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范蠡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他与老子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2、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为留侯。张良不慕名利,不贪享荣华富贵,放下这既得利益,去认真修炼,入白云山,师事黄石,号赤松子。
3、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4、王羲之自青年时代起就跻身仕途,但同时又是一名虔诚的天师道信徒,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一贯的思想轨迹加以探索,却也毫不奇怪。
5、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汉中张鲁被曹操迁邺之后,天师道在北地有所发展,后又到江南各地。特别有些家族信仰天师道,故用"之"以及"道"字。
6、陶弘景作为政治人物、却住在山里面、不上朝、皇帝都对他奉若神明。精通医学和炼丹术,是道教茅山宗上清派的奠基人与开山祖师、茅山道士都得尊崇他为老祖宗。
7、魏征可谓历史上不多得的道士,他出山而能够辅佐帝王、名垂千古,中兴大唐而开启贞观之治的历史盛世,还主持修编多种历史丛书以及重要文献。
8、孙思邈(541-682),唐朝京兆华原人,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9、吴道子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10、唐宰相李泌作为一个道士政治家能够在宫廷当朝议政,而且还穿着道服在皇宫修行,经常指点江山国事。最终得以功成身退、归隐山林、继续修炼成仙。
11、李淳风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
12、李白作为一代文化名流,一生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在道教内部又称之为“太白李真人”。李白与当时多位高道都交往很深,相互学习道法,自身也是文武双全,时而隐居修炼,时而仗剑行走。
12、李白作为一代文化名流,一生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在道教内部又称之为“太白李真人”。李白与当时多位高道都交往很深,相互学习道法,自身也是文武双全,时而隐居修炼,时而仗剑行走。
12、李白作为一代文化名流,一生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在道教内部又称之为“太白李真人”。李白与当时多位高道都交往很深,相互学习道法,自身也是文武双全,时而隐居修炼,时而仗剑行走。
13
贺知章是武则天时中乙未科状元。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后还乡为道士。
14、苏轼号“东坡居士”,作为道家的俗家弟子,一生亦儒亦道,少年道观求学,中年宦海沉浮,文才出众,是一代风流人物。
15、元朝全真道教宗师高道辈出,丘处机祖师还被尊为元朝国师。在当时全真教人才辈出的情况之下,黄公望作为其中之一的全真高道与社会名流也是一花独放。
16、刘基是明朝开国元勋,因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保持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刘伯温功成身退,回到家乡青田,又巧计躲过朱元璋和奸相胡惟庸的毒害,便改着道士装束,悄悄离家,游历江湖,成为江湖的一大奇人。
17、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
18、冷谦为明初道士,道号龙阳子。作为武侠小说神话般的传奇人物,道家的养生大师、医学大师、以及宫廷音乐大师,冷谦还是具有一定的神奇性质的。
19、李时珍虽然没正式出家当过道士,但是其一身医学却是在道士是传授之中成长而成的。李时珍一生时常来往于武当太和山之中采药,大有昔日神农尝百草之风。
20、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21、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是解放军之中的传奇虎将,后来虽然作战受伤落下“独臂将军”之名,但在太行山抗日战场上威震敌胆,可谓锐不可挡,不愧为武当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