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帝赵昺
宋末帝赵昺,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两宋十八帝中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宋度宗的第三个儿子,宋恭帝和宋端宗的弟弟,他登基仅仅三百一十三天之后,南宋就灭亡了。
宋末帝赵昺雕像
宋末帝赵昺是历史上有名的末代皇帝,也是命运最悲惨的几个皇帝之一。由于宋朝自立国以来一直没能收复关系到汉人生存命脉的燕云十六州,导致这个王朝在先天条件上就远没有秦汉隋唐等王朝的气魄。再加上守内虚外的荒诞国策,明君贤臣又远逊于汉唐,宋朝一直处于北方异族的攻击之中。
建炎南渡之后建立的南宋更是一个苟延残喘于江南一隅的偏安政权,到了宋末帝赵昺继位的时候,蒙古铁骑早已纵横世界四十余年之久。此时的南宋却是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根本无力抵御占领了半个世界的蒙古铁骑。对于踏入江南腹地的元军,南宋举国上下慌乱一片,拿不出半点儿御敌之策。非但如此,在这种生死悬于一线的关头,号称“宋末三杰”的陆秀夫和张世杰却还为政见不同而明争暗斗,使得这个流亡在海面上的政权依然处于党争的状态。

不久之后,崖山海战爆发,这是南宋最后的时刻,大势已去的南宋军队被潮水般的元军打得溃不成军。丞相陆秀夫见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仗剑将自己的妻子儿女逼得投海自尽,然后背着年仅八岁的赵昺投海殉国,一代幼帝,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为什么只有赵昺叫帝昺
在历史上,为什么只有赵昺叫做帝昺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是末代帝王。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商朝传国六百余年,后人所熟知的商汤、太甲、盘庚、武庚等人都是著名的商王。后人往往直接称呼他们为商王太甲,商王盘庚等,唯有最后一任商王被称为帝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纣王。
赵昺雕像
此外,为什么只有赵昺叫做帝昺,原因之二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正常来讲,帝王的庙号和谥号都是由下一任继位者上尊号而得。例如,刘邦三年灭秦五载亡楚,一统江山建立大汉,为开国之君。因此在刘邦驾崩之后,继位的皇太子刘盈给他上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就是汉朝臣子们所常说的“太祖高皇帝”的由来。再比如刘彻一生对外境四夷作战,使大汉天威彰显天下,因此被继位的刘弗陵上尊号为“世宗孝武皇帝”。由于赵昺之后赵宋彻底亡国,因此没有继位的皇帝给他上尊号了,后世学者只得称其为“帝昺”。
最后,为什么只有赵昺叫做帝昺还与他在位期间是否有年号有关。比如玄烨的年号是康熙,就是康熙帝;类似的还有雍正帝、乾隆帝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年号。而赵昺在位不足一年,并且此时忽必烈早已在北方建立大元,已经是一个实至名归的王朝了。而赵昺飘零海上,无寸土之地,并无正统的年号可言,这也是他被称作帝昺的一大原因。
赵昺轶事
南宋少帝,在逃亡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事情,有些事情还被当地人臆测成传说,流传至今。剖析那些流传的赵昺轶事,可以看到南宋小王朝内部人员的恐惧。
现在的崖山
1278年6月7日,张世杰和陆秀夫带领南宋的残余军队,簇拥着少帝赵昺和杨太后前往新会崖门。
传说在6月23日这一天,少帝赵昺正在往崖山爬,突然天降暴雨。身边人并没有带防雨工具,因此全部被淋湿了,赵昺的龙袍也是湿哒哒的。雨过天晴之后,宫女连忙将赵昺的龙袍放到行宫外面的山桔树上晾晒。等到龙袍干了宫女去收时,才发现绣在龙袍上的金龙都不见了。宫女慌忙去报告杨太后,杨太后很悲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群臣也很恐慌,急令宫女去四处寻找。宫女又回到了刚才晒龙袍的山桔树,小心翼翼地拨开山桔树的树枝。惊奇地发现龙袍上的金龙都缠绕在山桔树的枝干上。每一根枝干都有一条金龙。宫女看到十分高兴,赶紧用手去抓金龙。但是每次碰到金龙,金龙就变成了山桔花的纹理。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无奈之下,宫女只能回去禀告太后。杨太后听后十分沮丧,认为金龙要留在崖山,就不再让人去打扰它。
从此以后,崖山一带的山桔树,每条树干上都有像龙一样的花纹。这也就是新会崖山的特产---蟠龙山桔。
将赵昺轶事变成传说,这或许是人们对南宋小朝廷最后的一丝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