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茶倒酒礼仪 会议宴客倒茶、倒水、倒酒的学问

    茶倒7分满,留3分情谊。酒要倒9分,多1分清醒。
    单位领导开会,或与客商会谈,一个会议室坐着一二十人。身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难免会被叫去做服务,发些材料,倒倒茶。可别小看了倒茶,它能展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许多本来很优秀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栽在这儿。会议进行中,领导讲着话,倒茶当然不能出声。在这种环境下,完成一轮添茶、倒水任务,只能靠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形体语言与在座人员交流。形体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你是外向型,还是内敛型;是干练型,还是委宛型;是理智型,还是情感型;甚至是否经历过大场面、有无见识,一般细心人都能从你倒茶的一连串动作中观察出来,更何况是阅人无数的领导或高级主管呢!

那么怎样才能倒好会议茶呢?

倒茶倒酒礼仪 会议宴客倒茶、倒水、倒酒的学问

一是从容不迫。一般工作人员,尤其是新手,在会场给别人倒茶时的普遍心理是紧张,害怕出错,害怕举止不雅观,害怕领导有看法。外在的表现常常是小心翼翼、畏首畏脚、小家子气,经常会越紧张,越放不开,越容易出错。结果常常给领导留下这样的印象:你这个人举止不太得体,形象气质不够好。心理学把一种现象叫“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在一个单位,一旦领导从最开始认为,你这个人心理素质差,出不了大场面,那么要改变这种看法非常困难,往往需要日后与领导大量接触,通过出色完成许多具体任务才能改变他们的最初看法,所花费的代价常常十分巨大。在一个单位,领导对下属最容易产生深刻印象的地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会场上;二是餐桌上。实践证明,这两个场所最能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是否沉稳、幽默、睿智、健谈、大度、礼貌等,明眼人一眼便知。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身边,凡在办公室工作十分优秀的同事,无论是会场上的端茶倒水,还是陪客人吃饭、搞服务,他们一般都会表现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有些办公室工作人员平时说话妙语连珠,写材料行如流水,但一到重要的会场、餐宴上就感到紧张,话说的不利落,事办的不流畅,举止不得体。究其原因,会场、餐桌都是众人聚集的场合,之所以紧张,源于在众人面前的不自信。在办公室工作,如果缺乏自信,一遇点儿事、一见人多就紧张,这种心理缺陷常常是致命的,直接恶果是领导会认为你难以堪当大任。不幸的是,要克服这种心理习惯,往往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决心,需要我们像医生、法官一样,以极端冷静、理性、客观地态度分析解剖自己的言行举止,揪出它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动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策略,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坚定执行。一个人若真正能从心理上达到从容不迫、宠辱不惊、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那么你就不仅具备了倒好会议茶的前提,更具备了将来做大事、谋要事的前提。明代王守仁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其造就过程很难,但也正因如此,所以稀缺。别人没有,而你练就了,你自然就比别人成长得快。

二是懂得先后。端水倒茶是有很多礼仪的。礼仪和一个人的修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说一个人有修养,其实常常就是意指,一个人对人有礼貌,做事懂礼仪。作为办公室秘书,端水倒茶的讲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进入会议室时,要放轻脚步,但要注意自己的走路姿势,身体应当挺立,行走速度适中,最好有节奏感。切忌不要蹑手蹑脚,目光躲闪,这样会显得没有骨气和气质。

(2)倒茶的顺序,原则上应遵循职位、性别、男女,按照“先尊后卑、先宾后主、先女后男”的顺序进行。但在会议室内,与会人员一般都已经按职位或主宾等顺序坐好了。倒茶时,一般从主要领导开始,从左向右依次进行就可以了。如果领导人员与非领导人员就座的界线分得很明显的话,那么就领导人员优先,然后是非领导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主要领导的杯子里的水几乎没有动,而会场其它人的杯子已喝得快干了。这时,最好停顿一下,用眼神看一下主要领导的杯子。这样做有二个好处:其一,即使我们先给其他人员先加水,主要领导不会怪罪;其二,这样做,会给在场的人员留下我们懂礼仪,有修养的印象。

(3)中国传统的“茶七酒八”的说法还是要讲究的,切忌将杯子的茶水倒的太满。在会场上,领导们可能不会认为这是“茶满赶人”,但他们却能轻易地就意识到,你这个倒茶的秘书不懂得茶道。

(4)在倒会议茶时,最好不要因为倒茶,而挡住听会人的视线。这样往往恼火的是讲话的那人,他或她会认为,你一个倒茶的扰乱了他们的会场秩序。

(5)在会议室内,有时因为人多,座位又较挤等原因,倒茶时,难免会出些小差错。如把杯子倒的过满,水洒到人身上或地上,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不动声色地处理,不管能不能圆满处理好,但必须要给人这种感觉:你可以从容不迫地处理这些小失误。

(6)现在大多数领导都用透明的玻璃杯,这要求我们倒水时,要会判断领导杯子里的水位。如果把杯子的存水量平等划为10分的话,当领导杯子的水已喝到3分——5分的话,意思就是要你赶紧去加水;但有些领导,杯子的水就喝到6分——7分的样子,很长时间没动,那么你他们加水,最好用手势示意一下,意思是问他(她)还要不要加水,如果他(她)点头,你就加,如果摇头,你最好等她喝到3分——5分的时候再理他(她)。



     宴会:     1、倒茶的时候,如果分宾主的话,要先给宾客倒,然后才是主人;宾客里如果有多人,则根据他们的年龄,职位,性别不同来倒茶,年龄按先老后幼,职位则从高到低,性别则先女后男。      2、如果是单位内部的话,给中间领导倒完后,则根据内部人员的年龄,职位,性别不同来倒茶,年龄按先老后幼,职位则从高到低,性别则先女后男为客人倒水时要做到用两只手一起端,并把杯托上的把手朝向客人,放在容易且方便拿的地方,再附上几句热情待客的话。尽量实现倒一杯水,端一杯水都会让客人高兴饮用上茶时可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招待员给客人送 茶,然后说一“请”。客人亦应起立,以双手接过茶杯,道以“谢谢”。          由招待员上茶时,要先给客人上茶,而不允许先给自己人上茶。若客人较多,应先给主宾上茶。上茶的具体步骤是: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从客人右侧递过茶杯,右手拿着茶托,左手附在茶托旁边。要是茶盘无处可放,应以左手拿着茶盘,用右手递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也不要让茶杯撞在客人手上,或洒了客人一身。     客人的工作或交谈的话,要说一声“对不起”,客人应对招待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如果用茶水和点心一同招待客人,应先上点心。点心应给每人上一小盘,或几个人上一大盘。点心盘应用右手从客人的右侧送上。待其用毕,即可从右侧撤下。      会议:
         倒水时要注意不要太满以杯的七八分满为宜。端放茶杯动作不要过高更不要从客人肩部和头上越过。续水时不要把壶提得过高以免开水溅出。不要不端茶杯直接倒水或把杯盖扣放桌上。
    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15--20分钟后进行要随时观察会场用水情况,遇到天热时就要随时加水,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用小毛巾擦去。不端下茶杯,而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      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服务员在倒、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注意,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顺序:开会倒茶从右边开始(领导按顺时针顺序进行)倒水后壶嘴不要对客人,要从客人右边倒。主席台一定要从客人背后加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2351/957552448648.html

更多阅读

夏日宴客下酒菜——蜀地串串香 家庭宴客菜

盛夏之夜属于冷啖杯,“冷啖杯”是四川话,意思就是吃凉菜喝啤酒,“冷”指凉菜,“啖”乃吃,“杯”就是酒杯咯。和大家分享一道“蜀地串串香”的做法,很适合夏夜宴客,虽然之前的准备工作有些繁琐,但可以提前做好,客人入席时端出,丝毫不忙乱,菜品

宴客习俗的制度分析

【摘要】  我们中国人每逢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都由大宴宾客的习惯,千百年来,这种习惯已经积淀成一种不可动摇的习俗和文化。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分为两种,其一是非正式约束,包括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其二是正式约束,包括法律、政治、经

家常宴客菜 【新手宴客菜】家常粉蒸肉

这绝对是一道超级简单的新手宴客菜。但是味道嘛,地球人都知道,粉蒸肉是多么滴好吃。瘦肉不柴,肥肉不腻。一口咬下去很满足的感觉。让惧怕肥肉又经常很馋的同学,得到了双面满足。 最恨的就是多云的天气,一会明一会暗,就是一分钟之内也

轻松宴客菜 新手也能轻松搞定的非凡宴客菜――鸡翅根烧土豆

做为一个新手“厨娘”,有时候面对宴客菜真是感觉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有那么几道菜做起来难度不高,但是最后吃的人几乎都会咂巴着嘴巴称赞不已。比如这道鸡翅根烧土豆。烧好的翅根软酥易嚼,土豆和胡萝卜吸足了汁水的味道,

声明:《倒茶倒酒礼仪 会议宴客倒茶、倒水、倒酒的学问》为网友海沫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