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沛・晋源
(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
十年前,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在当时来讲,一个心情就是,梦想成真这句话应验了。以前想起西藏能开通铁路,年长的一辈,可能想都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年轻的一代那,可能有过这种期盼,但是也只是一种梦想。但是没有想到在2006年7月,正好也是党的生日来临的时候,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西藏与内地更加便捷、直接、方便的沟通联系,当时我就觉得梦想成真这句话,在我们这一代成为现实。从中也充分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历史的角度看,早在孙中山先生那个年代,也勾画过要把铁路修到西藏,这是几代人的梦想。由于当时国内的特殊情况,包括解放前的内战,以及建国以后,还要从百废待兴当中去建立一个新中国,特别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有很多大事要办,国家也顾及不到青藏铁路。但现在,将近一个世纪,这么大一件事情办成了,圆了几代人的梦。青藏铁路修通以后的十年,西藏所发生的变化,是一个质的变化。通过这条交通大动脉的连接建成,更加增进了西藏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加深了西藏与内地在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建设方面的联系,也就是说加大了西藏与祖国深度的交流交融交往。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总而言之,这条铁路大大改变和加速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交往。虽然远隔千山万水,缩短了西藏和党中央、首都北京、全国人民之间内心的距离。起到了激励西藏各族各界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核心领导下,为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一个决心和信心。
才旦卓玛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青藏铁路开通十周年,是非常好的、有意义的一件事。像我这个年龄的人,过去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都走过,当时情况是非常非常艰苦,所以火车通道我们西藏,确实给我们西藏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火车通了以后,西藏的建设、经济发展,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西藏人民也都欢欣鼓舞。对祖国内地和全世界了解真实的、进步发展的西藏会更好一些。尤其是西藏和内地的交往交流得到加强。我自己体会,过去西藏有很多文艺演出到内地,本来想多去点人,节目搞得更好一点,但是因为交通不方便,只能去几个人,没有办法。现在火车通了以后,我们在北京参加少数民族汇演、全国性的演出,变得比过去更加便捷,西藏的文艺节目也传播的更快。就像上次我们西藏日喀则的六弦琴弹唱踢踏舞大型演出就很成功,我也参加了那个活动,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中央领导都出席观看。这个节目非常有我们西藏的民族、民间特色,表演很成功,我记得所有的观众包括领导们都起立鼓掌。当时这个节目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够多,很有气势,如果当时人少一些,六弦琴的弹唱和踢踏舞就没有那么震撼的气势。这个节目表演者有100多人,他们就是坐着青藏列车来北京演出的。火车开通后,西藏的很多群众,也到内地旅游参观,看到了内地的变化,眼界更加开阔了,觉得更加坚定跟着共产党走,正是因为当初跟着共产党走,翻身得解放,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我想今后会越来越好的。此次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祝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西藏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变得更加美好!
尼玛泽仁
(十世班禅亲赐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
这条通往西藏的铁路,应该是人类罕见的工程,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在海拔3、4千米的高地,来建立一条通往拉萨的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改善我们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连通祖国的各地,修通了这条铁路,带来了福音,架起了天桥。在1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看到这一点以及它的成果,已经明显显现出来了。这条铁路工程艰险,还有让世人震惊的,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铁路通过无人区的时候,按照我们一般的常识,修铁路将会破坏掉藏羚羊季节性的迁徙通道,但是筑路工程指挥部把这条绿色的通道留了下来,保护了这个自然环境。铁路建成,改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也让我们始终记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可持续,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基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世界唯独不能够通讯的地方就是雪域高原,大雪山把世界封冻在了外面,但是今天,我们不仅有飞机、公路,还有了铁路,这条彩虹一样的天桥连接着祖国大地,连接着外部世界,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一步跨千年,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所以今天在十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特别希望能够在这条新建的铁路路上保护民族的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让这个奇迹,持续地影响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
韩书力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青藏铁路10年,由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3年了。青藏铁路我有幸走过一次,从拉萨到日喀则的铁路,也走过两次了。严格讲,过去说青藏铁路是天堑变通途,现在拉日铁路,我看也可以用这个字,我感觉恐怕有四分之一,都是在山洞里面穿梭。祖国强大了,比过去富裕的多,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像当年修成昆铁路、宝成铁路那么费劲,速度也很快。我很期待我们能够把铁路修到林芝,另外和四川能够接通贯通,修成川藏铁路。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在真正的世界屋脊上,凿洞、穿山,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铁路修出去,和我们的友好邻邦尼泊尔对接上,打通南亚大通道。
结合我自己在西藏几十年的经历,有日记可查的,有将近一百次,精确算的话93次,到日喀则下乡、工作、交涉等。其中有三次是坐火车前往的,因为铁路修好了嘛,又快又好又安全。1981年,我们从拉萨去日喀则,要坐公共汽车,票也不是很好买,一个礼拜只有那么两趟,路上要走将近一天,赶上车出问题了,花个两三天也正常。当时就觉得,虽然拉萨和日喀则相距300多公里,但是真不容易,而现在一天可以往返。 我记得当年孙中山先生辞掉那个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给他一个中华民国的铁路督办,当时他的建国方略里面就希望中国能够有10万公里铁路。我个人觉得,当年不管是孙先生,还是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对西藏革命的建设和期望,那种梦想,都在近30、40年之间,由我们新的这一代领导人,新的这一代藏汉同胞,新的这一代进藏援藏的建设者,逐渐地一个个变成现实,这是我们党的功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功德。
十八军修川藏公路是很好的榜样,因为当时有些路,本来是可以很直很通畅的,但是因为这一段有藏族同胞的宗教活动点、圣迹、寺院,他都是绕路,甚至是另外勘探开发。这一点说明了50年代,我们的国家、党、老一代领导人、老一代部队同志,在这一点上他们有比较明确的,对西藏的历史文化遗迹、群众宗教生活场所有保护意识,这实际上促进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我认为新修的铁路,在这一点上应该继承50、60年代当时的好的传统,因为这样相得益彰。咱们不要光是说内地人被动地尊重藏文化,西藏文化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灿烂的组成部分,我们尊重藏文化实际上是尊重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应有之义。
美朗多吉
(国家一级作曲家、西藏自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
其实早在青藏铁路修建的时候,我们就接受任务去沿线采风写歌了,但自己也是对此非常感兴趣的,总觉得铁路这么史诗性的工程必须被纪念。我们一行有二十多人,从拉萨出发一去就是十几天。那时感觉如此巨大雄伟的工程能出现在海拔如此之高的藏地之上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我们一批从西藏出发的团队都觉得有点难受,而来自低海拔地区的铁路修建人员却仍在辛苦劳动。沿途都会有一个氧舱,大小只够一次最多容纳两个人,工作人员实在难受就在氧舱里休息恢复一会儿,出来后继续为这浩瀚工程鞠躬尽瘁,这实在令人感动。在那次采风结束后,我脑海中仍然萦绕着青藏铁路的壮观形象,回拉萨不到十几天就在灵感的碰撞下写下了两首歌曲。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我又乘坐火车去了趟格尔木,当时坐在车里,就很感叹现代工业化的成果,这铁路建起来的速度与当年十八军进藏时简直是天地之别啊。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一个史诗性的工程就完美的交工了。青藏铁路也十分注重以人为本,无论是不间断地车厢内供氧这种大的举措,或者广播提示进藏注意事项等小的细节,这种服务都很完善。无论是《天路》或者《坐上火车去西藏》,一定程度上都家喻户晓了,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说明这些歌曲深受老百姓喜爱,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多吉占堆
(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
十年前,当青藏铁路即将通车时,世人对于这条跨越世界屋脊的钢铁巨龙,有着种种期许和担忧。人们期望,铁路开通使进出西藏更加方便、低廉,从而改变“出国容易进藏难”的窘境;西南国防和边疆建设更加便利,各种大型机械、物资顺利进入高原,西藏的特色物产高效地运送出去,进而降低运输成本,抑制西藏高位坚挺的物价。同时,一些人不无担忧,这条穿越数百公里冻土地带的铁路,能否经受得住四季冷暖的更迭?是否会出现大量人员涌入、掀起开发热潮,使西藏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被掐断?十年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始终关注着青藏铁路的运行状况及其强大辐射功能。铁路的确给西藏带来巨大变化,使人们的期望大部分得以实现,而那些担忧,却大都没有变为现实。这条铁路是优质、高效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及其延伸线,把高原人带进了铁路文明时代,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铁路,像一条纽带,把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强俄巴・次央
(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西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藏铁路通车的第二年,我们曾经坐着青藏列车去北京参加两会的,刚下火车在北京西客站,被媒体记者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当时也有一个采访。我说以前我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的时候,入学毕业实习的时候我们也坐火车,当时是从北京坐到柳园,然后从柳园坐车走青藏线回西藏或者从北京坐火车到成都,从成都坐车走川藏路,路途很辛苦,冬天很冷、夏天经常塌方或发生泥石流,而且一路上车也颠簸的很厉害,沿途我们要住在兵站、运输站或非常简陋的招待所,时间太长,但是这次坐青藏列车感觉比以往舒服太多了,特别方便。坐上青藏列车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带了几本书想看一看,但是发现上车后就没有时间看了。因为青藏铁路一路的美景太多,还有我关心的藏羚羊。我在路上看到藏羚羊也习惯了火车的声音,还照了很多像。我们还看到了铁路上为藏羚羊留出的通道和保护的围栏,也看到野牦牛、野驴等很多其他的野生动物,没有看到火车对它们有什么影响,感觉青藏铁路的环保做的很好。车内的环境设施也很好,我们一路上基本都是欢声笑语。每天的时间过得都很快,这也是我自己坐青藏线的亲身体会。当时我们也看到青藏铁路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中间也有不少藏族,其中有个叫德吉的拉萨姑娘,很优秀后来当了列车长。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火车上有我们本民族的工作人员,她们藏汉语都通,对坐火车的农牧民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政协委员关于在火车上一些指示牌子的藏汉翻译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为青藏铁路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措施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年我的学生,每次来回基本上都是坐火车。每年他们回家的时候,会有一个专门的窗口购买火车票,学校也会给他们协调解决。有了火车后,避免了很多学生开学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车而耽误开学的事情,过去很多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到学校报到。现在他们在假期就可以提前把火车票定好。青藏铁路也方便了西藏的老百姓前往内地,朝佛旅游。我经常见到一些藏族的妇女,她们会结伴5、6个人或十几个人,一起去内地朝佛、旅游或者到内地班看孩子,非常的方便。有了火车后,我们西藏和内地的距离更近了,我们西藏市场上的东西也变得更加丰富。现在拉萨很多的人都喜欢网购,网购非常的盛行,有了铁路这些才可能实现。还有一次我去火车站接人的时候,看到有不少藏北的牧民坐火车到拉萨朝拜,还有一些过来看病的人。他们告诉我们,过去如果生病了,需要骑马坐车到拉萨,在路上花的时间太长就把病给耽误了。现在坐火车后,一会就到了拉萨,生活等各方面更加便利。 我是一直从事藏族历史教学,我带的学生都是西藏历史方向的,我对西藏百年历史的研究非常关注,尤其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的历史,因为我的祖父仁岗・仁增多吉(入赘强俄巴家族后被称为强俄巴・仁增多吉)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送往英国的留学生之一,据记载仁增多吉在英国学习时成绩优异,回到西藏后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支持下,修建了西藏第一座电站。我想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四个男孩到英国留学,其实他也是渴望西藏的现代化,渴望西藏的改变,渴望西藏和内地、印度等有更多的交流,所以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始终支持在西藏修建水电站。刚开始修建电站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反对,觉得这会触犯神灵,但是修建以后,带来了光明。尽管那个时候的电站很小,和现在没法比,但是在那个时候的条件下还是给西藏带来了光明。开始反对的人,承认了现代的东西对人们生活的益处。所以我想,十三世达赖喇嘛如果健在的话,作为一个非常渴望现代化,渴望改变家乡面貌的人,对他来讲,我想他会支持青藏铁路的建设。
图登克珠
(西藏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
2006年开通青藏铁路。之前我一直在关注青藏铁路,刚开始进行青藏铁路的论证的时候,大家都在讲一个科学疑难的问题,冻土的问题,自然条件的问题。咱们国家在论证青藏铁路的时候,用了几十年。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科研队伍整体研究能力的提升,终于建成了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意味着西藏已经形成了一个现代交通立体网络。因为我们是一个西部边远内陆省区,主要的交通就是陆路和空路,陆路有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各种省道和支线公路,从50年代以来,一直在修建,应该说西藏的交通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跨越。以前我到内地读书的时候,可能路上需要5、6天,但是今天我们最快几个小时就到了。实际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问题,我们优质畜牧业的产品和民族特色商品运不出去,内地发达地区的物质产品又进不来。过去我们从内地运个东西成本价很高,但是现在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购买力进一步旺盛。像今天的快递网络购物,也是因为物流业在西藏的兴起,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我们感觉到的最大变化就是,我们的生活用品,比如汽车的购买。因为西藏不可能用海路运输,汽车都是从火车上运过来的,这两年拉萨也开始出现了堵车的现象。拉萨汽车的火爆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个变化。我们的生活用品,像生鲜蛋奶、蔬菜、啤酒、饮料,种类变多了,以前拉萨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没有这么多。修青藏铁路之前,我们把西藏的经济称为单行道,汽车从内地把物资运到西藏,然后空车回去。而西藏的物资运不出去,因为成本太高。但是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的经济变成了双行道,我们的特色产品能够运出去,销售到全国各地,比如西藏生产的啤酒、矿泉水,还有我们的特色优势产品。
觉果
(新华社记者)
青藏铁路开通已经10年了,从刚刚开始修建到修通,我一直都关注报道拍摄。青藏铁路修通之后最大的特点和变化就是游客多了,进出藏方便了,尤其是游客和在内地上学的学生。过去西藏的孩子到内地上学,不是坐飞机就是坐大巴。坐飞机的话开销很贵,坐汽车的话时间长,不安全。修通青藏铁路也意味着中国国内最后一个没有铁路的省份有了铁路。同时西藏也诞生了一批铁路产业工人。以前,西藏的人到铁路上工作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西藏没有铁路,人们也很难出去。现在你看从火车司机到列车长、工程师等等,很多藏族都在铁路上工作。像内地铁路学校毕业的,从火车站到铁路上有很多,解决了藏区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一批又一批的藏族人在铁路上工作。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形成从航空、公路到铁路的立体交通体系,现在拉日、拉林铁路,包括川藏铁路的建成和修建,极大地加强了西藏地区内各地方之间、与内地各省市间的交流和沟通。你看,现在拉萨市民到日喀则,早上9点多坐火车,11点多到,然后在日喀则访亲、会友、旅游、朝佛,下午5点多左右就可以回到拉萨,这是很方便的。整个青藏铁路穿过藏北牧区,很多牧民他们冬天来拉萨朝佛、购物、探亲,也是坐火车过来,比过去太方便了、安全太多了。以前的话,去一趟拉萨,找车都很难,现在只要到火车站,买票上车就过来了。青藏铁路开通,西藏本地和内地的人进出方便了,来往更多了,将来修通川藏铁路后,人员、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交往、交融会更加密切,通过人员的交往,更多的内地人会了解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多的藏族人去内地旅游,了解祖国内地的名山大川,这样很多没有出去过的人,会更加容易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和伟大。
尼玛次仁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大昭寺僧人)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也是高原幸福之路。作为西藏交通的重要枢纽,它每天把祖国内地各种商品源源不断运到西藏的同时,又把西藏独特的净土产品运向内地四面八方。比如说现在大昭寺用来供佛的鲜花,都是从内地运过来的。青藏铁路还方便了四省藏区的藏族同胞到西藏朝佛,方便了区内老百姓到内地朝圣和旅游。我自己也曾三次乘坐青藏铁路火车去内地朝圣和参观,感觉非常安全和便利。我在想,如果列车上增加一些进藏小贴士,用小视频、宣传画、小册子等形式为进藏游客进行高原反应、藏族文化、寺庙禁忌等一些方面的知识宣传,会让他们了解更多进藏须知的内容,了解藏族的文化,更有意义。西藏,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加强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坚信青藏铁路在建设生态文明、铸就美丽乡村的中国梦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次旺云丹
(北京品众佳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趁着拍摄《西藏秘密》的机会,有了唯一一次坐着火车回拉萨的机会。从西宁开始,高原的气息便在心中弥漫至膨胀。暗夜中经过的格尔木,灰色的荒野,那墨一样的天色,慢慢晕染开来,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雪白的山尖洒在发梢时,喜悦无名升起。
可可西里,唐古拉,广袤的无人区里亦有狂野的生命在奔跑,也有静驻守候的冰湖,还有接近青天的白云和雪。
人在哪里?我在哪里?
临近那曲,到了拉萨,回到我往生来世几个轮回的家乡。
穿越世间繁华,终至信仰彼岸。这一路,有寻,有舍,有乱,有定。至此,愿有重生。是一己亦是众生。阿斯根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
青藏线,这条“天路”真正改变了我们的青藏高原,青藏线的建成通车造福了我们西藏各族人民,同时也向全世界,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西藏,一个和谐大美的西藏。作为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年轻理事,对青藏线则有更深厚的感情。机缘巧合,2007年我得到了演唱十七大献礼影片《青藏线》主题歌的机会。5月,我踏上了开往拉萨的列车。途中,我欣赏到了“天路”最美的风景,领略到这一“世纪工程”的气派,即将录制的《去拉萨的路有多远》的旋律一遍遍在我耳边回响。返京录制歌曲时,一气呵成,尤其歌中那句“一条哈达飞向喜马拉雅,格桑花儿开遍草原”,更让我动容,我用我的歌声真切的表达出对青藏铁路建设者们的深深敬意和感恩之情。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