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父母无尽的牵挂。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宝贝健康成长,但很多时候天不遂人愿。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脏腑娇弱,身体稚嫩,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很多病变都可能会纠缠小孩,比如水痘、湿疹、风疹等,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怎样让这些绊脚石乖乖让路?名老中医妙方解忧!
一、风疹---出风疹的小儿,大多精神差,在疹子出来的前一两天发热(也有不发热的),怕冷,流鼻涕,不愿吃东西,咳嗽,有的咳嗽时呕吐,有的咳嗽时腹痛。患儿的咽喉红肿疼痛,两眼发热但不红肿,眼睑内和鼻孔里稍微有些发红,继而脸上出现淡粉红色小疹子,大小不同,有的像针头大,也有豌豆大的,分布均匀,有的散在,也有的融合成片。风疹开始由面部而起,大多数在1天内蔓延到全身,2~4天内疹子消失,热退,没有落屑现象,一切恢复正常。这些患儿的耳区、枕部或全身的淋巴结肿大,按压疼痛,但不化脓。
1最好把患病小儿与正常小儿隔离。
2与患儿接触的小儿,可用苦楝根皮煎水洗浴1次。
【治法】1出风疹的小儿,可服豆蒡蝉桔汤。
豆蒡蝉桔汤
黄豆卷12克,牛蒡子10克,蝉蜕6克,桔梗10克,前胡6克,薄荷1.5克,浙贝母10克,生甘草1.5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1岁以内的小儿,分6次服;1~3岁的小儿,分5次服;3~6岁的小儿,分4次服;6~9岁的小儿,分3次服;9~12岁的小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2患儿咳嗽,可服参桑麝贝散。
参桑麝贝散
丽参15克,天花粉30克,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川贝母30克,全蝎7.5克,麝香0.3克,生甘草7.5克。
制服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细粉。6个月以内的小儿,每次服0.1~0.3克;6个月至1岁的小儿,每次服0.3~0.6克;3~6岁的小儿,每次服0.6~1.2克;6~9岁的小儿,每次服1.2~1.5克;9~12岁的小儿,每次服1.5~3克。1日服3次,温开水或白糖水送下。
3患儿发呕,不想吃东西,轻微咳嗽,可用橘半散。
橘半散
橘皮30克,清半夏30克,款冬花15克。
制服法:与参桑麝贝散相同。
4患儿咳嗽,头痛,精神疲倦,尿少,尿黄,可用桂枝车前汤。
桂枝车前汤
嫩桂枝3克,香豆豉6克,生白芍6克,车前子10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加白糖。1岁以内的小儿,分4次服;1~3岁的小儿,分3次服;3~6岁的小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5患儿咽喉红肿疼痛,用加减珠黄散,或用硼矾散。
硼矾散
硼砂12克,明白矾6克。
制用法:将这两样药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吹到患儿的咽喉部位。1日用药3次。
6患儿的皮肤上可撒些六一散。配药时可以多配一些,以便连续撒扑。
二、湿疹---小儿湿疹也叫奶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顽固的小儿皮肤病。一般从婴儿出生后一两个月内发生疹子,至两三年以后才能好。
患湿疹的小儿,可发热,可不发热,厌食,精神差,烦躁不安。疹子的发生,先自头皮开始,逐渐扩展到面部、额部、耳朵前后等处,有时在胸腹和四肢也有,眼睛、鼻子和嘴周疹子很少。刚发病皮肤发红、肿胀,以后变成小水疱,瘙痒,小儿常把头在衣服上乱擦,水疱被擦破以后流出淡黄色水,擦破的地方慢慢糜烂成疮,疮干后结成黄色或浅灰色痂皮,剥去痂皮又可流水。这样不断地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如果护理不当,水疱变成脓疱,结成黄绿色厚痂皮,同时颈项和头后肿胀。
【预防】1不要让小儿与患儿接近。
2不要给患儿洗脸,防止湿疹扩展。
3与患儿接触过的小儿,可将银翘青叶汤当茶饮。
【治法】1湿疹初起,皮肤发红、肿胀,瘙痒,可搽硫椒膏。
硫椒膏
硫黄30克,花椒10克,亚铅华6克。
制用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很细的粉末,用凡士林180克、香油(或豆油)30克调和成膏,轻轻地搽敷患处(湿疹已经破烂,或红肿严重者,不可搽硫椒膏,以免刺激小儿皮肤)。每日搽药1次,或隔日搽1次。
2湿疹变成水疱,宜内服连栀二苓汤。
连栀二苓汤
黄连1.5克,山栀1.5克,猪苓3克,茯苓6克,条黄芩3克,黄柏2克,泽泻5克,白术3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半茶杯。6个月以内的小儿,分5次服;6个月~1岁的小儿,分4次服;1~2岁的小儿,分3次服;2~3岁的小儿,分2次服。每日服2次。
3患儿服连栀二苓汤时,还可搽连柏氧锌膏。
连柏氧锌膏
川黄连15克,亚铅华(氧化锌)30克,川黄柏30克,枯矾7.5克。
制用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细粉,用凡士林加豆油或香油适量,调成软膏,搽敷患处。
4一般湿疹,都可用苍柏白芷散,或用石膏青柏散。
苍柏白芷散
茅苍术、川黄柏、白芷各20克。
制用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很细的粉末,用豆油或香油调和敷患处。
石膏青柏散
石膏45克,青黛5克,黄柏5克,山栀1.5克。
制用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很细的粉末,用凡士林或清油调和敷患处。
5湿疹瘙痒严重,可用蝎矾散。
蝎矾散
全蝎15克,白矾90克,黄柏12克,冰片3克。
制用法:先将白矾放锅内熔化后,入全蝎煅干枯待冷,加黄柏研细粉,再入冰片研匀。每次少许撒患处,或用凡士林油调成软膏搽患处。每日用1~2次。
三、水痘---水痘,有称水疮和肤疹的,也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10岁以下的小儿患水痘的比较多。多发生在冬、春两季。患水痘的小儿,开始一两天有轻微的发热,皮肤上出现像猩红热似的红疹子。先在头皮和脸上散在出现,逐渐发展到全身和口里。患儿身痒,皮疹隆起,变成透明的水疱,以后水疱混浊,化脓成暗褐色。脓疱溃破后,痂皮在几天内脱落,多数没有疤痕。患儿因为发热,不愿意吃东西,乏力。但是也有一部分患儿不发热。

【预防】
患儿须待痘痂脱尽,或到发病的10天以后,才能与别的小儿接近。
1患水痘的小儿,可服加味荆葛蝉麦汤。
加味荆葛蝉麦汤
荆芥6克,葛根6克,蝉蜕3克,麦芽10克,东山楂3克,生枳壳3克,连翘10克,前胡5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加白糖。1岁以内的小儿,分4次服;1~3岁的小儿,分3次服;3~6岁的小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2水痘已经化脓,可用麻翘石膏汤,或用小儿抗生素。
四、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屎、风疹块、风疙瘩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是皮肤上突然出现一片一片或一块一块的疙瘩,有的好像云朵一样,有的好像蚊子咬了一样,界限清楚,稍高于皮面。患荨麻疹的小儿,因为瘙痒,烦躁不安,常常用手搔抓皮肤,搔抓后变成了烂疮。有的患儿眼睑、口唇肿胀,有的患儿双手或眼睑肿胀。一般的皮肤疙瘩有白色和粉红色两种。白色的遇见天阴下雨或冷风就发作,在天晴暖和时就减轻。粉红色的遇见热气就发作,遇到冷气反而减轻。患儿常有轻微的怕冷,或稍发热,有的是既畏寒又发热。有些患儿烦躁不安、腹痛、腹泻,有些患儿咳嗽、气喘。一般荨麻疹出现后,20~30分钟或几小时能自行消失,不留疤痕,也有的时发时好,一天发生几次,甚至几个月或几年治疗不愈。
1不要给小儿吃腐败的食物及肉类、鱼虾等。
2避免小儿皮肤遭受冷热刺激。
3使小儿的生活有规律,不乱给小儿服药。
【治法】1荨麻疹的小儿,可服蝉萍散。
蝉萍散
蝉蜕15克,浮萍草15克,牛蒡子15克,麻黄15克,苍术15克,生甘草7克。
制服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细粉。1~3岁的小儿,每次服0.3~0.6克;3~6岁的小儿,每次服0.6~0.9克;6~9岁的小儿,每次服0.9~1.5克;9~12岁的小儿,每次服1.5~3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
2荨麻疹发生次数多,日久不愈,可服蝉萍汤。
蝉萍汤
蝉蜕6克,浮萍草20克,牛蒡子10克,麻黄3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生甘草3克。
煎服法:一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1~3岁的小儿,分5次服;3~6岁的小儿,分4次服;6~9岁的小儿,分3次服;9~12岁的小儿,分2次服。每6小时服1次。
3患儿发热,可在蝉萍汤内加忍冬叶30克,连翘30克。煎服法与蝉萍汤同。
4患儿觉胃中嘈杂,可在蝉萍汤内加橘皮10克,姜厚朴10克。煎服法与蝉萍汤同。
5患儿腹痛或腹泻,可在蝉萍汤内加扁豆10克,云茯苓20克,干姜3克。煎服法与蝉萍汤相同。
6患儿咳嗽、气喘,可在蝉萍汤内加大贝母10克,清半夏10克。煎服法与蝉萍汤相同。
7皮疹溃烂流水,灼热,瘙痒,疼痛,除服上药以外,还宜外用石柏散。
石柏散
煅滑石60克,煅赤石脂60克,煅石膏60克,煅炉甘石30克,生黄柏15克。
制用法:将这几样药合在一起,研成很细的粉末,用清油调成稀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换药时不要用水洗溃烂处。
8荨麻疹的患儿,一般都可外用白鸡冠花煎水洗。
新媒体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