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权是指国家对其属国的内政及外交拥有干预的权力,对属国享有宗主权的国家即是宗主国。宗主国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属国的外交权,但属国仍保有独立的自治权力,较有权的一方为宗主。
宗主国_宗主国 -定义
宗主国是对殖民地和附属国进行剥削和统治的国家,宗主国也是外国人形容中国与各藩属国关系时所定的称呼。
宗主权是指国家对其属国的内政及外交拥有干项的权力,对属国享有宗主权的国家即是宗主国,宗主国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属国的外交权,但属国仍保有独立的自治权力。较有权的一方为宗主。
宗主国_宗主国 -宗主关系
世界宗主国附属殖民地
英文里的宗主权“Suzerainty”原是用来形容奥图曼帝国及其周围属地的关系。与主权不同的是,宗主关系里的附庸通常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也可指封建君主对近贡诸侯的关系。
宗主在历史上许多帝国中存在,但很难用二十世纪后的国际法定义,因为宗主关系需要很明确的存在或不存在。1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可以和1个强权签署协约受其保护,但现代国际法并没有硬性规定宗主关系不能撤回。
宗主国的概念是相对于殖民地(殖民国)来说的。殖民地独立政权后,经济上就算超过了宗主国,但是很多的生活习性和信仰还是传承于宗主国。
因此,殖民地文化所依赖的发源国即为宗主国。宗主国就是殖民地的最终统治权的拥有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如甲国入侵乙国,破坏其主权,获得其统治权,被入侵的国家的乙国就变成甲国的殖民地,甲国就是乙国的宗主国。
属地是指名义上从属于宗主国的国家,有自己独立的的外交,政治和军事力量,自主性较大。属地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各种政策的实施要和宗主国保持一致,不能与宗主国的意志相冲突。
宗主国_宗主国 -类别划
历史上有不同社会性质的宗主国,即奴隶制度的、封建制度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两者对殖民地的剥削,主要使用超经济力量即暴力。后者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剥削,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也是使用暴力;其后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主要是使用经济力量,暴力或政治力量则用于加深和巩固这种剥削;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上述基础上,进1步使用垄断的经济力量。
资本主义宗主国都是先进的工业国,受其剥削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前者使用经济力量剥削后者,主要是通过工业品和农产品相交换或以工业制品同初级产品相交换的经济渠道进行的。其他的经济渠道,如货币关系、资本关系,其他的力量,即垄断的经济力量以及政治力量,都要以上述经济关系为基础。
世界划分成以工业为主体的宗主国和以农业为主体的殖民地、附属国,同产业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革命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便宜,农产品昂贵;另一方面要为便宜的工业品开拓国外市场并将其变成原料产地。于是1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地区。前者有些就成为殖民地和附属国。后者有些则成为宗主国。
19世纪80年代之后,各资本主义大国竞相掠夺殖民地,到1914年,英、俄、法、德、美、日6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占有的殖民地领土达6500万平方公里。英国是最早发生产业革命的国家,曾经是“世界工厂”,与此相适应,它也曾经是最大的宗主国,拥有的殖民地最多。
宗主国_宗主国 -统治方式
通过商品交换进行剥削,是宗主国剥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最一般的基础。这就是处在有利条件下的宗主国,以较少的劳动交换殖民地和附属国较多的劳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宗主国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工业制品给殖民地和附属国,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购买初级产品,并极力扩大这2种价格的差距,要殖民地和附属国实行依附性的货币制度如金汇兑本位制,参加货币集团;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输出资本,等等,使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它们的原料基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通过这些办法加深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剥削,以攫取垄断利润。
宗主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政治统治,从控制海关、航运等开始,一直到最后剥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主权,都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对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剥削和压迫。所以,宗主国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是1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帝国主义强国推行殖民统治的具体表现。
宗主国_宗主国 -中国藩属
渊源
清朝后期领土和藩属国的丧失,选自《中国历史与经济地图册》,美国哈佛燕京学院1935年版。
历史上中国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要求周围国家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例如越南、朝鲜等。理论上,藩属国从中国皇帝身上得到治权,但中国皇帝对从属国的影响力因朝代而不同。但即使在天下分治时期,中国政治理论通常仍只承认1个统治中原的君王(如周、汉)。藩属国常以进贡之名行贸易之实。属国进贡后中国常还以等质或更多的礼物。这套系统在十八世纪之后便逐渐衰败,因清朝皇帝以不同的权力理论统治各族,并开始分别实质统治和名义统治的地区。西方势力进入中国之后,国际法更加速其瓦解。

欧洲国家常用宗主关系形容清朝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但这并不完全符合传统中国的外交理论。清朝末年,随着近代中国与外交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在向英、法、美等国家形容和说明中国与安南,朝鲜,琉球等国的关系的时候,接受了宗主国一词。李鸿章首先使用了这个名称。但在中国政府内部往来的公文中仍称为藩属国。宗主国在西方有保护国的含义和因侵略占领之后所成立的国家与占领国之间的卑微关系,带有更多的不平等倾向。
藩属方
清朝领土和藩属国的丧失,选自《中国历史地图》,台湾地区中国文化大学1980年版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