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讲述的是兄弟间自相残杀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那么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谁呢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揭秘一下。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谁?
答:曹植和其大哥曹丕
煮豆燃萁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煮豆燃萁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解释: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aIhUaU.COM间自相残杀。
成语举例: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萁,不能读作“jī”。
成语辨形:萁,不能写作“箕。”
成语谜面:最残忍的兄弟相残
煮豆燃萁的造句示例:
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盘根错节”和“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煮豆燃萁成语故事简介:”故事内容讲解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诗词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代表作品: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曹丕简介:
魏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皇帝(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性格善谋多诈。父曹操,母卞夫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
通过以上文章的了解主要是讲述曹丕想要害自己的弟弟曹植,所以就出了个难题的故事,关于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谁今天就为朋友们讲述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