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有必要谈谈习惯。久为流传的关于21天习惯法,是由Maxwell Maltz在所谓的“自救书”中提出的。但近几年已经早被伦敦某x大学研究试验结果推翻,试验结果表明,养成一个习惯大概需要65-70天的时间(并且在这期间如果漏过一天两天,基本是不会影响结果的)。之所以有必要说这点,是希望想要养成任何良好习惯的小伙伴们耐心,再耐心地熬一熬,21天远远不够:)
从小因为父母的关系,一直有非常大强度的阅读量和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兼并着幼年就被要求有记日记,所以个人认为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感掌握的还不错。那么,怎样的读书习惯是良好的?
这里先要说说阅读工具,纸质or电子:
出国前无比迷恋纸质书,因为喜欢印刷的油墨味道并且触摸纸张时候的摩娑感,相信很多人有同感。但日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因为书籍篇幅问题很多时候携带大部头的书籍成了难题,这就让当时极其排斥电子书的我开始了无奈的尝试。
*为什么排斥电子书,因为我是个十分贪恋做读书笔记的人,并不是大篇幅的文字性笔记,而是圈圈画画、做做标记。而计算机式的输入让我心生厌恶,(这也造成我所有电子交稿的拖延症)。
最早入的是kindle最简单的版本,至今也认为是最为好用的。
*这份待更新的书单是我挺多年来根据豆瓣、知乎、果壳以及自己的阅读量整理的,还没有发布完全。但以上推荐的所有都是本人亲自读过的,绝对良心推荐。但如果发现哪个领域还有深入兴趣,可以自行去几大网站找更深入的书籍来读。

已经尽量地在找中文版,但有几本貌似还是没找到,因为当初读的基本都是原版,所以不清楚翻译质量,但基本能保证这些偏著名的书籍翻译质量不会太差。
+其次,我认为很有必要的,是充分利用所有有效时间来阅读,很简单地计算通勤的时间,一年下来怎么也能读个20+。而利用片段时间必须将其变成比阅读习惯更重要的习惯,个人试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手机使用率。我关闭朋友圈已经快一年,而因为身在国外也不怎么使用别的中国社交网站,虽然说这么一来貌似在国内没有“朋友圈”,但这件事其实因人而异,你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取决于你用什么方式。
+再来就是读书交流,和看片儿一样,你必须建立一个自己的交流群体。不必要是实体的,很多形式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写书评、推荐等等,当你有一个间接的阅读动力的时候自然会有阅读的需求。
+最后就是阅读速度和能力的问题,阅读速度其实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读书快慢相差甚远,但在这里我提倡的是中速阅读。阅读过快导致囫囵吞枣;阅读过慢会让你降低完成度。
在老生常谈一次,阅读习惯云云也是非常主观的,你总归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适合自己的就好。这里只能给大家尽量优化的建议和意见。
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