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打孩子至少会造成三种恶果
“棍棒下面出孝子”,是在封建社会流行的家庭教育模式,甚至民间有所谓“不打不成器”的说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一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简单易行,疗程短、见效快”的教育手段。甚至有人以“虎妈狼爸”而自居。
其实,20世纪开始兴盛的心理学提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孩子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
家长在打孩子的时候总是有各种理由:“孩子一 再犯错,如果不打一次,他就记不住。”“孩子,我不能养成你懒惰、撒谎、懦弱、狡诈这些最不好的品质,所以当你初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我就会打你,让你感到 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 打。”这些理由看起来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打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么?
挨打的时候,孩子是什么感受呢?一个9岁的孩 子回答说:“我们孩子也是人,请给我们留点尊严。大人总是说‘我打你是为你好,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才打你的’。但是我感觉不到爱,只能感觉到大人的愤怒和生 气。大人是拿爱当借口来教训我们。就因为你们小时候被大人打,现在就轮到你们打我们。”
得觉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表示,无论如何,暴力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打孩子至少会造成三种恶果:
●让孩子学会恃强凌弱。当大人用暴力去教训孩 子,以“教育”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时候。孩子会学会,打人能让对方产生心理的恐惧,身体的痛苦和心理的恐惧是使人屈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 会用这样的方法去“征服”世界。联想到前段时间娄烦发生的学生暴力事件。试想一下,一个在家庭里见惯了暴力的孩子,是不是被教会了用暴力的方法征服别人? 家长,你确定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么?
●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打孩子是一种伤害孩子自 尊的行为。请家长们想一想,如果一打孩子,孩子就屈服,那他是不是会变成一个懦弱的孩子,他长大了也缺少勇气,难以形成自尊心;而如果你打了孩子,孩子没 有屈服,这是孩子保护自尊的方式,那挨打只能激起孩子反抗的欲望,孩子会以决不放弃自己的错误行为来体现自己的自尊,那么打孩子并没有起到作用。家长,你 确定这些是你想要的结果么?
●让孩子放弃改错。著名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她的 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提到,体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它可能会阻碍孩子道德良心的发展。打孩子可以非常轻易地消除孩子的内疚:孩子已经为不端行为付出 了代价,于是他会很随意地再犯。孩子会发展出一种可以成为“记账”的方法来干坏事:他们会允许自己做错事,记在账上,然后用挨打来付账。家长,你确定你希 望孩子放弃改错么?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家长打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宣泄,甚至是家长对孩子毫无办法的表现。家长们,与其希望通过打孩子来解决,不如好好静下心来学习——我们到底该如何当好父母。”李巧英语重心长地给出这样的建议。
我是世界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