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破解十大睡眠迷思<?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每天要睡足8个钟头?
《失眠可以自疗》的作者杨建铭是台湾唯一拥有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行为睡眠医学」认证的专家,他指出人确实需要固定的睡眠时数,不过,那就和食量一样因人而异。反倒有些失眠的病人因为坚信 8 个钟头的说法,还会因此产生焦虑而更难入睡。
至于该睡多久呢?新光医院睡眠中心的临床心理师林晏瑄表示:「睡得够不够,白天精神好不好是很重要的指标」
在白天嗜睡,就代表夜间睡眠不够?
不过,精神不好也有可能是嗜睡症的缘故。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如果白天在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的情况下会有入睡冲动,就应该与医师讨论如何治疗,而嗜睡症在足够的夜间睡眠之后也有可能发生。
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更少?
长庚睡眠中心主任陈泞宏医师指出,事实上老年人需要的睡眠与成年人相同,只是他们比较浅眠,所以相对在白天也经常需要补眠。
运动能够帮助睡眠?
美国睡眠医学会提醒,在入睡前的 1 到 2 个钟头要避免有氧运动,以免核心体温升高会更难入睡。
酒精对失眠很有效?
新光医院精神科主任王恩南解释,虽然酒精能够让人很快就有睡意,但在半夜代谢完后却会使人异常清醒,并且因为头痛和恶心而再度失眠。
「大家多半会认为酒精能助眠,没错,它是会让你很快入睡,但是却让睡眠状况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容易清醒),很难进入深睡期,所以即使睡眠时间不短,隔天早上起来仍然可能很累、一副没睡饱的样子,」林口长庚纪念医院睡眠医学专科医师黄玉书说到。
安眠药会让人上瘾?
杨建铭医师还指出,虽然身体在习惯夜晚有外来化学物质以达到平衡后,一旦停止服用就会产生「反弹性失眠」的现象,但这并不是长期的现象。
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着?
杨建铭医师提到,根据现代睡眠医学的研究发现,虽然人体脏器的确有个别的生理时钟,并且统一由大脑的生理时钟来指挥,然而,那并不是由环境中的时间来决定。换句话说,「 11 点」对于肝脏的生理时钟而言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规律的作息来稳定生理时钟。
临床心理师林晏瑄也表示,这个迷思会让许多失眠的人更加焦虑:「睡眠医学强调每天规律作息,而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
在半夜醒来意味不好的睡眠质量?
《为成功而睡 Sleep for Success!》的作者 James B. Maas 博士强调,能够一觉睡到天亮反而是不太正常的,只要能够在 10 分钟内重新入睡,不管起床喝水或上厕所都不会影响睡眠质量。

甚至于,美国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大学的历史学家 Roger Ekirch 在分析了 16 年来的睡眠资料后,还发现有超过 500 个分段睡眠的例子,当中还有些人可以清醒地拜访邻居。
如果你醒来太久,最好就继续躺在床上?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如果你没办法在 20 分钟内重新入睡,就应该下床到另一个房间,听点音乐或者看书,直到感到疲倦再回到床上,同时还要避免去看时钟。
周末睡得更久来补眠?
杨建铭医师指出,如果每隔几天就晚睡晚起,那么生理时钟将会往后推延,进而影响到周间的睡眠与白天功能,而这也是大家都有过的经验:在周一起床很痛苦。不过,生理时钟的弹性还是允许人在周末多睡 1 个钟头,不足的再用午睡半小时来弥补。而万芳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中医师黄中瑀也提到,午睡才是补眠的正确方式。
另外,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美国 Pennsylvania 大学附设医院的研究人员曾经找来 30 位志愿者进行 1 星期的测试,结果发现,短短的一个周末补眠虽然能够减少一点疲倦,但是也无法弥补在周间熬夜与晚睡所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