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吴涛
首席记者李肖肖
前两天,河南商报宝姨的一篇《儿童医院日接诊已达7000人!这种病毒卷土重来!》刷爆朋友圈。
抬眼郑州上下,千里雾封,万里霾飘,孩子们深受其毒。
防治的方法,宝姨也说的不少了,今天,重点来说说“攘外必先安内”的事儿。
我们想要抵御雾霾,少生病,首要的便是让五脏六腑团结,脾胃功能正常,内部健康。
黄甡教授,郑州妈妈圈儿里的育儿“男神”,为了让孩子少生病,他坐诊多年总结出的经验,价值万金。
今天,宝姨请到他的得意徒弟之一,现从事小儿推拿的何松山老师一一讲解,免费送你,拿走,不谢!
(如果你家老人再追着赶着喂孩子,可以拿给他们看啦!)
一、没有内伤饮食,不得外感风寒
怎样才算是“内伤饮食”呢?
首先,咱们把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比喻成一支军队。
他们的职责就是打仗(消化食物),吸纳败者(营养)来强大充实自己。
作为司令官,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对手(各种食物)容易被打败(消化吸收),先把它们作为目标,打败(消化)它们,强大(吸收营养)自己,才能进一步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打败、消灭它们。
只有这样,从弱小对手(米面果蔬)开始,到强大对手(鱼虾肉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往复,方能成为常胜将军(健康少生病)。
反之,一开始就为自己挑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鱼虾肉蛋),没打败它们,反而被它们打败了(脾胃受伤)整支军队就会丧失部分战斗力(出现消化不良等),又或者是部分敌人假装投降(家长强喂进去的鱼虾肉蛋),它们会伺机叛乱(攻击脾胃)。
不管是出现哪种情况,我们刚才说到内外两部分是一个大整体。内部不安定(脾胃受损),敌人(外邪)就会趁虚而入,内外受敌,孩子们就生病了,一次两次,问题不会太大,但军队(脾胃功能)经常被打败(消化不良),孩子们就会长期处于生病状态。
我们打完仗,都讲究一个休养生息,而不是盲目的补充兵力(各种营养)。
只有养好了,整支军队(身体)就强壮了,抵抗力就上来了。
对于脾胃而言,米面(弱小)、果蔬(中等)、肉蛋(强大)等各种对手,要先挑容易打败的进行,一步一步的消灭、吸收,强壮自己。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兵强马壮。所以,孩子们饮食要以“米面果蔬为主,鱼虾肉蛋为辅”高蛋白高营养的东西要适当摄入,保证每日所需,孩子们抵抗力才会提高,才能抵御雾霾,才能健康少生病。
二、要想身体好,夜里不吃饱,不吃压床饭,不喝压床奶
白天,孩子跑一天,辛苦一天,正常饮食一天三顿饭,脾胃也辛苦一天,晚上该休息了,肠胃也需要休息。
很多家长说,孩子睡前一杯奶,有利于长个,有助于睡眠,其实是不对的。像机器一样,该冷却时不冷却,就容易出问题,容易毁了机器,功能也不如从前。
中国人学西方给孩子喝奶,学错了,人家都是早上喝,没人会晚上给孩子喝奶,建议把晚上喝的那次奶,放到早上,孩子更容易吸收。
不过,有的妈妈要说了,孩子不喝奶不睡觉,一直哭一直哭,那是因为孩子喝奶喝上瘾了,这个时候,尽量把奶冲的稀一些,尽量用水代替。
《黄帝内经》上说,胃不和,则寐不安。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晚上蹬被子,不停翻动,趴那睡,这都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孩子吃多了,胃是悬空的,跟大人吃饱是一样的,悬空时胃难受,趴那睡时,胃可以贴在肚皮上,舒服点。可是孩子是用肚子控制呼吸功能,他睡一会儿呼吸不畅,又会翻过来,胃又悬空难受,又翻过去,导致孩子不断翻动,像翻烧饼一样。
黄老师还有一句话说,吃饱睡,磨牙流口水。
这是大脑刺激,胃部东西没消化干净,就像牛反刍一样重新消化一遍,但人体的胃没这个功能。
晚上流口水厉害,基本上是胃酸混合物,这些东西腐蚀牙齿特别厉害,包括牙床,造成孩子牙齿龋齿高发。
所以说,很多家长说了,没给孩子吃太多甜食,为啥孩子牙齿老坏,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也许有的家长说了,别人家的孩子无论吃些什么都没问题,自己家孩子也可以吃,补一补没事儿。
这种想法是错了,不同的孩子体质不同,好比是不同车的车型,100万买的,跟50万买的车的性能差别很大,一人一个体质。
另外,有人说自家孩子瘦、小,就会给孩子吃很多高营养的东西。
但孩子吸收不了,一吃就生病。
孩子别补,孩子像新生的太阳,体质决定饮食习惯,别人家的孩子吃一个鸡腿可以很好消化,你家孩子可能就不行,所以,不要随便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三、小儿知饥不知饱
现在一家多一个孩子,特别是新生儿,家长最不愿意孩子哭。
孩子满月后,哭闹不超过十分钟都没事儿,这也是他表达情绪、消耗能量的一种方式。
不过,只要孩子一哭闹,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饿”,就会赶紧喂孩子,这是不对的。

孩子哭闹原因很多,可能是尿湿了,可能是想拉便便了,可能是不舒服,还可能是喊两声玩。
孩子哭闹要找原因,不能一哭闹就喂,大人会表达,孩子不会。
还有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吃啥吐啥?以为孩子怎么了。
这就得问问家长,是不是给孩子喂多了。
孩子的胃就像是给水杯倒水,八分满够了,胃是不断蠕动的,太满肯定会溢出来。
另外,孩子的胃,就像是打面机工作一样,奶粉,母乳,米面蔬菜进去了,需要吸收营养,打成面出来,一旦往打面机填的东西多了,机器就会被卡住,不能运转,只能从上面或下面掏出来。
孩子的肠胃不运转,会吐或者拉出来,这就是说,饮食伤胃则为呕吐,饮食伤脾则为泄泻。
大人们千万不要认为吃进去就是好的,只有把营养吸收了才能是自己的。
奈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家长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体质进行喂养,不能一味给孩子补。
就像是农村种地一样,每根麦苗都是不一样的,施肥也得定量而行,一味施肥,势必伤了它!
科学喂养要和经验喂养相结合,取可取之处,才能养出健康宝宝。
宝姨碎碎念
唉,宝宝生病,一家人操心,每天,黄甡教授都是“一号难求”。
黄甡教授与何松山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才在休息时间,为大家总结经验,给大家那么多中肯的建议。
或许有的宝妈要说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家孩子,哪舍得缺一口。
可是,咱们换个思路思考下,你给孩子吃进去的,无论是啥,他能消化了才是自己的。
不然,白搭!还容易伤脾胃!
想知道两位老师的坐诊时间和地点?
在“家有小宝”公众号里输入“坐诊时间”,即可获取。
统筹/李雅静 编辑/张曙辉 校对/刘学恩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