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林丹汗与崇祯帝:晚明历史的一对“难兄难弟”

  17世纪中期,一直争雄东亚的两大帝国蒙古与明几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亡于后起之秀的后金——清帝国。世代为敌而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辽与北宋先后灭亡于金,金与南宋先后灭亡于蒙古均是如此。但,两个相争二百多年的帝国,不仅灭亡时间相差极短,且两个亡国之君,也有颇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比较难得的历史机缘了。

  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与蒙古帝国末代可汗林丹汗,公平来说,都实在算不得合格的亡国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时代所彰显,显得不可原谅。“时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这句话实不能否认。

  林丹汗与崇祯帝的相似,

  一 两人承担大任时都很年轻,一个13岁,一个17岁;性格上,都是刚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达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尧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称“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颓势,与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为得多,但最后都恨水东逝。

  二 内部不稳且面临着强敌在外的的时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领袖的正确选择是先安内后攘外,如“林丹汗”的祖先忽必烈先打败了和自己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然后再大军南征,灭南宋,建立元朝。崇祯帝的祖先朱元璋将江南的张士诚、陈友谅一一消灭之后,才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北伐,将元朝赶回草原。

崇祯皇帝 林丹汗与崇祯帝:晚明历史的一对“难兄难弟”

  历史证明,忽必烈和朱元璋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他们的子孙,却没有如祖先那样的睿智,面对着双向的压力,都实行双拳敌四手的方针。面对着中原农民军和东北的后金,崇祯皇帝一面要剿灭“闯贼”,一面要抵御“建虏”,最后,国家元气丧尽,“闯贼”进了北京城,“建虏”成了大清朝。而林丹汗面对着蒙古草原各部林立,后金压逼的情况下,为了回报明朝给予的互市权益,与“后金”一战科尔沁部倒戈,二战内喀尔喀部落联盟与“努尔哈赤”结盟,三战蒙古各部土崩瓦解,林丹汗战败逃入毛乌素沙漠。

  三 林丹汗与崇祯帝都在40多岁正值壮年时悲惨的死去,众所周知崇祯帝的亲属子孙的下场也非常悲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林丹汗的亲属子孙也一样,作为亡国之君的林丹汗,自己的八个妻子,全部被皇太极及其兄弟、臣子瓜分。三藩之乱”爆发时,林丹汗的后代布尔尼与其弟罗布藏以为有机可趁,打着“光复大元”的旗号在察哈尔于1675年起兵反清。

  布尔尼等原以为自己高举着“光复大元”的大旗,蒙古各部都会望风而来,岂料蒙古各部归顺清朝40余年,早已经“亲如一家”,无人前来响应。孤立之下,率所部3000人与清军交战,寡不敌众而败,布尔尼兄弟逃走,不久便被追及杀死。康熙皇帝平定布尔尼之后,将拘押在盛京的阿布奈绞杀,察哈尔汗室所有男性成员都被处死。林丹汗的子孙,便在这场不成功的造反当中,被绝灭。

  由此可见,林丹汗与崇祯帝还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951/397043775224.html

更多阅读

亡国之君堪称道崇祯帝与林丹汗 明崇祯皇帝在哪里自缢

读史偶得——可叹中国历史上的一对“难兄难弟”17世纪中期,雄踞于东亚的两大帝国----明朝与北元,几乎同步走向衰落。并在相差9年的时间里,相继被后起之秀---“后金”(清朝)所灭。世代为敌且最终被第三者一举并吞,这样的先例在中国的历史

崇祯皇帝自缢处 崇祯皇帝上吊的树 崇祯帝自缢之处在哪

崇祯皇帝上吊的树位置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他在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已在一颗古槐树下上吊而亡。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的那棵树,也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物件,可以说其历史意义不同寻常。说起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树,

声明:《崇祯皇帝 林丹汗与崇祯帝:晚明历史的一对“难兄难弟”》为网友好命靠努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