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高考数学理科 安徽高考数学2014 2014年安徽高考数学(理)卷文档版(有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2页,第II卷第3至第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

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答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P(A+B)= P(A)+ P(B) P(A·B)= P(A)·P(B)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 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i是虚数单位,表示复数z的共轭复数。若z?1?i,则

A.?2 B.?2i C.2 D.2i

2.“x?0”是“ln(x?1)?0”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34 B.55 C.78 D.89

4.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 z?i?z?( ) i

?x?t?1线l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4cos?,则直线l被圆C截得y?y?3?

的弦长为( )

A. B.2 C.2 D.22

?x?y?2?0?5.x,y满足约束条件?x?2y?2?0,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2x?y?2?0?

( )

11或?1B.2或C.2或1 D.2或?1 22 6.设函数f(x)(x?R)满足f(x??)?f(x)?sinx,当

23?0?x??时,f(x)?0,则f()?( ) 6

11A.B.C.0 D.? 2 22 A.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

.21 B

.18 C.21 D.18

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7 题图 )

A.24对 B.30对 C.48对 D.60对

9.若函数f(x)?x??2x?a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的值为( )

A.5或8 B.?1或5 C.?1或?4 D

.?4或8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向量a,b,a?b?1,a?b?0,点Q满OQ?a?b)。曲线C?{P|OP?acos??bsin?,0???2?},区域??{P|0?r?|PQ|?R,r?R}。 若C??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 )

A.1?r?R?3 B.1?r?3?R C.r?1?R?3 D.1?r?3?R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 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若将函数f?x??sin?2x??

????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y轴对称, 则?的最4?

小正值是________. 12.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

?x?13.设a?0,n是大于1的自然数,?1??的展开式为 ?a?

a0?a1x?a2x2???anxn。若点Ai(i,ai)(i?0,1,2)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______。 2ny2

14.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b

E的方程为______ ____。 点,若AF1?BF1,AF2?x轴,则椭圆

15.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a,b,两组向量x1,x2,x3,x4,x5和y1,y2,y3,y4,y5均由2个a

和3个b排列而成。记S?x1?y1?x2?y2?x3?y3?x4?y4?x5?y5,Smin表示S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S有5个不同的值。

②若a?b则Smin与|a|无关。

③若ab则Smin与|b|无关.

④若|b|?4|a|,则Smi n?0。

⑤若|b|?2|a|,Smin?8|a|2,则a与b的夹角为?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

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b?3,c?1,A?2B. (Ⅰ)求a的值; (Ⅱ)求sin(A??

4)的值。

21,乙获胜的概率为,各局比3317.(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

赛结果相互独立。

(Ⅰ)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 (Ⅱ)记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1?(1?a)x?x2?x3其中a?0。

(Ⅰ)讨论f(x)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当x?[0,1]时,求f(x)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x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E1:y?2p1x?p1?0?和E2:y?2p2x?p2?0?, 22

过原点O的两条直线l1和l2,l1与E1,E2分别交于A1,A2两点,l2与E1,E2分别交于B1,B2两点。 (Ⅰ)证明:A1B1//A2B2;

(Ⅱ)过原点O作直线l(异于l1,l2)与E1,E2分别交于C1,C2两点。

S1的值。 S2

20.(本题满分13分)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1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梯形,AD//BC,且AD?2BC.过A1,C,D三点的平面记为?,Q为BB1(Ⅰ)证明:BB1与?的交点为Q。记?A1B1C1与?A2B2C2的面积分别为S1与S2,求

的中点;

(Ⅱ)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Ⅲ)若A1A?4,CD?2,梯形ABCD的面积为6,求

平面?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大小。

21.(本小题满分13分)设实数c?0,整数p?1,n?N。

(I)证明:当x??1且x?0时,(1?x)?1?px;

(II)数列?an?满足a1?c,an?1?1

pp*p?1c1?pan?an, pp

证明:an?an?1?c

1p

参考答案

z1?i?i?z??i?(1?i)??(i?1)?(i?1)?2 ii

2.答案:B,解析:ln(x?1)?0?0?x?1?1??1?x?0,所以“x?0”是“ln(x?1)?0”

1.答案:C,解析: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3.答案:B,解析:

55?50,故运算7次后输出的结果为55。

4.答案:D,解析:将直线l方程化为一般式为:x?y?4?0,

圆C的标准方程为:(x?2)2?y2?4, 圆C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弦长L?。

5.答案:D,解析: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右图, z?y?ax取得最大值表示直线z?y?ax向上平移移动最大,

a表示直线斜率,有两种情况:a??1或a?2。

6.答案:A,解析:

f(

23?17?17?

2013安徽高考数学理科 安徽高考数学2014 2014年安徽高考数学(理)卷文档版(有答案)

)?f()?sin666

11?11?17??f()?sin?sin

666

5?5?11?17??f()?sin?sin?sin

66661111?0????

2222

7.答案:A,解析:如右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角,

1?1?1?2??2?21?24

8.答案:C,解析:与正方体一条对角线成60的对角线有4条,

∴S表?2?2?6?

∴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 角为60?的共有4?12?48(对)。 9.答案:D,解析:

x??1??3x?a?1,

?

??x?a?1,?1?x??aa

(1)当a?2时,?1??,此时f(x)??2;

2?a

?3x?a?1x???2

a??3x?a?1,x???2?a (2)当a?2时,?1??,此时f(x)?? ax?a?1,??x??12?2??3x?a?1x??1

aa 在两种情况下,f(x)min?f(?)?|??1|?3,解得a??4或a?8。 22

a注:此题也可以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f(x)min?|??1|?3,从而得a??4或a?8。 2

10.答案:A,解析:设a?(1,0),b?(0,1)则OP?

(cos?,sin?),OQ? 所以曲线C是单位元,区域?为圆环(如右图)

∵|OQ|?2,∴1?r?R?3。

3?11.答案:, 8??解析:f(x??)?sin[2(x??)?]?sin(2x??2?) 44

???k?3?,(k?Z),当k??1时?min? ∴?2???k?,(k?Z),∴????。 42828

12.答案:q?1,

解析:∵{an}是等差数列且a1?1,a3?3,a5?5构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a1?1)(a1?4d?5)?(a1?2d?3)2即(a1?1)[(a1?1)?4(d?1)?[(a1?1)?2(d?1)]2 令a1?1?x,d?1?y,则有x(x?4y)?(x?2y)2,展开的y?0,即d?1?0,∴q?1。

13.答案:a?3,解析:由图易知a0?1,a1?3,a2?4 ?n?3?11?a122 ∴Cn??3,Cn?()?4,∴?,解得a ?3。 n(n?1)aa??4??2a2

32214.答案:x?y?1, 2

5c12解析:由题意得通径AF2?b2,∴点B坐标为B(?,?b) 33

?22122b?(?b)?5c2?322b?1?c将点B坐标带入椭圆方程得(?)?,又,解得 ?1?13b2?c2??3?

322∴椭圆方程为x?y?1。 2

15.答案:②④,

解析:S有下列三种情况:

222222222S1?a?a?b?b?b,S2?a?a?b?a?b?b?b,S3?a?b?a?b?a?b?a?b?b

22∵S1?S2?S2?S3?a?b?2a?b?(a?b)?|a?b|?0, ∴Smin?S3, 22

若a?b,则Smin?S3?b,与|a|无关,②正确; 若ab,则Smin?S3?4a?b?b,与|b|有关,③错误;

若|b|?4|a|,则Smin?S3?4|a|?|b|cos??|b|??4|a|?|b|?|b|??|b|?|b|?0,④正确;

222

若|b|?2|a|,Smin?8|a|,则Smin?S3?4a?b?b?8|a|cos??4|a|?8|a|

2

2

2222

2

2

∴cos??

1?

, ∴??,⑤错误。 23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析:(Ⅰ)∵A?2B,∴sinA?sin2B?2sinBcosB,

a2?c2?b2 由正弦定理得a?2b?

2ac

∵b?3,c?

1,∴a2?12,a?

b2?c2?a29?1?121

???, (Ⅱ)由余弦定理得cosA?

2bc63

由于0?A?

?,∴sinA???,

3

???14?故sin(A?)?sinAcos?cosAsin?。 ?(?)??

44432326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析:用A表示“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 Ak表示“第k局甲获胜”, Bk表示“第

21

,P(Bk)?,k?1,2,3,4,5 33

(Ⅰ)P(A)?P(A1A2)?P(B1A2A3)?P(A1B2A3A4)

?P(A1)P(A2)?P(B1)P(A2)P(A3)?P(A1)P(B2(A3)P(A4)k局乙获胜”,则P(Ak)?

22122212256

??????????33333333381

(Ⅱ)X的可能取值为2,3,4,5

P(X?2)?P(A1A2)?P(B1B2)?P(A1)P(A2)?P(B1)P(B2)?

5 9

2 9

1081

P(X?3)?P(B1A2A3)?P(A1B2B3)?P(B1)P(A2)P(A3)?P(A1)P(B2)P(B3)?

P(X?4)?P(A1B2A3A4)?P(B1A2B3B4)?P(A1)P(B2)P(A3)P(A4)?P(B1)P(A2)P(B3)P(B4)?

P(X?5)??1PX(?

故X

?2P)X?(

8

?P3)X?(? )

81

∴EX?2?

52108224?3??4??5?? 99818181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析:(Ⅰ)f(x)的定义域为(??,??),f'(x)?1?a?2x?3x2 令f'(x)?

0得x1??1??1?x2?x1?x2 33

所以f'(x)??3(x?x1)(x?x2)

当x?x1或x?x2时f'(x)?0;当x1?x?x2时f'(x)?0 故f(x)在(??,x1)和(x2,??)内单调递减,在(x1,x2)内单调递增。 (Ⅱ)∵a?0,∴x1?0,x2?0

(1)当a?4时x2?1,由(Ⅰ)知f(x)在[0,1]上单调递增 ∴f(x)在x?0和x?1处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

(2)当4?a?0时,x2?1,

由(Ⅰ)知f(x)在[0,x2]上单调递增,在[x2,1]上单调递减

处取得最大值 又f(0)?1,f(1)?a

∴当1?a?0时f(x)在x?1处取得最小值

当a?1时f(x)在x?0和x?1处同时取得最小值

当4?a?1时,f(x)在x?0取得最小值。 ∴f(x

)在x?x2?

19.(本小题满分13分)

(Ⅰ)证:设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y?k1x,y?k2x,(k1,k2?0),则 由??y?k1x?y?k1x2p12p12p22p2得;由得A(,)A(,) ?212222y?2pxk1k1k1k1?1?y?2p2x

2p12p12p22p2,,)B(,) 222k2k2k2k2

2p2p2p2p1111所以A1B1?(21?21,1?1)?2p1(2?2,?) k2k1k2k1k2k1k2k1

2p2p2p2p1111A2B2?(22?22,2?2)?2p2(2?2,?) k2k1k2k1k2k1k2k1

p故A1B1?1A2B2,所以A1B1∥A2B2。 p2

(Ⅱ)解:由(Ⅰ)知A1C1∥B2C2,AC1B1∥A2B2,同理可得B11∥A2C2 同理可得B1( 所以?A1BC11∽?A2B2C2,因此S1|AB|?(11)2 S2|A2B2|

|A1B1|p1p1S1p12?A2B2知 又由(Ⅰ)中的A1B1?,故。 ?p2S2p22|A2B2|p2

20.(本小题满分13分)

(Ⅰ)证:∵ BQ//AA1,BC //AD,BC

∴平面QBC∥平面A1AD

从而平面A1CD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相互平行,即QC∥A1D 故?QBC与?A1AD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于是?QBC∽?A1AD BQ=B,ADAA1?A

BQBQBC1???,即Q为BB1的中点。 BB1AA1AD2

(Ⅱ)解:如图,连接QA,QD。设AA1?h,梯形ABCD的高为d, ∴

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上和V下,

BC?a,则AD?2a。

111??2a?h?d?ahd, 323

1a?2a11VQ?ABCD???d?(h)?ahd 3224

7ahd ∴V下?VQ?A1AD?VQ?ABCD?图1 12

33711ahd?ahd 又VA1B1C1D1?ABCD?ahd,∴V上?VA1B1C1D1?ABCD?V下?ahd?221212

V11 故上? V下7 VQ?A1AD?

(Ⅲ)解法1:如图1,在?ADC中,作AE?DC,垂足为E,连接A1E

AA1?A

∴DE?平面AEA1,∴DE?A1E

∴?AEA1为平面?和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BC //AD,AD?2BC, ∴S?ADC?2S?ABC

又∵梯形ABCD的面积为6,DC=2,∴S?ADC?4,AE?4 AA1??1,?AEA1?, 于是tan?AEA1?AE4

?故平面?和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4

解法2:如图2,以D为原点,DA,DD1分别为x轴和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CDA?? 24a?2a,0,4) ?2sin??6,所以a?因为VABCD?,从而C(2cos?,2sin?,0),A1(sin?sin?2

设平面A) 1DC-牛bb文章网-的法向量为n?(x,y,1 又DE?AA1,且AE

4?DA?n?x?4?0?1sin?由?得x??sin?,y?cos?

?DC?n?2xcos??2ysin??0?

所以n?(?sin?,cos?,1)

又平面ABCD的法向量

m?(0,0,1) 所以cos?m,n??m?n ?|m|?|n|2

故平面?和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21.(本小题满分13分)

(Ⅰ)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4

(1)当p?2时,(1?x)2?1?2x?x2?1?2x,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p?k(k?2,k?N*)时,不等式(1?x)k?1?kx成立 当p?k?1时,(1?x)k?1?(1?x)(1?x)k?(1?x)(1?kx)

?1?(k?1)x?kx2?1?(k?1)x

所以p?k?1时,原不等式成立。

综合(1)(2)可得当当x??1且x?0时,对一切整数p?1,不等式(1?x)p?1?px均成立。 (Ⅱ)证法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c。

(1)当n?1时由假设a1?c知an?c成立。 (2)假设n?k(k?1,k?N*)时,不等式ak?c成立

1

p

1p

1p1p

p?1c1?p

an?an易知an?0,n?N* ppap?1c?p1c

当n?k?1时k?1??ak?1?(p?1)

akpppak

由an?1?

11c

?(?1)?0 ppakpap1c1ccp

由(Ⅰ)中的结论得(k?1)?[1?(p?1)]?1?p?(p?1)?p

akpakpakak

由ak?c?0得?1??因此akp?1?c,即ak?1?c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an?c也成立。

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c均成立。 再由

1

p

1p

1p

1p

an?1a1c

?1?(p?1)得n?1?1,即an?1?an anpanan

1

p

综上所述,an?an?1?c,n?N*

p?1c

证法2:设f(——http://www.niubb.net/——x)?x?x1?p,x?cp,则xp?c,并且

pp

p?1cp?1c

f'(x)??(1?p)x?p?(1?p)?0,x?cp

pppx

由此可见,f(x)在[c,??)上单调递增,因而当x?c时f(x)?f(c)?c。 (1)当n?1时由a1?c?0,即a1?c可知

1

p

p

1p

1p1

1

1p1p

a2?

p?1c1c

a1?a11?p?a1[1?(p?1)]?a1, pppa1

1

p

1p

并且a2?f(a1)?c,从而a1?a2?c

故当n?1时,不等式an?an?1?——网络日记——c成立。

(2)假设n?k(k?1,k?N*)时,不等式ak?ak?1?c成立,则

当n?k?1时f(ak)?f(ak?1)?f(c),即有ak?1?ak?2?c, 所以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an?1?c均成立。

1p1p1p1p1p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451/314935790490.html

更多阅读

2013辽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点评理科 2014辽宁高考数学理科

2013年辽宁高考数学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在试卷中增设了选考题,旨在体现学生的个性及自主选择性。与去年相比,2013年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相对难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和去年不同, 去年是前面的客观题相对简单, 后面主观题相对难, 2013年则相反, 前

2012年湖南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分析 高考理科试题分析

2012年湖南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分析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李再湘一、精彩点回放1.新题型闪亮登场。理科第16题考查在新环境下的创新意识,考查运算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动脑的习惯,才可顺利

2012辽宁高考数学理科 2012中国民航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辽宁)

高考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的小编为您收集整了此内容。本页内容主要有2012年辽宁地区中国民航大学理科高考分数线信息。为您作为今年的高考报考提供尽所能及的帮助。谢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

2011四川高考数学理科 2011武汉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四川)

小编为方便您今年的报考工作,特意为您收集整理了2010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更多更详细的高考资讯,尽在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如果您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新增了高考满分作文频道,欢迎您进入。本页内容主要有2011年四川地区武汉大学

2012山东高考数学理科 2012山东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吉林)

高考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的小编为您收集整了此内容。本页内容主要有2012年吉林地区山东大学理科高考分数线信息。为您作为今年的高考报考提供尽所能及的帮助。谢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位考

声明:《2013安徽高考数学理科 安徽高考数学2014 2014年安徽高考数学(理)卷文档版(有答案)》为网友傲藐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