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袋在十月份学生上高三时,通过邮件给送到。这个袋子里有各种颜色的折叠文件夹,里头装着75份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大学的情况,其招生标准,毕业率及学费资助政策等信息。
收到这个资料袋的一般都是成绩优异,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他们是一项随机实验中的部分学生。这个研究项目寄出这份资料袋是为了确定,大部分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没有上好大学是因为他们不想上,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可以上。
实验结果现在已经出来了,它表明了解基本情况可以大幅提高低收入家庭学生申请,入学及从顶尖大学毕业的数量。
据参与该研究的斯坦福大学的凯若琳.郝克斯柏,和弗吉尼亚大学的萨拉.特纳介绍,在一个大学入学考试(SAT)成绩足以上顶尖大学,但没收到资料袋的低收入学生实验组里,只有30%的人被和他们学习成绩相匹配的大学录取。而在另一个情况相同但收到资料袋的学生组中,则有54%的人获得了录取通知书。
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席大卫.科尔曼说,他认为这个结果足以让他的机构进行改革,大学委员会负责大学入学考试工作。科尔曼先生说:“我们不能像学生一样无动于衷,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出了偏差也不为他们争取应得的机会。”该机构可能很快发表它们自己的实验情况报告。
这项实验是顶尖大学缺乏社会经济多样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部分。去年秋天开始担任大学委员会主席的科尔曼先生说,他最关心的是扩大机会。最近由哈佛大学的郝克斯柏女士,和克里斯多夫.艾弗里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很高的分数和优异成绩能在全美最好的238所名校里如鱼得水,可他们却从没提过申请。 最高法院可能很快会进一步限制按照人种比例招收学生的政策,而是给大学施加压力使其根据学习成绩进行招生。
总体来讲,这些新进展造就了一块试金石, 即大学是否如它们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实行的是唯才是举和多样化教育。
长期以来,大学都把经济多样化标榜为一项目标。若干大学,包括哈佛尤其是阿默斯特学院, 已经大幅增加了低收入学生的录取数量。但在大多数顶尖大学里,学生的总体情况虽然在区域、人种和宗教信仰上呈现多样化,但依然是以富裕家庭的学生为主。
新的研究表明,有大量有才,有充分准备的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知道能选择,都想上名校,
郝克斯柏女士和特纳女士设计了她们寄出的4万份资料袋,以及提供的后续资料。她们把这作为一个成本低,特别设计的富裕学生习以为常的高校咨询方式。资料里会告知申请截止日,及若干大学对学生的资质要求。学生还会收到减免申请费的优惠券,这产生了特别大的效果。郝克斯柏女士说:“我们想让学生自己决定上哪所大学。”
或许最重要的是,资料袋里的很多附录,清楚地说明了大学并非像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想象的那么昂贵。名校往往对低收入学生的收费要低于地方大学的收费,因为名校能提供更高的奖学金。
特纳女士说,在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系统中较差的大学里,例如在2010-2011学年,对家庭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学生,平均的一年费用,包括学费、膳食住宿等为1万美元左右。而在该州立大学最好的学校-麦迪逊分校,同样的费用为6千美元。而在哈佛大学,这样的学生每年只需付1300美元。
由于流传甚广的学生会债台高筑的吓人传言,这一比较可能连那些上顶尖大学的人都会感到吃惊,更不必说那些刚满17岁,对上学借钱一无所知的年轻人了。毫无疑问,资料袋会带来一些影响。收到资料袋的学生会比实验组里的学生多提交48%的申请。他们申请和他们才能相匹配大学的可能也就高了40%。
当然,很多从普通院校毕业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也都干得很好。问题是这些院校的毕业率要低很多。由威廉.鲍文、迈克尔.迈克弗森和马修.秦古斯进行的研究发现,即使是拔尖的学生上了社区学院和地方的四年制学院后也常常毕不了业,使他们的前途黯然失色。
这些有才的穷孩子中应该有多得多的人毕业于顶尖大学而不是他们现在所上的普通院校。而且,被他们挤下来的那些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他们比这些学生稍差一点儿该上好大学)也还会在只差一点的大学里上学,还是一样会前途光明。
郝克斯柏女士说:“这种些微的降低无法同这个大的改进相提并论。”
但是,这个大改进对大学来说投入会更大。现在,大学在不突破自己财政资助预算的同时,还可以标榜他们使学生多样化的诸多方式。但如果大学委员会和大学自身在录取优秀的低收入学生上,能更富有进取心和更具创造性,对财政资助的需求就会上升。
抱乐观态度的人说, 对社会流动承担更大的责任,还会从基金和曾经贫困但最终怀有感恩之心的校友那里,找到新的筹资机会。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曾在领导阿默斯特学院时,把经济多样化放在工作首位的安东尼.马克斯说,这样能使校友的捐赠大幅增加。另外大学还可以扩招,以最大限度降低在政治上敏感的挤掉高收入申请人的情况。
这样依然有得有失。招收更多的优秀低收入学生,会使大学减少其它方面的支出,如缩减建设、体育队及条件不太具备的学术项目等。
但是很难想象出一种方式,使花在和名校的自身形象和目标相一致上的开支,超过为那些需要克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低收入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开支。
并不很久以前,很多顶尖大学还在为富裕的白人新教徒男子效仿女子精修学校的做法。不论以哪种标准来衡量,大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比以往都更重视精英教育。但它们还没有达到自己标榜的那么任人唯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