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xml:namespace prefix="O"?>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惨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 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 可知已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yóu)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 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惟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礼以节之,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之有一也。 《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 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则有 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 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情欲信,辞欲巧。
——《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