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 重臣曾国藩致命的性格弱点:爱生闷气源自其母亲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

  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大喝一声,不是用来吓鬼的,而是用来给自己壮胆的。

  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吞。”受了挫折和委屈,忍一口气,以后争一口气。这是从正面解读,然而,凡事看两面,在忍气发奋的同时,却也是在积累情绪垃圾,埋头生闷气。隐忍而争气的人,往往是喜欢生闷气的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 重臣曾国藩致命的性格弱点:爱生闷气源自其母亲

  老曾的秉性,先从曾妈妈这一代人分析开来。老曾的母亲姓江,在娘家过得衣食无虞,嫁到曾家,在经济上却很不如意。这江太性格好强,因此喜欢自己给自己壮胆,“好为自强之语”。嘴硬的同时,生过不少闷气。

  而曾爸爸是个性格懦弱的人,经常被曾爷爷训斥,估计也生了不少闷气。

  曾爸爸和曾妈妈性格方面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曾大哥还是有消极影响的,曾国藩在185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家书中也有交代:“吾自服官及近年办理军务,中心常多郁屈不平之端,每效母亲大人指腹示儿女曰:‘此中蓄积多少闲气,无处发泄’。”可见老曾受父母影响,是个爱生闷气的人。

  老曾这人本性是争强好胜的,但他喜欢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姿态。大家都不傻,你喜欢装,总有人戳破你。例如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湘军攻克武汉,这是天大的喜事,老曾也掌握实权了,掌管湖北一方——署理湖北巡抚,有了一方的财权和人事权,手里还有兵,应该得瑟了吧?

  然而,老曾想得挺远,一则觉得正在戴孝,二则觉得要显摆谦逊的美德,于是上书向朝廷辞官。本以为咸丰皇帝会表扬一番,没想到咸丰是个聪明人,一道谕旨戳破老曾的假谦虚:“朕料汝必辞。”你肚子那点小九九我知道,辞官是意料中的事。

  “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着严行申饬”,直接骂曾国藩好名,而且事情性质很严重——抗旨不遵。结果既要免官,同时还要严肃批评。这是咸丰给他的一棒,皇上的批评你还能回嘴吗?闷气是生定了。

  曾国藩对自己平生受的闷气有一个总结,我们看日记:“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遭遇的都是唾骂,在京城被权贵骂,不能还嘴;在长沙被绿营兵骂,还是不能还嘴,还嘴就必死无疑;在江西筹集粮草,像叫花子一样被人骂,又是不能还嘴。

  老曾都忍了,祸是没惹了,但气却上来了,一层层堆积在心里,这不是揣度,而是有曾国藩自个的心声为证:“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怄气了,不说,只管忍,这明摆是在生闷气,多压抑,多难受啊。爱生闷气的他,该怎么排遣?如何将其转化为正能量?

  受了气,说不得,只能“徐自图强”,图强是长远的事,但眼前的情绪总得有个疏通的管道,老曾在这个时候就得依靠文字了。

  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曾国藩被咸丰痛斥“好名”,老曾的情绪就在当年九月写给四个弟弟的家书中宣泄了出来,他是这样写的:“人之好名,谁不如我?”大家都好名,谁都跟我一样,明明就是针对咸丰的批评而写的,倾诉心中委屈。但总不能在家书中抱怨万岁爷吧?

  于是自我解释宽慰一番:“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皇上骂老曾“好名”,老曾心里难堪,但从辩证的角度一想,老曾我有了美名,必定有人因此承受骂名,原因很简单,你的能耐显示了别人的无能,相比之下,人家比我老曾更难为情。老曾在家书里,这么一比较,心里也就释然了。接着,老曾上升到人格修养的程度:“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

  以后一定谨慎谦虚,把尾巴藏得更深。紧跟着又化为对以后工作的憧憬:“能速将江面肃清,荡平此贼。”能将长江水面的太平军肃清,平定这场兵乱。心中的不确定感消除了,也就是不怕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0751/275824162246.html

更多阅读

晚清重臣曾国藩书法赏析 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曾国藩不仅是中国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开创的“湘乡派”散文,既讲求文采,又注重实用,被梁启超誉为“桐城派之大成”。他的书法圆润秀劲,自成一家。清符铸曰:“曾文正公平生用力至深,唐宋各家皆有尝习

晚清名臣曾国藩纪录片 试比曾国藩与艾柯卡的“为臣之道”

〖曾国藩自解湘军〗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值此欢庆时刻

晚清重臣曾国藩 [图文]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官原则

凡做大事者,易于善始,难于善终。曾师、鸿章位高权重,而终能平安降落,“锐”为根本,“藏”为手段。而“厚藏匿锐”之关键在于“替手”。“替手”实在就是最锐之“锐”,无论藏匿与否,有此“锐”护驾,何患鼠辈?此可谓荣辱与共、互为犄角。雪

声明:《晚清重臣曾国藩 重臣曾国藩致命的性格弱点:爱生闷气源自其母亲》为网友半熟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