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 喜人归幽栖

【作者:释斯植】【年代:宋朝代】【诗文】:
霄汉分携久,吟怀思欲迷。
相逢春草外,归隐石房西。
涧急禽声少,松摇月影低。
要知人静夜,犹自怯猿啼。

幽栖 喜人归幽栖


【注释】:



【出处】: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喜人归幽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551/74261131177.html

更多阅读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描写安静的古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译文] 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出典] 南北朝 梁王籍 《入若耶溪》注:1、 《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古诗中的以动衬静 古诗中的映衬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课件

吟诵: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先看题目“夜归鹿门”,“鹿门”何地?注解1告诉我们乃隐居之所。归,既是行动与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

声明:《幽栖 喜人归幽栖》为网友心深似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