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大败秦军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项羽大败秦军

历史上所说的项羽大败秦军其实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这一战不仅了瓦解了秦军的主力,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转折点,而且也使得年轻的将领项羽脱颖而出,登上了历史舞台。

项羽大败秦军

这里说的项羽大败秦军,丝毫没有夸大其词。当时百姓苦于秦朝暴政,纷纷揭竿而起,然而在陈胜吴广先后牺牲后,一时群龙无主,虽然大家拥戴楚国国君的后代楚怀王作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但是其实徒有虚名,大家都是各自为政,而项羽作为后起之秀,原本也是默默无闻。但是机会只会青睐准备好的人,项羽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当时的主帅项梁被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不料被秦军主力包围,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只好向楚怀王求助,当时项羽因为没有什么功绩,仅仅作为副将随行,但是主将宋义懦弱无能,惧怕秦军的强大军力,不敢应战。项羽作为副将心急如焚,于是当机立断,痛斥宋义,自己带领部下主动渡江,与秦军作战,并且初战告捷。

此时,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命令手下军队全部听从项羽指挥,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相遇,他为了激励将士,表达必胜的决心,毅然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将秦军层层包围,而将士们在这样的绝境下也是一鼓作气,以一敌十,竟然将秦军主力一举消灭。从此项羽大败秦军,成为秦末起义军的领袖,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大败秦军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项羽以一敌百

尽管项羽在历史上被归于悲情英雄的行列里,自古成王败寇,按说项羽作为失败者可能很快就被历史所遗忘,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项羽却是个例外,尽管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但是他的名声却好像比胜利者刘邦还大,这种反常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传说中项羽有以一敌百的本事,而且还传说的非常离奇。

项羽画像

一般形容人非常厉害,常常会说以一敌十,但是项羽却是以一敌百,那真是非常神奇了。相传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本身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习武,力大无比,武功盖世。据说项羽从小不爱读书,只爱舞枪弄棒,到处惹是生非,还在曾经在一次围观秦始皇的出行仪仗队的时候,惊人脱口而出,他可以取代秦始皇,意思是秦始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这样大逆不道的言语让他的叔叔项梁非常惊恐,因为这在当时是要灭九族的大罪,项梁性格谨慎小心,生怕项羽的胆大妄为给他们家族带来灾难,但是项羽满不在乎。他手上有一件重达舅舅八十一斤的霸王枪,锋利无比,只要枪落之处,必定身死,大家都不敢靠近。据说项羽就是靠着这件武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胆寒。

看来项羽以一敌百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项羽之所以被人们怀念,在于他是有真本事的,他是秦末众多起义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位,如果没有项羽,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项羽的悲剧性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项羽身上最是恰当不过,因为历史上项羽一向是以悲情英雄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这取决于项羽的悲剧性格。

悲情英雄项羽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一——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项羽自幼出身在一个武将世家,力大无比,周边无人可及,于是项羽便洋洋得意起来,他的叔叔项燕劝他多读书,他却说要学什么万人敌的学问,结果自然是不学无术。项羽相比于刘邦来说,出身自然高贵的多,但是最后却沦为武夫,实在令人可惜。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二——独断专行,不善纳谏。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一战成名,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西楚霸王。但是这位天下霸主的周围却没有几个像样的谋士,只有一个亚父范增,即便如此项羽也不过是表面上尊重范增,实际上嫌他谨慎过度,胸无大略,但这恰恰说的是项羽自己。在著名的鸿门宴中,范增几次对项羽使眼色要杀掉刘邦这个最大的敌人,但是项羽都无视,气的范增大骂项羽。在平时的作战中,项羽往往独断专横,从来不开军事会议,往往只按他个人的意志办事,连将士们的忠言也听不进去。

项羽的悲剧性格之三——重视面子,缺乏远见。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原因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也太在乎面子了,其实那时候,项羽的威望还在,如果渡江再重新召集部队,东山再起,未必不能成功,但是项羽却目光狭隘,最终成为悲剧英雄。

易中天评项羽

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著名学者易中天可谓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情有独钟,虽然项羽是刘邦的手下败将,自刎乌江而死,但是易中天评项羽认为,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易中天还认为项羽是真英雄,而刘邦不过是运气好的地痞无赖而已。

项羽

易中天这样认为还是更多从个人主观想法出发,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来书写的,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同,自然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不同。而从易中天评项羽中来看,明显是偏向项羽贬低刘邦的,虽然项羽明明是自刎乌江,而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

易中天评项羽更多的表达了他的阶级偏见,他认为项羽出身名门,家风深厚,而且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又有很多人拥戴,比如很快就招募了三千江东子弟,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大败秦军主力,成为推翻秦末暴政的中坚人物,当然是响当当的大英雄。而反观刘邦,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如果没有张良、萧何、樊哙等一帮人的辅佐,刘邦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易中天认为刘邦不过是一个乡间亭长的儿子,没有文化,没有背景,说白了就是乡间无赖,但是却善于笼络人心,做表面工作,这是易中天所不齿的。而项羽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表里如一,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易中天一直是推崇项羽,贬低刘邦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9851/195962250721.html

更多阅读

易中天的《费城风云》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易中天无人不知,他的品三国更是妇孺皆晓。除了品三国外,他的品人、品城等书,据说销量也被带动。不过,相比之下,他的这本书,知道的人就少了。那就是:《费城风云——美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彼,印数是3万册。

易中天《中华文明史》的五大短板 中华文明史 易中天

我喜欢易中天的书,能买来的都买了,而且全部都读了,他的才气、文笔罕有其比。最近他的《中华文明史》陆续出版,不仅调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还到很多大学巡讲。前两天到他的老本营武汉大学演讲,有上万人参加。我乐见易中天这样有影响的人来宣

“韩三篇”的《要自由》出自易中天之手 自由出自

我最近经过多方面的分析取证而得出结论:“韩三篇”中的《要自由》应该是出自易中天之手。具体过程可能是,初稿为韩氏其中一人起草,经过易中天的“深加工”而发布出来,其中补进不少易中天自己的思想主张。下面是我结论的主要证据。第一

北京人vs上海人:易中天的分析

我在北京出生,在上海长大,后又在北京上大学,一生和北京人、上海人打交道不计其数,所以我自认为对于北京人或上海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关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对比文章读得多了,不是北京人损上海人,就是上海人损北京人,以下转载的易中天(上图

转载 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二)项羽的毛病 易中天评价项羽

原文地址: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二)项羽的毛病作者: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二)项羽的毛病其实,项羽的毛病还远不止于此。  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后,曾与刘邦有一次长谈,谈话的内容主要是谈项羽。刘邦问韩信,萧丞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寡人推荐

声明:《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大败秦军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为网友某汏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