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当面斥责曹操为国贼的大概要数太医吉平了。小说中是这样介绍吉平的:“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在为董承医病时,吉平了解到董承与自己一样痛恨国贼曹操,主动加入到董承的反曹集团,并想出了用毒药暗杀曹操的计划。不料被董承的家奴秦庆童泄露,吉平因此被捕并遭到严刑拷打。面对曹操的淫威,吉平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不过,故事虽然感人,但真实性到底如何?这是读者心中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发生在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衣带诏”事件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这在陈寿的《三国志》、袁宏的《后汉纪》及范晔的《后汉书》之中都能找到记载。
不过,在以上的三种历史记载中,我们是看不到吉平这个名字的。这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这个吉平并没有参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行动。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一位太医参与了反抗曹操专政的行动呢?这个还真有,不过这位太医的名字不叫吉平,而是叫做吉本。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并进攻许昌,烧毁了曹操心腹、长史王必的军营。王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一起出兵镇压,并最终将其斩杀。
《后汉书·耿秉传》中说:耿纪早年深受曹操的器重,也因此被曹操拜为少府。但耿纪认为曹操怀有篡汉之心,于是在献帝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㔻、司直韦晃等人起兵造反,最终失败,夷三族。很多与耿纪关系密切的士族都受到了耿纪事件的牵连而遭到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