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迁后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人为六个姓氏, 即达本(吴)、额齐格(常)、嘎博韩(韩)、赛音德尔(蔡)、博勒特尔(郎)、格尔格司(司)、约在清末又从蔡姓中分离出来了刘姓。建国后,婚姻自由,并在政策上允许男女双方孩子随父姓或母姓可以自愿报姓氏,据2001年5月的调查,仅五家子民族村柯尔克孜族姓氏以达24个,其中除了原采7姓氏外、又增加了王、梁、何、范、宋、李、多、孙、秦、房、崔、,乔、钱安、郭、张、冷17个姓氏。
东迁后的柯尔克孜族,起初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开始以姓氏为群体定居生活,逐步形成了三家子、班岱、三间房、查哈菜、雅州、五家子等村屯。
据《黑龙江舆图总册》记载,清朝“同治”三年(1864)在三家子屯有居民八户,这八户人家全部是嘎博韩姓氏(韩)柯尔克孜人,后来因马匹问题与附近的登克村达斡尔人发生矛盾,全部南迁15华里的五家子屯 三家了屯从此消失了。
在清朝光绪年间,随着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开始大片荒地招民垦种, 南力一批汉族人涌入乌裕尔河南岸开荒种地,座落在乌裕尔河南岸交通要道的的班岱屯,[赛音德尔(蔡)姓氏],柯尔克孜族人全部北移到五家子屯和七家子屯,继续以牧业维持生计,而班岱屯现在发展为近上千人口的龙安桥镇所在地。
1928年前后,修筑齐黑(齐齐哈尔一黑河)公路和齐北.(齐齐哈尔一北安)铁路,人员流动量大,社会秩序混乱,土匪横行。三间房屯[额齐格(常)姓氏]柯尔克孜人无法生存,在这样背景下全屯举家搬迁,分别迁入五家子屯、七家子屯和依克明安旗的大泉子屯和小泉子屯。从此三间房屯就不存在了,但仍有遗址痕迹。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进行空军投弹演习,选定查哈莱屯(达本姓氏)为中心的投弹场;1952年政府决定查哈莱全屯动迁,这时查哈莱已有30余户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住户,他们分别迁入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塔哈乡,吉斯堡小西屯、杜尔门泌屯、十五里岗子屯,友谊争的五家子屯,富海乡的七家子屯,查哈莱从此作为空军训练基地。现在仍有遗址。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