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305 期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8.2岁,其中39~49岁3例,49~59岁28例,59~69岁6例,69~79岁3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3年6个月。其中住院28例,门诊12例。
1.2 诊断标准
4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全部经我院内科确诊,均有心电图诊断。

1.3 治疗方法
以补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自拟气血通络汤,由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生脉饮加减而成。
黄芪60g,瓜蒌30g,当归15g,川芎15g,太子参30g,薤白15g,泽兰15g,柴胡12g,三七粉3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5g,五味子10g,麦冬15g,郁金15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服。
加 减:
湿热重、早搏多加苦参30g,苍术20g;
失眠者加炒枣仁30g,夜交藤30g;
心悸者加生龙牡各30g;
心率慢加附子10g,桂枝15g;
血压高者加钩藤30g,寄生40g,苦丁茶10g。
本组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均未服用西药或中成药,最少服用36剂,最多服用100剂。
2.1 疗效标准
治愈:无自觉症状,心电图恢复正常。
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心电图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稍有减轻,心电图无改善。
2.2 疗效统计
4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退休教师。就诊于1999年3月24日。患者近1年来劳累后即感胸闷、憋气、心悸,休息后则症状缓解,曾在我院内科门诊诊治,做心电图示:V 4 ~V 6 导联T波低平,ST略下移,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常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病情时好时坏。本次发病于3天前,患者曾与他人生气后,自觉胸闷、憋气、心悸明显加重,急做心电图示:V 4 ~V 6 导联T波倒置,ST略下移。与前次心电图比较,V 4 ~ V 6 T波倒置明显加重。患者因平素有慢性胃炎病史,遂要 求入中医科治疗。入院时症见:胸闷、憋气、心悸,活动后加重,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边有瘀斑,脉弦细。查体:BP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80次/min,律齐,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诊断:中医:胸痹。证属:气虚血瘀、经络不通。西医:冠心病。给予中药治疗。
处方:黄芪60g,瓜蒌30g,当归15g,川芎15g,太子参30g,薤白15g,泽兰15g,柴胡12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5g,五味子10g,麦冬15g,甘草6g,三七粉3g。
服药6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继服中药治疗,黄芪用量改为75g,红花12g。服药1个月余后复查心电图示:V 4 ~V 6 导联T波低平,ST段恢复正常。继前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余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巩固疗效1个月后患者出院。随访患者2年余,病情一直未复发,多次做心电图均正常,且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4 、讨论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辨证施治、专方专药和精心护理三者尤为重要,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且病情危重,祖国医学文献中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本病证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主要病理机制为“痛则不通”。
因此,气虚血瘀,阻滞经络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文中黄芪、太子参补心气,气行则血行;三七活血化瘀止痛;薤白宣痹通阳化湿浊,散瘀结;川芎、丹参、泽兰活血散结,通利血脉止痛;红花为通窍活血之要药,又具辛散温通之功,文中用量略大,以助川芎活血化瘀,并有改善红细胞聚集性、血沉和血栓参数的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三七对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心肌代谢及改善心功能有益,薤白有钙通道阻滞作用,丹参、泽兰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