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海 物道|他在依山傍海处建了一栋宅院,只给喜欢的人住



喜舍
文 | 物道


佛家云:“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予他人,是名大舍。“其大意为让每个人内心快乐,是大的快乐,舍去自己的快乐给予他人,则是大舍。佛祖以一颗慈悲的心看待这个世界,是自我的一种修行。而在云南大理,有这样一个地方,其名喜舍,它以自身为法场,一世修行,只为让世人快乐。


这里远山有雾,近景有海。穿过大理古城的石板路,烟青色的古建筑四处而居,闲庭信步,一路上有弹吉他的浪子,有乐得其所的旅人,有笑脸盈盈的当地民,这片欢喜之地无一不在提醒着人们,来过怎么舍得走?


喜舍,是坐落在大理古城里的一栋宅院。它是张先生十年前的一个夙愿,于苍山下,在洱海边,能有一个相聚的会场,其来来往往者皆是志趣相投的人。用张先生自己的话说:“喜舍,欢喜自在地,留给喜欢的人”。


舍喜舍悲之地


喜舍的“舍”,共有两种寓意。其一“舍”是四声,意为喜欢住的地方。其二“舍”是三声,意为喜有所舍,张先生说:“希望来到这的人,可以舍去心中冗杂的念想,而得欢喜”。


依山傍海 物道|他在依山傍海处建了一栋宅院,只给喜欢的人住

喜舍的构建也是一种“舍”,为了尊重大理古城周边的环境,一切都是依照当地风格而来,不曾敢破坏了大理的淡雅祥和之气。客至喜舍前,需要走一段三米长的狭长小道,婉约或许是喜舍的一个开始,舍去街边的热闹门市,且得一份安宁自在。


叩门而入,最先看见的是一幅数十平米的壁画,上面画有光怪陆离的人物,细腻的线条间勾绘着各异神情,有四处张望者,有闭目养神者,也有吞云吐雾者,仿佛正在举办一场神秘的仪式,似喜似悲,让人心生好奇。张先生说:“那是一幅《舍喜舍悲图》,是文那所画,意为人生一世,一生一身,宜戎需舍,方得自在。”


顺着壁画相对的一面望去,是喜舍三层空间的布局,可不论何种角度,只要推开窗,就能看见这幅壁画。张先生说:“壁画里的人物是喜神,我希望每一个来此入住的人都可以得到喜神的庇护。”或许只有亲眼所见,才可以感知会场的存在,心中才会能明悟那壁画中片刻的安稳。


想要走上喜舍的二楼,得路经一小片荷塘,意为些许曲折间便可舍去片刻的烦忧。在二楼,是一个小型画展现场,一架闲书,几面展墙,一切舍繁取简。而对于入住喜舍的人来说,简洁是为了忘却世间营营,喜得清闲。


在喜舍的屋顶还有一个阁楼,其外延是一片大露台,站在上方可低头俯瞰完整的壁画,而与壁画相互映照的是灰色瓦房屋顶,层层相叠之间,使得这一整幅《舍喜舍悲图》正在被整个大理勾勒着。若你愿舍得眼前美景,顺着更远的地方抬头远眺,便可喜得一片波光粼粼的洱海,徐徐微风迎面,背后就是静默的苍山。


喜舍就是这样,肆意生长,刻意营造。只有喜于舍,才能得到喜舍。


七分任性,三分淡然


喜舍里曾记载着这么一句话:“七分任性,三分淡然”。于喜舍来说,人来此处,可高歌,可静思,可放纵,可深沉,七分任性让时光无故的流散,三分淡然面对人生也就无所畏惧。


活在当下,梦,是人心中所想,是每一个人在白天无法获得完善时,夜里的一种补偿。许是在世俗的道路上走得太久,顶着建功立业的我们就连喘息的机会也不曾有过。不禁反问,若总舍不得,又有何喜而来?


喜舍的张先生曾允诺:“放弃了本来就得不到的,争取得到应该得到的,喜舍一生,只给喜欢的人住。”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大理喜舍」授权提供





相关文章

这里治愈了全世界失眠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1051/982705431417.html

更多阅读

80后代表人物 物道丨一个80后,和他惊人的木头王国

“木头人”海弟文 | 物道海弟, 是一个被人称作“木头人”的男人。不仅是因为他喜欢拿放大镜研究各种木头,更因为他是一个做事非常“慢”的人。慢到打磨自己的技艺十年,才开始做自己的木器。我想,只有这样一个和树木一样缓慢生长的人

看海听风 他在洱海边,建了一个看海听风的地方

無舍,有舍文 | 物道在大理旅行,每个人的收获或许不尽相同,但那种安静与高远,壮丽与祥和,甚至接近身体修行的经历都会在人心底留下烙印。可对于去过大理無舍的人,更多的收获是明白有舍才有得。听無舍的主人说,看海,是为了舍去昨日的烦

衡山路 物道|在老洋楼里谈人生,去衡山路上看世界

大隐于市的衡山和集文 | 物道衡山路,是一条很“张爱玲”的马路,洋房、梧桐无不流露着旧上海的风情。以前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怀旧。然而在一家叫“衡山和集”的店开业后,不同职业、不同年纪的人都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里。而他们唯一

声明:《依山傍海 物道|他在依山傍海处建了一栋宅院,只给喜欢的人住》为网友喜性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