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读书的小故事 孩子不爱读书?告诉他这3个故事就够了!

前言:我们知道读书对孩子的眼界和未来发展都是极有好处的,可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自己孩子就是不爱读书,只要一说要多读书孩子就很容易跟自己发生小摩擦。今天我给大家分享3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相信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很有教育意义。

故事一、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故事背景: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爱读书的小故事 孩子不爱读书?告诉他这3个故事就够了!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故事二、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故事背景: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

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故事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故事背景: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9351/29061535451.html

更多阅读

催人奋进的小故事 名人名言

催人奋进的小故事无意间,我看到了这些小故事,仔细品读之后,发现它们哲理性很强,对人的教育意义很大。如果家长看到,请一定讲给您的孩子听;如果老师看到,请一定传播给您的学生;如果是孩子看到,请一定好好领会!1、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

搜集的一些感恩的小故事 搜集有关风筝的小故事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一、孝敬父母的故事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

我和节约的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讲诉我家关于节俭的小故事,自从当上了爸爸,我感觉生活压力打了不小,生活开支陡增,压力也随之而来。但儿子的外婆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最值得赞叹的不是经济上的支柱。她将很多朋友送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给儿子穿,他说孩子长得快,没必要买那

四个感恩父母的小故事 感恩父母故事大全

四个感恩父母的小故事六元钱买来的爱公司规模扩大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想起来时,就打个电话,跟母亲说上几句话,大多数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甚至有时候,母亲话还没说完,他这边就因为处理手头上的事情,把电话掐断了。他不知道,电话那

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

声明:《不爱读书的小故事 孩子不爱读书?告诉他这3个故事就够了!》为网友天生帅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