上不解地问:“按规定,你可以干到65岁,为什么又辞职?很累吗?”白居易坦言:“累倒不累,只是不想干了,想回老家。”

  皇上也很懂人情:“实在不想干就不干吧,不勉强你了。”

  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而尽早辞职,这叫“留得余禄还朝廷”。

  白居易回到老家问儿子:“我们家有多少地?”

  儿子答:“500亩。”

  白居易要求儿子:“卖掉 300亩,让百姓去种。”这叫“留得余财还百姓”。  

   白居易让儿子卖了300亩地,留给百姓耕种,他利用卖地的收入,退休的时间成立了一个编委会专门编抄白乐天文集。书编成之后,他将一部分诗集送到东西南北中五座寺庙收藏。所以,白居易的诗是今天保存最全的。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失,才有得。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雍正问:“你作弊了?”

  张廷玉答:“不敢作弊。”

  雍正皇帝便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

  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

  雍正听从了张廷玉的意见,自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

奉新县司法局余长青 留余才能长青  转载

  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敌对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

  一位做领导干部的老兄,边讲故事边读着自己的诗:“蒿易康宅留余名,水满必溢道理清。留得余巧还造化,留得余禄还朝廷。留得余福还子孙,留得余财还百姓。四方和谐乐吃亏,失中有得百年兴。”

  诗人老兄的创作灵感,来自南宋末年士大夫王伯大所撰《四留余》:“留有余,不尽之巧以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

  翻译为现代文,大意为:“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气享尽以留给子孙。”

  留余,就是能挣一万挣八千,能当副部当正厅,能当第一得第二。总之,凡事讲究适可而止,愿意吃亏才四方和谐,失中看到得才会百年兴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251/432620011228.html

更多阅读

江西省奉新一中2013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

奉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命题人:熊春芳2014、7、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图1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 B.生

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试译 八大山人传

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试译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诸生”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少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拂尘被称为宗师。他住在山里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曾经多到一百多人。临川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作文 请给货代留点出路

首先说我是做货代的,撇开货代这行的声誉不提.先说货代这行的前景。目前WTO的开放,本土的货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竞争,前景堪忧,而我国国人的惯性又是货代同行恶性的价格竞争,低价再低价...导致利润越来越低,很多货,到了只能维持成本的地步!很悲

声明:《奉新县司法局余长青 留余才能长青 转载》为网友深海未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