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关系 解读仁义礼智信




概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解读
仁义礼智信关系 解读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9751/903872961680.html

更多阅读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之16字释义 温良恭俭让出处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之16字释义有校友捐赠8尊景观石,列于石大青岛校区内街北侧。8尊景观石分别刻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各一,每字配释义。现陈列释义产生各版本。一、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汉文化研究所版,加拿大)仁:立身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出处

传统文化展现了人类正统文化的精髓,“精忠报国”和“花木兰”,展现了忠孝的内涵,而“创世”则展现了神佛下世,开创盛世天朝,表现了唐太宗仁者之君的形象。 传统文化建立了一整套合乎自然(敬天),顺乎人情(爱民),合乎客观规律的理论,其核心内涵是

“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释义 德智体美劳分别指什么

“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释义(学校将“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制成了大型对联,以便长期悬挂,要我解释文意,于是写下这篇短文。)“仁义礼智信”古称“五常”,是做人应该具备的五种品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三代古圣贤累积完成。孔子

校训“仁义礼智信”解读 校训解读

仁义礼智信尹洪颖对于校训的解读,我一直很慎重,每当看到“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大字,心不由得敬而仰之,因为我觉得自己总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相信不论是我还是这所有的孩子,只要能理解“仁义礼智信”的真正含义,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定会

声明:《仁义礼智信关系 解读仁义礼智信》为网友灬潇尐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