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可能不说一句谎,宝宝也一样。
“妈妈,是他先打我的……”
“我没有抢她东西……”
“不是我撕坏的……”
再长大一些还常有:
“今天没有数学作业……”,
“考试成绩还不知道……”
爸爸妈妈们听到孩子的这些话时,第一感觉是什么?也许大多数和我一样,敢想不敢问,心里嘀咕“这熊孩子,说的是真话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讲的话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夹杂着“假话”。
某一天,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是在“用心地”撒谎时,往往会有些意外,并不知所措。在家长们心里,撒谎本身比事件更严重,也是对亲子关系的伤害和挑战。
我认为孩子的撒谎,从婴幼儿时期到十岁左右,粗略可分为两个阶段:
1
无意撒谎:婴幼儿时期,为了达到单纯的目的,脱口而出的假话。
2
有意撒谎:少儿时期,特地花心思编织谎话。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谎言”,并减少孩子的有意撒谎呢?与此同时,又如何仍能与孩子保持互相信任和亲密呢?
引导孩子淡化负面情绪,正确面对“小纠纷”
低龄的婴幼儿,他们自身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并不具备客观公正地描述事实的能力。孩子们的谎言有时是自我感受的夸大表达,比如“老师骂我”、“某某使劲把我撞倒了”等等。
在听到孩子的一面之词时,作为爸爸或者妈妈,出于情感因素,我们会本能地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有的甚至冲动地去找当事人理论,这样做的后果怎样呢?
从今以后老师为了避免纠纷,很多正常教学活动不敢在这个孩子身上实施。小伙伴和家长也对你家孩子避之不及,唯恐惹祸上身。
家长理智的做法是,先确定事情本身有没有对孩子造成身体或心理的伤害。然后淡化孩子的负面情绪。最后引导孩子面对“小纠纷”,从中学习怎样和别人友好相处。
过激地维护自家孩子,除了严重影响孩子的判断,极有可能为他们今后的坏毛病埋下伏笔。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诚实好榜样
千万别低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撒谎,会让孩子从心里认为,撒谎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某个结果而采取的合理方式。
比如“xx来电话就说妈妈不在家”、“千万别告诉奶奶哦”、“赶紧,别让你爸爸看见”。
要知道“撒谎”这颗种子,要播种并不难,将来要根除可是十分费劲的!

作为孩子心目中最权威的父母,请务必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诚实的榜样。
爸爸妈妈们不妨从孩子两三岁开始,用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比如《狼来了》、《匹诺曹》、《金斧头》等,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们知道撒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让别人以后不再相信他,而诚实的孩子更受欢迎。
家长倾听与理解,让孩子学会承担
也许本来很老实的一个乖孩子,长大了却撒起谎来,遇到这个情况,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大发雷霆,也大可不必太伤心。切忌上纲上线,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撒谎无外乎两种目的,要么逃避责任,要么取悦大人。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孩子对于自己没信心,同时对于外界没有勇气。
我们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机会倾诉,充分了解孩子撒谎的动机,然后帮助他或弥补过失,或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学会承担。而且最后,别忘了告诉你的孩子,他依然拥有你的信任。
随着孩子长大,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是一路相伴的。
孩子撒谎,其实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只要我们用心理解、用爱包容、以诚相待,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回归到诚实的康庄大道上的??。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